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脚马皇后是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的?

揭秘:大脚马皇后是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4/2/12 10:29:57

自古以来后宫美女如云,但大多因为“爱情”分配不均、皇后“管理”不善,导致后宫常起火,宫里内斗严重,甚至伤害杀戮不断。我们常说明朝朱元璋马皇后是为母仪天下、贤惠善良的贤内助。马皇后是怎样管朱元璋那些女人的?说起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确有皇帝自身宠爱不公的因素,但更多是皇后的后宫驾驭技巧低劣的问题。我们常说,明朝朱元璋的马皇后是为母仪天下、贤惠善良的贤内助。她是怎么样替朱元璋管理好其身边的那些女人的呢?

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获了胜利果实。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后,立刻册封与之颠沛流离、备受辛苦的原配夫人马氏为“皇后”。从此,大脚马皇后开始了她在后宫独一无二的权力生涯。马秀英出身于书香门第、能能武,颇具胆识,她在艰难逆境中,帮助朱元璋成就了大业,扭转了局面。她以女人少有的气度、果敢和智慧,巧妙揭露阴谋,铲除祸害,助朱元璋定都南京、国号大明。而她在大富大贵时又不奢不骄,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并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朱元璋,作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马皇后体察民情,巧妙治奸除害,提倡任人唯贤,辅弼明君,巩固了大明江山,实在不易。故她就位皇后,是实至名归,理所当然。

我们知道,作为皇后虽然后宫大权在握,但要真正管理好后宫,并非易事。女人成堆的地方,本来是非就较多,况后宫乎?一般说,越是在后宫里,越是难以管理。但凡选入的美人没有几人是平凡之辈,马皇后面临的不仅是夺夫之爱的威胁和危险,更多是勾心斗角的阴谋与圈套。马皇后是这么做的呢?笔者根据查到的资料,系统做了些分析,觉得她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其一,统一思想,营造良好氛围。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关键看管理者是否处理事务公正公平。马皇后替朱元璋成功管理着众多小老婆,能够和谐相处,其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思想,打造氛围。《明史·后妃列传》里说:“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其实,就是组织“贤妻良母学习班”,把赵宋皇室那些好媳妇儿搬来做榜样。在此基础上,大明“第一国母”由于能敦上睦下、亲老爱幼,故在她手里,整个朱氏大家族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减少了许多矛盾,增加了许多和谐。

其二,以身作则,带头勤俭持家。后宫女眷的心思通了,只是成功有了基础。马皇后还要带头过紧日子,毕竟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最大的“妇道”。她亲自洗衣服,“虽敝不忍易”。还“废物利用”,将破带子、烂袍子拆剩下的丝缕,重新织成布帛,要么“以赐高年茕独”,要么“缉成衣裳,赐诸妃公主,使知天桑艰难。”

其三,胸襟大度,推崇以德服人。作为良家女子,会过日子不甚稀罕,但要真正做到具有容人雅量就不是容易做到的事。马皇后面对的都不是普通人,要么是将相大臣,要么是皇亲国戚,特别是朱元璋那些小老婆们与庶出的孩子们。后宫历来是美女斗法、互相倾轧的战场,坐镇后宫的,绝不能是平庸的女人。马皇后左右逢源的秘诀只有一条:以德服人。《明史》特意提到:“妃嫔宫人被宠有子者,厚待之。命妇入朝,待之如家人礼。”话虽不多,可是,古往今来,几个女人能做到?史官对马皇后的推崇与褒奖,确实不一般。

其四,顾全大局,尽心母仪天下。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患了重病。朱元璋寝食不安,群臣“请祷祀山川,遍求名医”。当时她年仅51岁,身体原本硬朗,如能找到高明的医生,对症下药,或许能治好病。但她担心一旦服药无效,残忍的朱元璋会迁怒诛杀医生,因此不肯就医而死。《明史》的作者称赞马皇后说:“从太祖备极艰难,赞成大业,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试想,皇后都如此顾全大局,体恤下属,其身边的女人们安敢胡作非为?所以,朱元璋摊上了一个好老婆,有如此贤能的皇后打理后宫,皇帝心里该多清净多舒坦啊。因此,可以说,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大明王朝的好福气。尽管马皇后是已翻过去的历史人物,但她的所作所为却仍然是我们今天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假如说,我们每个领导者身边都有一位这样的贤内助,都能管理好生活事务,都能充当好工作帮手,笔者斗胆地说,肯定会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社会之幸!

标签: 明朝皇后马皇后

更多文章

  • 明朝最美的皇后张嫣却自古红颜多薄命生不逢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张嫣

    明朝最美的皇后是她,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明朝吸取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特意规定,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明朝还偏重于选择

  • 刘邦手下配合最默契的两位能人:陈平和周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陈平,周勃

    说起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人才,很多人最先想起来的应该是汉初三杰,张良、韩信和萧何。那哥仨的名号确实是最响亮的,可要说刘邦手下配合时间最长,配合最好的那还要说是陈平和周勃。陈平跟随刘邦之前,是在项羽手下的,当时和陈平一起投奔刚到汉军的有七个人,刘邦并没有对他另眼相待,管了一顿饭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了。这会陈平

  • 朱元璋的奇谈:陈友谅逼死元朝忠臣是“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陈友谅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历史意义,并不亚于项羽与刘邦,且两者颇有相似点。比如论反秦战功,项羽大于刘邦;论反元功绩,陈友谅也大于朱元璋。然而,陈友谅的形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项羽。这与《明史》在清代由官方修撰有关,成王败寇是一个原因,刻意打压陈友谅是肯定的,《明史》中关于陈友谅的记载,大多数

  • 张居正何以成为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名臣,张居正

    一提张居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代后期所推行的改革。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担任明神宗朱翊钧的首辅,达十年之久,是个有作为、具谋略、通权术的大政治家。张居正的改革,了不起,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但对他这种太厉害的人,绝无好感。凡强人,都具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他

  • 明朝最重口味的皇帝:只爱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皇帝,明宪宗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或作成化帝,明英宗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

  • 秦朝用弩第一人:中华第一勇士大将蒙恬所使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蒙恬,秦朝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说到蒙恬和匈奴的关系,好像就是上天注定的势不两立。蒙恬生活的年代,边境经常受到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的掠夺,秦政权受到威胁。而且,在秦尚未统一

  • 汉朝开国大臣雍齿:刘邦为何不杀他反封他为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雍齿,刘邦

    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对那些立下大功的将领们大开杀戒,韩信、英布、彭越等人都被他除掉。但是有一个人,他曾经背叛刘邦,使刘邦差点被搞死,当时但是刘邦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为候,食邑两千五百户,在人口稀少的西汉初年,食邑两千五百户绝对是相当大的封赏。这个人是刘邦的老乡,名叫雍齿。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

  • 刘备为何一生逃跑: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刘备

    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刘备接受衣带诏之后为何潜逃?汉献帝被曹操挟制,为了除掉曹操,秘密发出了衣带诏,号召朝廷忠义之士起兵反对曹操。本来以董承为首,已经聚集了六个人,完全可以动手了,可是马腾说,必须等到聚集了十个人再下手就好了。董承说,忠义之士

  • 宋仁宗因谏官一句话 将进献的美女全部遣散出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仁宗,宋朝

    古语说,谣言止于智者。教育人不要拿谣言当真,否则就是愚人而非智者了。但对于宋朝谏官、御史等言官们来说,谣言如同杀手锏,他们一旦利用谣言来规谏皇帝、弹劾高官,常常不是皇帝认错,就是大臣遭贬,一次一个准。宋仁宗庆历年间,谏官王素听朝内外有人谣传说,武将王德用向皇帝进献了几个美女,竟然被宋仁宗“笑纳”。王

  • 由宫女而成皇后的杰出女性:汉孝文皇后窦猗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漪房,汉代

    《美人心计》的热播,让“窦猗房”这个名字为大众知晓,剧集里林心如塑造的窦猗房温婉可人又不失坚毅,与汉文帝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那么,真实史实上的窦猗房,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孝文窦皇后(?—公元前135年),约高祖初年出生,清河郡观津县(今属河北省武邑县)人 。《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提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