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反腐政策属“拍脑袋”只抓小吏但不抓大官

朱元璋反腐政策属“拍脑袋”只抓小吏但不抓大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77 更新时间:2024/1/18 19:36:27

提起反腐,现代人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

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

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一职已兼有监察的职责,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成为专门的中央监察机构,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台),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并开先河,制定了监察法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此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日益严密。

当然,古代的监察之权来自于皇帝的授予,它是完全服从于巩固皇权这一中心的。这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主要特色。但一朝自有一朝之特点,一君自有一君王之个性,传统王朝中最具“特点”和“个性”的,当属朱元璋时代的监察官吏制度,像以下一些就是值得说说的:

设登闻鼓。“洪武元年,置登闻鼓于午门外”,这个鼓是专门鼓励百姓击鼓告状的,为了防止走过场,朱元璋命令一名御史每天在那里负责,凡民间有冤情,而地方官员又不受理的,当事人可以击登闻鼓,由御史带着上奏。

设巡按御史。巡按御史品级并不高,但权力很大,相当于钦差大臣,专门负责在各个地方巡视,遇到大事,直接皇帝禀报,小事,则可以径行处理。

设置特务机关。“检校”、“锦衣卫”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人员,任官员都在其侦听、窥伺范围之内,等于皇帝的超级耳目。特务机关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臣下图谋叛乱,但掌握其贪污不法的劣迹也会自然包含在内。

而在朱元璋创立的各项监察制度中,最有研究价值最耐人寻味的,当属“民拿害民官吏”制度。放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背景下考察,“民拿害民官吏”堪称是一个重大的制度突破。

标签: 朱元璋反腐政策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与阿房女的爱情故事 因何不能成秦始皇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阿房女

    阿房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采药女。在民间的传说中,秦王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叫阿房女,父亲为赵国神医夏无且。网络配图在赵雅芝与刘德凯1993年携手的电视剧《秦始皇与阿房女》中,又名《秦始皇的情人》。赵雅芝饰演虚构人物阿房女。爱江山更爱美人。战国枭雄秦王政(秦始皇——刘德凯饰

  • 秦始皇陵守墓大将刀劈楚霸王项羽 阴兵借道吓退楚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陵,项羽

    秦始皇统一华夏不过二三十年,被他寄予厚望的大秦王朝,便在各路起义军的攻击下,土崩瓦解,强大如斯,亦逃不过覆灭结局。如果秦始皇在骊山皇陵九泉之下,得知此消息的话,会不会气的从棺材板里蹦出来?秦始皇死后埋在骊山墓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

  • 孙权为顺利称帝 磨叽10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孙权,三国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

  • 中国人口从6000万降到2100万竟因这个最愚蠢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帝

    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不多,因为这样的名号要求皇帝不仅要有文韬武略,还要有真正的功绩,而汉武帝就是其中一个。在他统治的时期,整个社会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良好趋势。在他儿子、孙子统治时期,中国更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口翻了一番!根据西汉末期大约在公元前6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记

  • 揭秘:中国历史记载的四大著名叛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叛将

    导读:俗话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小人因反复无常而遭人痛恨。如果,一个小人拥有了权力那就更加可怕了,他们所造成的灾难甚至会影响到历史的进程。本期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样危害甚大的四大叛将。一、英布先来说说英布,英布是秦末汉出的名将,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被称为黥布。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

  • 贪官和珅的马屁艺术:清朝巨贪是怎样练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贪官和珅的马屁艺术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等。他是清朝历史上资产最多的官员。因为贪污过巨,被国人视为巨贪,后被嘉庆皇帝赐死。和珅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念十分认同。虽然,后来信奉现实主义,不过闲时亦爱与文人墨客一聚。而且,四大名著之

  • 乾隆晚年时官场腐败乱象:不腐败就难以建功立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晚年时官场腐败乱象

    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中国传统政治体制是默许官员在一定程度下贪污的,因为“低薪制”的设计使官员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来生活。事实上,传统财政制度中可钻的空子太多,贪污对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来说都不是难事。在大部分时候,贪污之所以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在

  • 李世民亲自砸掉爱臣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唐太宗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们两人之间的君臣之情在历史上为人广为传诵。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配图魏征是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

  • 史上第一美男潘安真实的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潘安

    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是个超级大帅哥。潘岳是河南人,这确实让外省的一些人感到意外,让河南人感到兴奋。河南历史上曾盛产美女,《诗经·郑风》有诗:“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美女像彩云那样绵连不绝,美丽多姿。潘岳的出现,佐证了河南也不乏美男子。作为美男子的符号,潘岳颠覆了河南人厚重而略带土气的形

  • 清朝大臣直疏皇帝的“三习一弊”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大臣

    清人孙家淦,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乾隆帝弘历初登龙椅时,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当时身为左都御史的孙家淦以其年轻气盛,初持国柄,特上《三习一弊疏》,进行劝戒。此疏后来广为流传,孙家淦也政声愈隆,更令朝野各阶层人士敬重。网络配图孙家淦在疏中说,君主有“三习”,不可不慎戒之。何谓“三习”?一是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