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是怎样评价朱由榔的?朱由榔又有何故事

历史是怎样评价朱由榔的?朱由榔又有何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6 更新时间:2023/12/4 15:44:41

永历帝朱由榔,生于公元1623年,去世于公元1662年,为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即位的皇帝,总共在位十六年。明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虽然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扎脚,但是由各方豪强拥立的皇帝朝廷却层出不穷。朱由榔因为是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是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后裔,因此在隆武帝朱聿键被清军俘虏杀害之后,由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登基。

永历帝朱由榔虽然在位十六年,是南明皇帝中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但实际上他在当政期间并没有什么作为。对外不能阻击清军,对内不能稳定内政,反而时时受小人馋言,国家有难,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虽然毫无作为,但是这位皇帝陛下留下的故事传说可是不少。

与天主教的亲密联系

南明晚期,清军南下的脚步势不可挡,眼见着节节败退。势力范围越加缩小的永历朝廷,最终将主意打在了天主教身上。希望借助天主教的力量,帮助其对抗清王朝。

借助天主教的力量,在南明朝不止朱由榔一人,早在弘光帝时期就已经派人向澳门求援,希望得到澳门当局的帮助。

公元1646年,应南明永历朝廷的请求,澳门葡萄牙当局派三百士兵及数门大炮,前来助战。因为有大炮的相助,南明朝廷一时间收复失地无数。为了感激天主教的帮助,永历帝的嫡母王太后及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进行了洗礼。除此以外,还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虽然永历帝的家族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但是永历帝本人却没有受洗。

也许是永历帝不接受洗礼的原因,因而在公元1648年,当永历朝再次面临危机,派人前往澳门求援的时候,葡萄牙只资助了了一百只火枪,便再无其他了。

一百只火枪对于当时的朝政,帮助当然并不大,因而王太后当即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在给罗马教宗的书信中,可以见着这样的语句,“天主保佑我国中兴太平”。并且还希望罗马教廷多派传教士到中国“广传圣教”。王太后所言,对天主教的态度,在中国上层社会绝对罕见。

王太后将国家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天主教身上,可惜的是这封信到达罗马的时候,已经是两年后,当使者拿着回信返回的时候,永历朝已经灭亡了。

鸡鸣桥

公元1662年,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永历帝献出。当吴三桂将永历帝押解回国,行至南城外玉带河畔即将过桥时,一只公鸡陡然打鸣,随后一阵鸡鸣狗叫。老百姓被吵醒后,纷纷出来查看,当看见永历帝被押解的时候,知道凶多吉少,不禁失声痛哭,赶来夹道观望。因为当时公鸡打鸣,天色未亮,因而带上了一点神性,此后当地的百姓就将这座桥称为“鸡鸣桥”。

帝王之相

帝王之相这个故事就纯粹有些扯淡了。说的是永历帝被吴三桂押解回来后,由几个八旗子弟看顾。几个八旗子弟兵观察永历帝的面相,只觉有帝王之相,因而许多士兵先后聚集起来,剪掉自己的辫子,并企图解救永历帝,最后以失败告终。

就算历史上这件事情真实存在,最多就是几个南明残余势力,为了解救永历帝,伪装成八旗子弟。不过这件事情并不具有可信性,因为难度系数太大,而且看押永历帝也不可能就凭几个人在那儿盯着。所以这个故事,就只是一个故事。

后世评价永历帝

张岱:“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黄道周、瞿式耜辈欲效文文山之连立二王,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永历惟事奔逃”,这句话绝对是永历帝的真实写照。由广州逃亡云南,最后由云南逃亡缅甸,一路败逃,最终还是失了自己的性命。

顾诚:“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

标签: 朱由榔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独孤求败”,“三国”最后的单挑之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鸯,三国

    一提到三国,就会想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除此以外还很多名号: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东吴的“四英”、吕布的“八健将”、袁绍的“河北双雄”等。然而诸将里面大多是靠集体作战,真正“万人敌”的屈指可数。就连赵云(子龙)“单骑救主”的事正史里面都没有明确记载。

  • 曹操一个官三代的奋斗史 实现了国家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官三代,奋斗史

    曹操说起曹操,大家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雄角色,但是,历史上的曹操其人是否真如罗贯中笔下那样阴狠毒辣,一无是处呢?当然事实并非如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受到“尊刘贬曹”思想影响,加之文学作品夸大的成分才将曹操的形象过分黑化。曹操作为东汉末年战乱

  • “两代帝师”温葆深为何无谥?左宗棠代递遗折惹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温葆深,帝师,

    若提起“两代帝师”,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翁同龢。其实,我们南京也曾出过一位“两代帝师”——温葆深。温葆深,又名肇洋、葆淳,字明叔。不少文章都将其名误作“温葆琛”。要知道,温葆深的兄长叫温肇江,他们这一辈在取名时是有讲究的,不管中间字是什么,末字都必须带三点水旁。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将温葆深之名误读了。温

  • 历史上谥号为“武”的帝王 谁的武力指数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莽,刘裕,刘彻,姬发,曹操

    用一两个字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该做法称为“谥”,发肇于西周。也就是说,西周之后,除秦始皇父子外(秦始皇认为皇帝的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废止不行),历代帝王都会有一个谥号。这些谥号中,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古人说

  •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 分天下为36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李斯,分天下为36郡

    郡、县为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前期,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在国内一些地方设县;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郡的面积虽比县大,但因地处偏远,行政建制一般比县为低。战国时,各诸侯国在边地分设郡、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郡”字,从邑、君声。君本义为至尊,奉守军令以行君政

  • 小三武惠妃 居然只是唐玄宗手中的工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惠妃,李隆基,王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的身边,有一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婆,王氏,她来自大家族,到了父亲那一辈,却只是一个吃公款的世家子弟,正因为没有势力和身份清白,被李旦看中,给李隆基当了媳妇。虽然嫁给了皇族,但是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因为李隆基的奶奶,是千百年来唯一的女皇帝,为了权力,将她们看的很紧,在一次事故后,更被关了禁

  • 三国东吴大将朱治:默默无闻的三代老臣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朱治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中平五年(188年),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

  • 张鲁是如何雄踞汉中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鲁,汉中

    张鲁是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在张陵死后,张鲁父张衡继行其道。张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于益州牧刘焉家。张鲁通过其母与刘焉家的关系得到信任。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 隋朝皇帝杨广的墓穴今在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广,隋朝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他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正是因为他隋朝才会灭亡,他的父亲将皇位继承给他的时候隋朝发展的相当好,但是他在位的十几年期间并没有好好管理国家,最终导致了这个国家的灭亡,杨广也在灭国的时候死亡了。杨广墓在他死后曾经被重新修缮过一次,这是因为作为一代君王他没有经过修缮的墓地难免让

  • 好色君王杨广最宠爱的妃子和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广,隋炀帝,美女

    众所周知,杨广是一位非常好色的帝王,他的后宫有很多妃子,而这些妃子里面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见到过杨广本人。而在杨广的妃子中,有一个妃子是非常特殊的,这位杨广的妃子特殊就特殊在她是在死后才获得杨广宠爱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位妃子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记载,甚至连她的姓名都没有人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