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良禽择木而栖:庞统一生唯错在选错了主子

良禽择木而栖:庞统一生唯错在选错了主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4/2/11 8:16:57

有句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中庞统是与诸葛亮凤雏齐名,而刘备只信任诸葛亮,而不信任庞统,这是何道理呢?

网络配图

这不是庞统的能力问题,只是良禽找错了大树,贤臣错过了合适的君主,是庞统与刘备路线不合,性格不符所致。庞统在策略和战术上都讲究强力和霸道,而刘备喜欢采用柔能克刚,以德服人的办法,因此两人之间始终未能产生刘备诸葛亮那样的化学反应。当然,刘备也是一代明主,他给了庞统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庞统也曾经得到过独当一面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过假如重用庞统的君主是曹操,我相信事情会与后来庞统不幸战死,英年早逝的结果大大不同。奉行霸道的曹操,正是同样奉行霸道的庞统的合适主人。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做庞统的主子。

庞统与刘备的路线不同,在收取西川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体现。公元211年,刘备以帮助益州牧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为名进入西川,刘璋在涪城迎接刘备。见面之前,庞统劝刘备在酒席上解决刘璋,这样西川群龙无首,可以不动兵马一鼓而下。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策,正因为这个计策太大胆,所以刘璋方面一定预测不到这种可能性。刘璋把刘备从荆州请到家里来做外援,肯定不会允许他多带人马来,而且刘备在荆州本来也没几万兵,防守曹操都够呛,也抽不出人来,所以刘备当时的兵力根本吃不掉刘璋,刘璋也就不会防范一个实力不如自己的人。试想,我们跟一个婴儿在一起时,会对ta有一点戒心吗?假如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他可以稳拿刘璋,然后趁西川无主,不费吹灰之力攻下西川。不过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西川的士民百姓会有很多人不齿刘备这种趁人之危的行为,这种卑鄙小人的手段,而刘备一生建立的仁义之名也就毁于一旦了。正因为如此,刘备以 “恩信未立” 为由拒绝了庞统的建议,转而开始了一场先收人心,后收城池的攻坚战。

网络配图

庞统这一计,可以说是个妙计,体现了庞统的大智大勇。刘备不能用,是因为刘备以仁义为立身之本,而假如换作曹操做刘备,他也许就能欣然采纳这个建议。曹操一生最体现其霸道的战略就是 “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美其名曰扶持汉朝,但他内夺帝王的权柄,外扩自己的实力,后来甚至残杀皇后,毒害皇子,实际上推行自己的霸道。庞统建议刘备袭击刘璋,是劝刘备先执益州之柄而取益州,曹操 “挟天子而令诸侯”,是先执天下之柄而取天下。如此看来,庞统和曹操的战略思路一模一样。至于仁义,至于百姓爱戴与否,至于天下士人如何评价,在庞统和曹操看来,都在其次。

一年后,刘备在完成攻心之后终于对刘璋动武,庞统建议刘备暗选精兵,轻骑直奔成都,刘备又未能采纳。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刘备不采纳建议的原因,但不外乎是因为兵力较少,不敢冒险。其实庞统的策略正合兵法出奇制胜的道理,也正合邓艾数十年后偷渡阴平消灭蜀汉的办法,但刘备在用兵上本来就天分有限,不能用这个策略也可以理解。如果曹操,相信他会大胆采纳这个建议,就像他用奇兵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奇袭乌巢做的那样。刘备的担忧固然有道理,但庞统的死也与刘备的策略多少有些关系。

网络配图

《三国演义》中描写,庞统正是因为和刘备换了坐骑,骑了刘备的的卢马,才在落凤坡被万箭射死;史书则记载庞统是在攻打雒城时被流箭射中身死。这两种写法都告诉我们,刘备要为庞统的死负责。假如刘备听了庞统的建议,早在涪城就拿下刘璋,或者选精兵偷袭成都,也许战争就会很快结束,庞统也就不用亲自率军旷日持久地攻城拔寨了。蜀道难闻名于天下,庞统之所以屡次想出奇制胜,也是想让不占地利的刘备尽可能减小劣势。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偷袭刘璋,或者轻兵偷袭成都,成功与否也是难保万全;天妒英才,庞统不幸死在雒城城下,除了刘备的责任外,大概也是天意。

刘备奉行仁道,曹操奉行霸道。治世之中仁道占优,乱世之中霸道逞强,这就是为什么曹操占据天下三分之二,而刘备只在西南一隅找到了归宿。奉行霸道的庞统在乱世中跟随了恪守仁道的刘备,因此他注定无法成就本该属于他的大业。同时,曹操手下心存仁道的那些人,就像荀彧孔融,也未能得善终。贤臣择主而事,不得明主,有时候也许真的不如空老林泉。

看来一个有才干的人要选对老板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庞统死的实在是太不幸了。

标签: 庞统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康熙那么恨鳌拜为何也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鳌拜

    康熙皇帝8岁即位后,因其年幼,有四大辅臣代其执政。这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老谋深算,又加上年老体弱,所以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遏必隆性格懦弱,能力也不出众,是一根毫无原则的随风草,哪边风大就倒向哪边。于是,这四大辅臣最终就演变成了苏克萨哈和鳌拜之间的

  • 揭秘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

    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的,不过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这些美女不仅美貌无比,而且都在历史上有名气,很有典故。第一个美女就是陈阿娇。当年4岁的胶东王刘彘就对身前的小美女阿娇垂涎,当姑母问他阿娇怎么样的时候,小刘彘就很懂事的说:好,若得阿娇做妇,当做金屋

  • 他本来无缘帝位 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帝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明武宗膝下无子,也无在世的兄弟,孝宗一脉已然断绝。最后,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皇子

  • 刘禅智慧不输刘备 诸葛亮都没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禅,刘备,诸葛亮

    在历史上,刘禅一直被当作烂泥扶不上壁!原因无它,小的时候被愤怒刘备砸在地上,我们也就默认了它脑震荡的事实!其次,诸葛亮实在太聪明了,没有太大余地让刘禅发挥!等诸葛亮死了,魏国又打过来了!没办法,只有继续装傻!网络配图众位看官,这样的表现能是一个傻子吗 ?按理说,刘备不止一个孩子,但对这“傻子“ 情有

  • 两位最伟大的皇帝但历史记忆却差距如此之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文明璀璨,各大王朝都留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那今天我们提到的两位帝王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值得骄傲的存在,两位的功绩可谓是不分上下,但最后的的历史记忆却相差极大,分别是——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网络配图若大家对于历史感兴趣,那么这两个相接的王朝,隋朝、唐朝那一定很熟悉,两大王朝都有过空前

  • 吴三桂为清朝打下半个江山 却做不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三桂

    吴三桂画像 吴三桂是明末出色的军事家,屈服了清政府,为清政府打下了半个江山,又被削掉兵权,走投无路奋起谋反,被清政府灭族,他的下场很悲凉。假如吴三桂身边有一个超卓的谋士,为他规划全国,他完全能够成就一番大功绩,做一个开国皇帝。网络配图 回顾吴三桂的终身,尽管英雄过人,却在最关键时刻走错了方向。吴三桂

  • 太狠了!雍正对付亲兄弟的四大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

    他们为什么质疑?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争来争去,几败俱伤,没想到最后的胜利果实让你给摘了,凭什么?面对质疑,雍正很生气,他把这归结为兄弟们的嫉妒,就像凤姐面对质疑她长相的网友们,所归结的原因那样。雍正从来不是个胸怀宽广的人,手握无上的权力后,他开始采取措施,狠狠地蹂躏那些“嫉妒”他的

  • 作法自毙:商鞅死在自己制定之恶法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

    “作法自毙”这个成语今人常用,查其源头,应该是典出《史记·商君列传》。2400来年,这个典故一再被人使用,说明在中国———甚至是人类历史上,作法自毙的故事一再上演。商鞅是卫国公室之后裔,源出姬姓,因此又被称为卫鞅。到了商鞅这一代,由于是旁系子孙,家庭已经破落了,流落到异国,给魏国相国公叔痤当门客。此

  • 探秘清朝初期的“五大臣”:与国休戚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努尔哈赤

    清朝是皇太极改掉的名字,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是少不了这五个人的帮助的,他们就是清朝初期地位显赫的五大臣。天命九年(1624年)秋,后金朝廷最后一位开国元勋、64岁的何和礼病卒于沈阳的官署之中,风烛残年的努尔哈赤闻讯后悲伤不已,他向苍天哭诉道:“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

  • “崇祯之死”的不同叫法:从自缢到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有一棵为人熟知的老槐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自缢。树的旁边,矗立着两座石碑。一座镌刻“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为1930年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书写勒成;另一座则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后人在为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