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纣王的儿子有多厉害?他为什么不出名?

商纣王的儿子有多厉害?他为什么不出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1/17 15:59:32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殷商大军征战在外,临时拼凑的军队根本就无心替纣王卖命,纷纷临阵倒戈,商军一败涂地,纣王自杀,六百年的商帝国灰飞烟灭。

(在后世看来纣王是昏君的代表,但历史真相如何,可能永远也没人知道了)

作为战胜者,周武王斩纣王头,悬挂在白旗之上,正式宣布了这天下易主!

(姜太公表示应该将商朝遗民贵族全部杀死)

战争结束,到瓜分蛋糕的时候了,但面对着商朝的土地和人数众多的遗民,武王犯了难,要怎么处置他们呢?吞并吧,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殷商的死忠,怎么处理都是祸患,于是他找来了周公和姜太公等人商量。姜太公的意思很明确,讨厌一个人尚且连他全家都一块嫌弃,更不用说咱们现在把人家国家给灭亡了,这些商朝遗民嘴巴上不说什么,您以为他们会真心服从咱们大周的统治?还是全杀了最省事!

(周公提出“商人治商”方针)

但周公表示反对,他说:“对殷商大臣应该区分对待,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那些罪大恶极的,顽固不化的当然要杀,但那些无罪的不应该杀,而且还应该加以安抚,给他们土地。”所以,周公给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商人治商”方针:既要武力监视,断绝殷商遗民死灰复燃的可能,又要安抚人心,笼络利用。周武王最后采纳了周公的建议,就算再不情愿,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也只能捏着鼻子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统治殷商旧地(之前武庚当了周军的俘虏)。

(三监制度正式成立,武王希望三个弟弟能够将危机扼杀于萌芽之中)

当然啦,象征性的笼络结束后就是严密的监视,为了防止武庚贼心不死起兵叛乱,周武王在朝歌(这个时候应该要叫殷都了)以东设置卫国,让弟弟管叔来治理;在殷都西南设鄘国,让弟弟蔡叔来管理;在殷都以北设置邶国,让弟弟霍叔来管理。这三个国家牢牢的把殷都包围了起来,只要他武庚有猫腻,三国同时进兵镇压。

正所谓“上阵亲兄弟”,弟弟们,为了大周的天下你们可得好好的监视这些商朝遗毒啊!由于这三个国家设立的作用就是监督,所以在周朝他们又被称为“三监”。

此事已毕。按理说周武王应该春风得意,高枕无忧,尽情的享受自己的胜利果实了吧?

可惜的并没有,拜电视剧和小说所赐,我们误认为攻破朝歌之后就天下太平了,苦商久矣的诸侯百姓纷纷臣服于武王,周朝建立并开享国八百年的历史。

(尽管平定了天下,但形式暗流汹涌,武王心力交瘁)

但真的是这样的么?并没有这么简单,攻破朝歌,杀死纣王后,武王却始终对形势担忧不已。原因就在于朝歌虽灭,但还有不少殷商贵族大臣逃亡在外,他们很可能与商的盟友邦国勾结,这支残余势力不可小觑。与此同时享国六百余年的殷商根基深厚,它的政治影响力并未因国家灭亡而迅速消失,在朝歌和其它地方还有一大批心怀故国的百姓,他们仇恨周王朝,无时不刻都在希望复国。即使是周武王阵营也未必是铁板一块,有不少诸侯表面上遵奉天子,内心依然亲近怀念商朝。商虽灭,但天下未定,这守江山的难度不比打江山小,要怎么消除商在百姓们心中的影响力?哪些诸侯可能对周天子不忠?他们会不会谋反,要怎么样才能把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武王在焦虑的思考着,谋划着。

(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

祸不单行,灭商的第二年噩耗传来,不知是灭商实在耗尽了武王太多的心力,还是为了西周的稳定殚精竭虑忧思过度,正值英年的周武王去世(连天子位置还没坐热),留下了并不稳定的朝政和还没成年的幼子。在周公旦的扶持下,武王之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所以由周公旦代行王事。

幼子当国,野心家们自然是蠢蠢欲动,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甘当出头鸟不是周武王的“假想造反对象”武庚,而是他寄予厚望监视武庚的三个弟弟!真不知道武王泉下是个什么表情。

(武王刚死,最先蠢蠢欲动的竟然是他的弟弟们)

那问题来了,别人有野心也还罢了,你们三个可都是周王室的近亲宗室,你们造反干嘛?那是因为按照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武王死后有资格接任王位的应该是最年长的弟弟管叔姬鲜,就算姬诵比自己更有资格当天子,按照长幼辈分也应该是我摄政啊,哪有你姬旦什么事!

周公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他的哥哥管叔的不满,在管叔看来肯定是武王的遗命遭到周公的篡改,一定是你小子在狐假虎威!于是管、蔡、霍三监一方面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打算杀害成王自己当天子,一方面则监守自盗,和本来监督的对象武庚眉来眼去。

(野心勃勃的武庚,他早就有复国的计划了)

要说苍蝇不钉无缝的蛋,武庚自己也不是个省油灯,在武王罢兵西去后,武庚堂而皇之的就带领着亲信们前往鹿台,玉门等地祭祀父亲在天之灵。如此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可见武庚就没想过韬光养晦,在他看来这天下原本就属于成汤,是姬发这些叛贼抢走了,在纣王灵前估计武庚也没少发誓一定要恢复成汤天下!于是他收拢殷商遗民之心,大家均以武庚马首是瞻,在暗地里又偷偷联系东夷各国部落,磨刀霍霍就等合适的机会竖起大旗反抗周朝。

(商人的势力遍及南方,而西周在这些区域统治还很薄弱)

瞌睡来了送枕头,武庚正愁没有理由和借口,管叔这些人就自己找上门来了!姬姓子孙和纣王的儿子谋划颠覆大周天下,真是荒谬至极,但在利益面前可没有永远的敌人。管叔等人知道靠他们顶多能拉动一些和自己亲近的小国,起不了什么风浪,而武庚就不同了,他本身就掌握不小的实力,再加上殷商正统继承人的影响力,号召起来肯定能拉一大批诸侯一起谋反!所以他们教唆武庚一起造反,事成之后给与多少好处云云,而商朝诸侯则劝说武庚乘着周朝狗咬狗咱们抓住机会复国啊!

双方是一拍即合又各怀鬼胎,在管叔和武庚的拉拢号召下,殷商旧地东夷的蒲姑国、熊盈国、徐夷国、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并积极参与武庚的复国之战。其实管叔和蔡叔等人的号召能力有限,武庚充当了大腿的角色,于是轰轰烈烈的叛乱(当然,在武庚等人看来这是复国)开始了。

我们对武庚、管蔡之乱没多大印象,但实际上这场叛乱的规模和声势都非常大,参与叛乱的诸侯席卷了将近半个周王朝!对于刚成立仅数年的周王朝来说,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本来就天下刚平人心未定,如果周王朝没顶过这一波,这天下可就有可能又姓“商”了。

在此危难的时刻周公站了出来,他首先团结了弟弟召公奭,并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被封齐国的姜子牙父子也尽心尽力的辅佐周公旦全力平叛。这场平叛艰苦卓绝(据说江南地区都有国家响应武庚的号召),周公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杀死武庚,又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算是彻底清除了商朝的反叛势力。

反叛被镇压后殷商遗民受到了残酷的政治清算,他们被迁往成周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并被周天子判为奴隶,为当地的诸侯辛苦劳作。但就算武庚死了,仍有许多诸侯怀念武庚和纣王,过了数年徐、奄、淮等诸侯国又以武庚的名义竖起了反旗,这次叛乱同样也逼得成王手忙脚乱,最后只能亲自出征镇压,可见武庚在亲商诸侯们心中的影响力。

(自此以后商地被一分两半,一半由微子启统领,一半由康叔统领)

虽然武庚反叛失败了,但平心而论,他比起老子纣王要强太多了。作为一个前朝皇子,身边又有着重重监视,他没有选择夹着尾巴做人,而是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发展一大批党羽、盟友,在周王室发生短期动荡时又迅速和管叔等人勾搭在一起。如果他的对手不是老谋深算的姜子牙和周公旦,说不定还真能恢复成汤旧国。但凡周公迟疑一两年让武庚等人准备充足,复国不成还能割据,这西周的天下也不会太安稳。可惜周公旦是谁?让孔子都痴迷膜拜不已的人物,他采取斩首行动首先把叛乱的核心人物武庚杀死,剩下就可以慢慢收拾逐个击破了,所以输给姜子牙和周公,武庚不冤!

标签: 纣王商朝

更多文章

  • 周瑜真的是气死的吗?别再冤枉诸葛亮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周瑜,诸葛亮

    周瑜真的是气死的吗?别再冤枉诸葛亮了!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导语: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都会记得这个桥段,刘备在新野被曹操攻破后,诸葛亮出使东吴,因为一场辩论使得东吴群臣哑口无言,孙权同意结盟,周瑜的风头也被诸葛亮盖过,小气的他日后一直找机会报仇。但不论是草船借箭还是瓜分荆

  • “独眼龙”皇帝萧绎有什么成就?他的妃子为什么化妆只化半个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北朝,萧绎

    “独眼龙”皇帝萧绎有什么成就?他的妃子为什么化妆只化半个脸?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皇家读书人中,出名的有三家。一家是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一家是二李:李璟和李煜;还有一家就是四萧:梁武帝萧衍,梁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再就是梁元帝萧绎。其中的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

  •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宋真宗

    宋真宗泰山封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场闹剧?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泰山封禅,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对于古代的帝王来说,千百年来数百位皇帝,也只有六位皇帝完成过泰山封禅,还有武则天在嵩山封禅。不过,这样几位皇帝的封禅中,只有送真实的封禅被人们认为是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这又是为何

  • 楚庄王在内政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庄王,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楚庄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楚庄王没有得到过周天子的认同,也没有召开会盟集结众诸侯国,但却为陈国讨伐夏征舒,灭陈又复陈,对郑、宋两国国君施以仁义。也就是说,楚庄王行霸主之事,他的霸主地位理应被认可。楚庄王在位期间,他在楚国内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 光武帝刘秀有十一个儿子,他到底是想立嫡还是立贤?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秀,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武帝刘秀有十一个儿子,据说其中最聪明的是第四子刘阳,为什么说他最聪明呢?史书上给出了两个例子。天下大定之后,为了弄清东汉到底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多少GDP,刘秀下令进行全国经济大普查。接到命令之后,各地的官员就开始行

  • 揭秘:光武帝刘秀是怎么对待功臣和文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秀,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纵观中国历史,开国皇帝坐稳江山后,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往往会对功臣采取“狡兔死,走狗烹”的方法。不过,汉武帝刘秀在这一方面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天下大定之后,刘秀并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大杀有功之臣。为了消除骄臣悍将的威胁,他采取

  • 文聘:荆州第一名将,曾两度击败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聘,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文聘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此人名为文聘,字仲业,是荆州宛人,原本是刘表的麾下。众所周知,刘备自公元201年左右,就前往了荆州依附刘表,并在此经营了七年。在这七年中,他不但厚树恩德,收拢众心,赢得了荆州的民心,还一直在寻访人才。他向名士司马徽问贤,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彼时早已成为了

  • 高顺:三国被埋没的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高顺,三国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高顺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吕布麾下的高顺。高顺,表字不详,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少得可怜。当初他在吕布麾下的时候,不受吕布重用,甚至吕布将剥夺了他的兵权,交给魏续,只在需要行军打仗的时间,才交还给他,他也不生气。《英雄记》记载:“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

  • 明朝兵部尚书熊文灿,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熊文灿,明朝

    对熊文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十年,大明的整个战局日益出现严重危局的现象,自从兵部尚书张凤翼兵败自杀后,环顾整个朝臣,竟然很难选任一位能通晓军事堪当大任的人。不久,他想起了此前回乡守丧的宣大总督为杨嗣昌,于是任命他做兵部尚书,希望能够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

  • 光绪为什么不效仿康熙直接动手抓慈禧呢 真相却不是想的这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光绪

    光绪为什么不抓慈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于这样的事情,也许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事实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有的是必然的,有的则更应该归因于运气。在这种夺权的游戏当中,或者是如唐太宗李世民,又或是明成祖朱棣,自身的实力本身就不凡,硬杠;或者说是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