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为了集权的暴力史

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为了集权的暴力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4/2/14 19:30:11

相比宋太祖赵匡胤温柔而迂回的政治手腕,同样重视中央集权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手明显要狠得多。对权臣残酷血腥的清洗、对属下恐怖严密的监视、对文人肆意妄为的迫害,共同构成了朱元璋颇有些黑色幽默意味的荒诞暴力史。明朝建立之初,虽然朱元璋勤于朝政、鞠躬尽瘁,但借由战争浮上新贵阶层的地主官僚还是想方设法地营私舞弊、盘剥农民,曾经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功臣宿将也开始居功自傲、巧取豪夺。由于民生之艰难,刚刚缓和的农民运动又有抬头的趋势,再加上东南沿海一带倭寇频繁出没,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明朝竟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朱元璋也充分认识到官员腐败的危害性,他制定了严酷的《明律》,又建立起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用以施行《明律》中所规定的严刑峻法。

明太祖对权臣的血洗,是由胡惟庸开始的。朱元璋手下最具远见的文臣刘基一开始就认为胡惟庸这个人不过是区区小犊,不能委以重任,一旦重用必然导致辕裂犁破、祸不单行。胡惟庸的为人向来狡猾奸诈,当上宰相之后更是恃权自专,常常不经请示便自行决断朝中的生杀陟黜之事,甚至私自拆阅公文,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就藏匿不报。后来,他眼见朝廷官吏屡屡得咎,有的人甚至性命不保,便暗中勾结遭到朱元璋惩治而心怀不满的官吏,准备起兵反叛。公元前1380年正月,胡惟庸及同党奏告朱元璋,说京宅井出现的一眼甜泉乃是大吉大利之兆,请太祖前去观看。就在朱元璋信以为真,准备从西华门驾车前往的时候,内使云奇突然勒住马的缰绳,极力劝阻皇上不要前往。

云奇唐突犯上的行为激怒了朱元璋,他命令左右护卫用金锤击断了云奇的胳膊,然而气息奄奄的云奇仍然锲而不舍地用手指着胡惟庸宅第的方向。朱元璋见状才突然醒悟,连忙登高远望胡惟庸的宅第,一眼便觉察出胡宅中透出的隐隐兵气。朱元璋大惊,立即派兵将胡惟庸及埋伏的士兵捉拿归案。很快,胡惟庸便被押至市曹凌迟处死。朱元璋当然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借题发挥、四处清算,大肆屠杀与胡惟庸一案有关的官员和平民,最后竟连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的全家都惨遭血洗。1393年,朱元璋又以诛杀开国大将蓝玉为开端,再次进行惨绝人寰的大规模清洗运动。单是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就让四万人成为了刀下亡魂。

对于那些侥幸活着的官员,朱元璋着重营造全民告密和特工监督的高压态势。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朱元璋的监视之下,其荒诞程度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一次,博士钱宰在退朝回家的路上随口吟诵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嫌”字差点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第二天上朝之时,朱元璋对钱宰说:“听说爱卿昨天做了一首好诗?但是朕并没有‘嫌’你啊,改成‘忧’字你意下如何?”钱宰当即吓出一身冷汗,连忙磕头谢罪,好在朱元璋心情大好,并没有问责之意,钱宰才没有丢掉性命。

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好不容易摆脱了朝中的恐怖,却没想到自己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仍然遭到了锦衣卫的监视。有一天,特务向附近田间插秧的一个老农夫询问道:“你们这儿可有个退了休的吴尚书?”那老人拱手答道:“在下便是。”这段对话原封不动地传入了朱元璋耳中,吴琳因为没有异心而得到了皇上的重赏。著名的大学士宋濂对朱元璋可谓是赤胆忠心。一天,他在家中大宴宾客,特务竟向朱元璋呈报了完整的宾客名单和菜单。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便问起宋濂宾客及菜肴的情况,宋濂如实回答之后,朱元璋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宋学士确实没有骗我!”国子监祭酒宋讷因为家事而闷闷不乐,特务怀疑他对皇上不满,便将他生气的样子画下来交给朱元璋。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果然质问宋讷为什么要生气,宋讷再三解释,朱元璋才不予追究。为了起到警告作用,朱元璋还特意将锦衣卫所作的画像拿给宋讷看,将宋讷惊得目瞪口呆。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当朝文人喜怒无常的暴虐态度也十分让人心惊胆寒。朱元璋有个幼时的朋友叫陈君佐,此人年少成名,文采斐然。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每次在淮阳一带巡视的时候总喜欢带上陈君佐。相传朱元璋在一家小店用餐时兴致颇高,当场出了一个上联:“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坐在一旁的陈君佐不假思索地对道:“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令人重赏了陈君佐。没过几天,朱元璋又遇到一位文采风流的重庆府监生,为了考察他是否有真才实学,朱元璋又出了一个上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那人也不慌乱,开口就对道:“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朱元璋对这个下联十分满意,第二天便派人送去了千两黄金。然而,皇帝的心情并不是随时随地都那么好。明太祖对无意中冒犯自己的文人也横加杀害,甚至特意构建文字狱来迫害儒生。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因此他对与光头有关的词语十分忌讳。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所作的《万寿贺表》中有“体乾发坤,藻饰太平”的句子,其中的“发坤”与“发髡”同音,也就是剃去头发的意思,徐元因此被朱元璋处死。

如果说徐元的无心之失只是在偶然间被朱元璋抓了个正着,那么另一些大臣则是主动往枪口上撞,恭维太祖不成反误了性命。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杭州学府教授徐一夔,他在为本府起草的《贺表》中以“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来形容朱元璋,极尽颂扬之能事。然而朱元璋对此有不同的理解:‘生’‘僧’谐音,是在揶揄自己曾经当过和尚;而‘光’即‘秃’的意思,是在讽刺自己的脱发问题;‘则’与‘贼’读法近似,简直是在暗指自己窃取江山。于是,徐一夔的马屁拍到了老虎屁股上,最终只能落得呜呼哀哉的下场。朱元璋的铁血手腕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像他教育太子朱标时所说的那样,权杖从来就是一根长满毒刺的棘棍,只有毫不留情地剔除这些毒刺,当权者的地位才能长期稳固、高枕无忧。只是,权力的棘杖从未光洁平滑过,拔除毒刺的腥风血雨也从未停息过。历代封建帝王都在宽仁、暴力和集权之间进行着此消彼长的博弈,却从来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完满的最优解。

标签:

更多文章

  • 史上最卑劣和凶残的求职:吴起杀妻是给谁看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起,兵家

    中国传统里有借前辈名人表扬后起之秀的习惯,比如表扬某人有名将之风,总是习惯说“孙吴在世”,孙当然指的是孙武、孙膑,而吴就是吴起。实际上,在《史记》里,孙武、孙膑和吴起三个人的故事被司马迁合并做传,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吴起确实是一个和孙武、孙膑比肩齐名的兵家大腕。吴起是春秋时代的卫国人,曾经拜曾子为师

  • 古代帝王的爱情故事:后周太祖郭威与柴后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皇帝,郭威

    柴氏,后周太祖郭威之妻,邢州尧山人也,与郭威同乡。柴氏年轻时生得十分漂亮,因此成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一名嫔妃。926年后唐庄宗被杀后,即位的明宗皇帝将大批年轻的妃嫔、宫人遣散回家,柴氏也在其中。行至黄河岸边,其父母来迎,恰遇大风雨,只好暂住于旅舍。有一天,见一身躯伟岸的男子从其门前经过,衣服破旧,不能

  • 死的最离奇的皇帝:历史上死于一碗奶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李存勗

    天成元年(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勗的统治。李存勗亲率部分军队去征讨李嗣源,但在路上,许多士兵都跑进李嗣源的阵营里,同时,李嗣源又占据了大梁,李存勗只好返回洛阳,准备联合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西征归来会兵一处,再进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

  • 雍正巧妙的改革:更改税种来更有效地征收农业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摊丁入亩,康熙,

    作为一个皇帝,同时是国的老大,也是皇家的老大。国家的事情,不外乎军事,经济和人事调动,待会讲。我们先讲家事。中国汉族人,自从那个周公(西周)弄了个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自己正妻生的大儿子才有权利继承自己的位置和财产,若正妻大儿子挂了,那就正妻的二儿子继承,如果正妻孩子都挂了,那就是让妾的第三

  • 解密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仁义之人还是不仁不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高祖,楚汉之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

  • 揭秘: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处死自己亲外甥昭平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匈奴,汉朝,昭平君

    也许正因为存在内外压力,才迫使景帝废了柔弱的太子刘荣而让刘彻继位,这就是英武盖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一继位就实施了“众建诸侯小其国”的“推恩令”,即将各诸侯国的国土,平分给各诸侯王所有的儿子,从而杜绝了同姓诸侯王国再造反的后患。汉武帝一生做了四件大事:文治、法治、武攻及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丝绸之路。

  • 名相谢安不为人知的一面:提出言论封杀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安,东晋,名士,

    说到谢安也算是魏晋时期的一代名相,曾在淝水之战中稳如泰山的下棋足见其从容,收到捷报后仍然不动声色亦可见其淡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却有个一生的瑕疵。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

  • 八阿哥母亲良妃简介 清朝出身最卑微的妃嫔良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良妃,胤禩

    良妃卫氏出生在辛者库,她是终清200余年出身最低的妃嫔。她的儿子皇八子出生于康熙二十年,可见她很早就得到了康熙的宠幸,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被封为良嫔,而此时她的儿子已经是19岁了,因为了儿子的优秀以及儿子到康熙的喜欢,所以她才得以加封。至于她为妃则应该是在康熙四十年到五十之间,但她最初的受到宠幸,是

  • 荒唐皇帝陈叔宝:隋军过江时正在听一千美女合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叔宝,隋军,后宫,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敢说,但是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陈叔宝自幼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换算成现在的文

  • 唐初名将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后宫争斗抱憾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名将,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间官至隋州(今湖北随州)刺史,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其父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的美称。后来,李氏因与婆婆同安大长公主关系不和睦,被赶到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