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荒唐皇帝陈叔宝:隋军过江时正在听一千美女合唱

荒唐皇帝陈叔宝:隋军过江时正在听一千美女合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22 更新时间:2024/1/27 14:17:09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敢说,但是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叔宝自幼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换算成现在的凭,那至少也是个文学博士)所以他登基后,并不像刘子业萧宝卷那样胡作非为,在他看来,那样打打杀杀的生活简直是太没情调了。人活在世上是为了享受的,满腹经纶,略带文人忧郁气质的陈后主肯定是这样想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明白无误的昭示了这一点。

陈叔宝有个嗜好,那就是喜欢开会,当然了,这里的会指的不是朝会,而是宴会。开宴会得有个地方吧,可能有人会说,皇宫设施那么完善,地方那么广阔,还能找不到地方?问这话的人一看就知道跟不上陈叔宝同志的思想境界,试想一个具有浪漫文人气息的皇帝怎么可能会看中皇宫那么死板的地方呢。所以为了开宴会,陈叔宝首先搞起了基础设施建设。他让工匠们加班加点的在光昭殿前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个阁楼,“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奇花异卉”。外面环境那么优雅,阁楼的内部装修自然不能马虎,为了突出情调,房间里的窗、栏、槛、楣都“饰以金玉,间以珠翠”,陈列的家具也是上上之选,“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瑰丽,近古所未有”。这三座阁楼气派华丽,而且高耸入云的阁楼还有特殊的功效,“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很有点皇家园林的气势。

不管是花费了多少民脂民膏,会场总算布置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除了席间的诸位美女之外,还邀请谁参加宴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宾主性格不合,话不投机,甚至被邀请的大臣当场拿出奏折来请他批示,那就太煞风景了。于是皇帝经过细心的考察,觉得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人比较不错,可称的上是中老年才俊。江总为人宽和温裕,虽然有不理政务的小缺点,但是“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皇帝和他对起诗来特别的带劲。孔范就更贴心了,他知道皇帝不喜欢听闻过失,所以“每有恶事,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难得的是,他不光自己这样,还做到了“群臣有谏者,辄以罪斥之”,生怕别人的言语弄脏了皇帝的耳朵。就这两个人,陈叔宝直夸他们是难得的忠臣。

现在地点人物都全了,一切都准备就绪,宴会正式开始了!陈叔宝是个极佳的舞台调度,为了取得视觉的震撼力,宴会一开场,他就呼啦拉派上来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的烘托气氛。然后陈叔宝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抱过来的)缓缓坐上主位。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最有名的两句就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就这样,陈国君臣酣歌,自夕达旦,以此为常,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锦。

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然后散写诏书三十万纸,遍谕江外,搞的满城风雨。诏书上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陈叔宝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于是对此置之不理。

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报到陈都健康。陈叔宝得知隋军入侵的警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孔范来怕不好的消息惊扰了皇帝,连忙接过话头指着地图比划道:“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然后他继续深入的分析指出:“这肯定是边将妄言事急,以便邀功请赏。”另一个大臣也大放厥词,说道:“听说隋军的马到了咱们陈国就死了,损失那是相当的惨重。”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

陈叔宝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仅仅两个月后,隋军便顺利的攻入健康,几天前还在嘲笑隋军的陈叔宝和近臣们吓的四散而逃。后来隋兵在一口枯井里发现了陈叔宝,众人用绳子使了吃奶的劲拉上了一看,这位慌张的皇帝怀里竟然还搂着两个贵妃!

后来我每每读到这段陈亡的历史,都觉得头大如斗,匪夷所思,因为凭借自己的智力,实在是想不明白陈后主究竟拥有什么样智慧,在隋军大兵压境下依然泰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你说他是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吧,他还不把隋军放在眼里;说他是决心一战吧,他却对国内防务置之不理。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成语,终于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原来陈叔宝所作的一切,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标签: 陈叔宝隋军后宫

更多文章

  • 唐初名将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后宫争斗抱憾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名将,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间官至隋州(今湖北随州)刺史,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其父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的美称。后来,李氏因与婆婆同安大长公主关系不和睦,被赶到乡下

  • 当韩信从屠夫胯下钻过:韩信看到了什么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汉朝,汉初三杰

    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剑是士的标志,就像马车是士大夫的标志,苹果手机是小资的标配(曾经哈)。韩

  • 揭秘项羽失天下仅是刘邦的存在?还是其他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项羽,刘邦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早年他跟随项梁起义反秦,英勇善战,项梁死后带兵击败章邯等大将,灭亡秦朝,称西楚霸王,意为最强的王。后与刘邦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由于自身的自负和猜疑的性格缺陷,终究败给善于抚慰民心的刘邦,最终于乌江边自刎,

  • 三国历史上有哪四个被过度拔高的将军?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吕布,赵云,姜维,华雄

    说三国的事情好像总是绕不开《三国演义》,你明明是在说一段历史,就会有人来反驳你,而反驳你的理由,就是人家所看到的《三国演义》上不是这样说的。比如说那个关羽关云长,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英雄业绩,却不知道这仅仅是“小说家言”,于史实却是丝毫不沾边。不过,

  • 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看千古兴亡英雄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良,萧何,韩信

    英雄,无论任何时代都总有点崇敬乃至憧憬的意味。然而当我们细细走进历史,去探究英雄的结局的时候,又未免不会发出阵阵的叹息。西汉初创之际,汉初三杰身上则把这种故事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汉初三杰者,张良、萧何、韩信是也。刘邦这位虽无赖但却也有自知之明的皇帝有一天就进行了一番自我剖解:“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 隋唐第一猛将:刺翻单雄信,空手夺槊胜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尉迟恭

    提到隋唐第一猛将,人们往往会想到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如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虚构的,如李元霸的原型李玄霸15岁就夭折了,还没有表现的机会;宇文成都则是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是个虚构人物;至于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俨虽然勇猛,但在历史中也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甚至不如程咬金。那么

  • 三国历史解密:奸雄曹操一生中最痛恨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进,曹操,三国,

    开建安文学,文才泱泱的曹操,在想骂自己最为痛恨的人时,却创不出恰当的词语,只好借助古人韩生之语,讥骂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曹操定认为用此句是最恰当不过,也确实如此,才可形容心中首恶--何进了。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title="曹操一生最痛恨的一个人是谁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生于公元155年

  • 揭秘:汉武帝即使过世后也能给匈奴致命一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匈奴

    汉武帝刘彻打了一辈子匈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彻底将肆虐中国北方百年的匈奴斩尽杀绝,但随着老一代抗匈名将的陆续作古,西汉军界高层,也严重青黄不接,继任大将军的李广利,更是出名的草包,三次出击匈奴,不但劳而无功,最后一次还被俘做了汉奸,让匈奴好好找回了一些场子。 严酷的现实,也令汉武帝猛醒。公元前89

  • 唐玄宗为何一日之内连杀三个儿子 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

    赵美人,后来被封为赵丽妃,生的这个儿子后来还当了太子,名字叫做李瑛,只可惜,这个太子后来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在一天之中都被玄宗杀掉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剧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长。李瑛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是开元三年立的太子。可能有人会问,按照传统,太子不应该是由皇帝的嫡长子来当吗?这

  • 揭秘历史:乾隆皇帝为何拒绝菲律宾并入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菲律宾

    菲律宾在漫长历史时期内,其境内7000多个岛屿上虽有人居住,但并未形成国家形态,而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东吴。公元226(吴孙权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东南亚,前后历时数十年,抵达过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