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赤壁一战后谋臣蒋干就踪影难寻了?

为何赤壁一战后谋臣蒋干就踪影难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19 15:44:00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么,三国蒋干的故事有哪些?

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领导。这二人一直住在江东,所以比较熟练水战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们,将他们看作心腹之患,却总是难以下手。正好这时自报奋勇说要降周瑜的蒋干过江,周瑜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让他去偷取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这才致使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

然而周瑜想打败曹操,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当时庞统还在江东避难,虽然他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还有很多疑虑,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再次来使,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听从了名士庞统提出的连环计,这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赤壁之战的结束,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局面的结束,并且促成了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袁绍,接着又乘机夺取荆州,竟最终败在了周瑜这个黄口孺子的手中。蒋干却自以为立了大功,成为千古笑柄。

蒋干中计的原因

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志大才疏且爱出风头,他本想在急于求胜的曹操面前露一把脸,使北军过江容易一些。没想到弄巧成拙,两次只身过江,两次中计,不但帮了倒忙,最终还使得他一心效力的北军灰飞烟灭。那么蒋干中计的原因有哪些呢?他为何接连数次中了别人的圈套呢?

其实蒋干中计的原因无非是他死读书本不知变通,虽然他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但是像苏秦张仪那样的舌辩之士并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所要说服的对象也与他在书本中所读到的迥然不同。尽管他在东吴营中滔滔不绝,但并不能打动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于他的迂腐反而成为周瑜利用的工具。

由蒋干中计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才华是一回事,而会不会用好这满腹才华却又是另一件事。一代天骄铁木真目不识丁却纵横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国。而满腹经纶的蒋干却做一件事坏一件事,贻笑后世。震铄古今的赤壁大战虽然早已消失于滚滚东去的长江之中,但是蒋干的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销声匿迹。

蒋干中计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他虽然善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从而才酿成了一桩桩惨剧,而他自己也贻笑千古。

蒋干怎么死的

提起蒋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壁之战中的群英会,他是群英会里的主角,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也仅能从这里找到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史书中对此人的记载可谓一片空白,不仅没有记载他生于何时,更没有人确切知道蒋干怎么死的以及死于何时。甚至陈寿的《三国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这个名字,只有在《周瑜传》的注解部分才能找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历史上的蒋干并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的那样愚蠢无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样玩弄于鼓掌之间。他虽然没有诸葛、司马那样的治世大才,也没有庞统、郭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出众能力。但也算得上是一时名士,只是他的名气在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被埋没,不为人所知罢了。

有人根据群英会推测出了蒋干怎么死的,那就是被醒悟过来的曹操秘密杀掉以泄愤。这样才能最好的解释他在赤壁之战后消失的事实。可也有学者认为,仅凭群英会断定不了蒋干怎么死的,甚至不能断定他在群英会之后是否死掉,因为他仅仅是没能说服周瑜,并没有给曹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至于错杀蔡瑁和张允更是子虚乌有之事,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依据,所以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曹操杀蒋干的原因。因此,直到现在,关于蒋干是怎么死的以及他是否死于曹操之手一直都是史学界的无解之谜。

标签: 蒋干

更多文章

  • 主父偃和东方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主父偃和东方朔

    历史上的每个皇帝,当他们坐上皇位之后,通常都会削弱自己周围那些大臣们的势力,以求自己能够在皇位上坐得安稳。推恩令就是当时西汉时期由汉武帝颁发出来的,推恩令的起草者却是主父偃。当时,就是由主父偃上谏给汉武帝的,汉武帝听了主父偃所说的推恩令的内容之后,就觉得这项法令对自己很有好处,能够防止在朝野之内那些

  • 明宪宗朱见深宠爱的万贵妃是“堕胎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明宪宗朱见深身边的万贵妃,是历史上有名的“奸妃”。她相貌平凡,体格壮硕,比朱见深大十多岁,却获得了朱见深的专宠,在后宫中飞扬跋扈,祸乱宫闱。不仅如此,在后世史家的记载中,万贵妃还有一件更大的罪行:大肆戕害“龙种”,差点令朱见深绝嗣。她自己难以生育,也不让别的妃子生育,常常用药使别的妃子流产。网络配图

  • 晚清比慈禧还厉害的女人慈安政治韬略峥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慈安

    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足足地招摇了一把。一路上,他大张龙旗,浩浩荡荡,沿途大肆索要给养,甚至召训地方官。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置满朝文武于不顾,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虽然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立命诛之”。朝野上下,

  • 雍正高薪养廉:推高官场贿赂价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

    雍正一朝吏治好转不仅仅因为高薪养廉。在推行养廉银政策的同时,雍正皇帝也在严厉整饬官场,一年查处的贪官就多达数百。而鼓励廉洁的养廉银,逐渐被官员视为理所当然的收入。官员收入的增加,反而推高了官场贿赂的价码。网络配图雍正即位后,山西巡抚诺岷和布政使高成龄提出将山西每年征收的50万两“耗羡银”悉数上缴国库

  • 李渊为何总偏心?包容老大征兵却厌恶老二能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

    李建成是个不大会做事的人,是个考虑事情不周全的人。他在私自征兵的同时,发现一个大问题:这些人的装备不够。于是他又命令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购置盔甲,发给杨文干,装备那些人。问题就出在这里。尔朱焕、桥公山既不是太子府里的人,又没有杨文干那样的胆量,他们知道太子私自募兵后,当即大惊,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 揭秘汉武帝的男宠宣扬皇太后隐私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

    咱是汉人,不否认咱的汉武大帝英明神武。但是再英明神武也不是神,是人,他也有缺点,不要神化,反而更容易得到后人的理解与尊重。他的男宠有多少不 好说,反正韩嫣是其中一个,明确记载在《佞幸列传》里,跑不掉的。韩嫣和他的关系特别好,甚至当太后要赐死韩嫣时,汉武大帝还开金口为他求情,韩嫣还是死 了,不是汉武帝

  • 奇葩皇帝用处女来炼丹看着皇后被烧死也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皇帝

    王朝300年的历史,除了开国的朱元璋和其子朱棣,剩下的皇帝们,都是各有各的奇葩。像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嘉靖皇帝,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葩皇帝。嘉靖皇帝的奇葩,在于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上。当然自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的皇帝们都想要长生不老的,但这嘉靖不单炼丹求仙,还收集人家十三四岁的处女。别的皇帝修仙练道的

  • 汉武帝斩杀俘获十万匈奴军 付出多少昂贵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占领整个河西走廊斩杀俘获十万匈奴军 付出多少昂贵代价?元狩二年是汉朝取得重大战果的一年,斩杀、俘获近十万匈奴部众,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仅这一年内为此就花费了一百多亿钱《史记》卷30《平准书》。年轻的汉武帝通过独尊儒术,确立了大一统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在雄厚国力的支持下发

  • 历史揭秘:一代君王秦献公竟然不姓秦而姓赵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献公

    秦献公,嬴姓赵氏,名师隰,又被称为秦元献王或者公子连。他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君王。正是在他的雄才大略和励精图治下,秦国才能从秦厉共公开始的朝堂动荡中恢复过来,这为之后继位的秦孝公也就是他的儿子实行商鞅变法奠定基础,好不夸张地说他是秦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网络配图但是我们在

  • 外国来的传教士汤若望为何一度被处以死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教士汤若望

    在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成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除了传统的商贸往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的西方传教士的身影。而汤若望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员。可以说他是继最早来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利玛窦之外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于1592年出生在德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