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最卑劣和凶残的求职:吴起杀妻是给谁看的

史上最卑劣和凶残的求职:吴起杀妻是给谁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39 更新时间:2024/1/23 11:29:27

中国传统里有借前辈名人表扬后起之秀的习惯,比如表扬某人有名将之风,总是习惯说“孙吴在世”,孙当然指的是孙武孙膑,而吴就是吴起。实际上,在《史记》里,孙武、孙膑和吴起三个人的故事被司马迁合并做传,可见在司马迁心目中,吴起确实是一个和孙武、孙膑比肩齐名的兵家大腕。

吴起是春秋时代的卫国人,曾经拜曾子为师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曾子名曾参,是孔子亲传的徒弟。《孝经》据说就是曾子编写的,他是一位专注于研究孝道伦理的学者。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司马迁又说吴起是子夏的徒弟,子夏也是孔子的徒弟,其学术专长是文学艺术。太史公的这两处记载自相矛盾,显然有一个存在错误,太史公的错误证明了是人都会犯错误的朴素真理。看到这里,扶栏客更加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就一定是真理,万一哪位高人发现了扶栏客笔下的谬误,还请尽量善意看待。

不管吴起是曾子的徒弟还是子夏的徒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论起辈分,吴起是孔子的徒孙,这在当年中国学术的江湖上绝对属于名门正派。如果放到今天,就凭师爷、师傅和师叔们的面子、地位和人脉关系,吴起完全可以混进某名牌高校当个学术带头人,申请个把博士点,或者弄点科研经费都不成问题。不幸的是,吴起生活的年代,学术的江湖如同李小龙时代的武林,讲究的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因此,吴起虽然出身名门正派,但那师爷传下来的金字招牌并没有给年轻时代的吴起带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式的荣华富贵。后来吴起离开了曾子,来到了鲁国,凭借着自己师傅的名气开始为鲁国国君效力。然而,与司马穰苴、孙武不同,吴起虽然走上了仕途,但是似乎并没有得到重用。因为《史记》只是记载吴起“尝学于曾子,事鲁君”,而没有记录吴起当时的级别待遇。显然,吴起当时并没有担任值得司马迁记载的官职。

直到有一天,迫不及待要出人头地的吴起为了当大官而义无反顾地杀死了自己的老婆。有句老话说的好,“一将成名万骨枯”,对于名将吴起来说,第一个枯的就是自己的老婆。有一年军事强国齐国突然发动了对自己的邻国、文化强国鲁国的侵略战争,鲁国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面对暴力,一切的文化都很无力,因此当时的文化强国鲁国虽然拥有以儒家弟子为代表的众多学者,但是一时之间却找不到一个能带兵打仗、以暴抗暴的人才。于是有人就向鲁国国君推荐了吴起,吴起不仅是曾子的徒弟,而且“好用兵”,更重要的是吴起“好用兵”的名声当时在鲁国不能说家喻户晓,至少也是“小荷已露尖尖角”。国家危难之际,鲁王打算不拘一格用吴起担任鲁国的将军。

然而,作为掌握一国军队资源的将军,吴起不仅需要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必须通过对其人品和背景的严格审查,这是亘古不变的组织程序。就在吴起眼看当上鲁国将军的关键时刻,对他的审查却出现了问题。问题出在吴起老婆身上,因为吴起娶了一个齐国的女人当老婆,为此鲁国国王和大臣们产生了疑虑,启用一个齐国的女婿带兵去对抗齐国军队,这事听起来实在不靠谱。况且吴起本人就不是鲁国人,而是卫国人,他来到鲁国追求的无非是挣钱和当官。如果说吴起因为鲁国是自己祖师孔子的故乡而热爱鲁国胜于热爱自己的老婆,恐怕没人相信。谁能保证一个本身是卫国人的齐国女婿能冒着得罪老婆和老丈人的危险,全心全意为鲁国人服务呢?要说领兵打仗、决胜千里,鲁国君臣都没经验,但要是说起来怕老婆是个男人都明白其中的厉害,于是吴起老婆的国籍问题就成了吴起登上将军宝座无法逾越的障碍。审查通不过,谁也没办法,这就是程序的力量。鲁王只好打算另请高明了。

吴起急了,作为一个自幼“好用兵”的知识青年,他的人生追求绝不是像自己的师傅曾子那样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而是像司马穰苴和孙武一样成为一代名将。吴起从小家境殷实,他追求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天下闻名的社会影响力和名垂青史的历史地位。但是不幸的是对于吴起来说,要想当大腕走学者路线显然行不通,文化大师的价值和地位随着辈分的延续而呈递减趋势,比如儒家,最伟大的大师当然是孔子,他被公认为“圣人”,其次才是孔子的学生们,他们被称为“贤人”,轮到吴起,他实在不敢想象自己如果一辈子死心塌地跟着曾子最后会成为什么人。客观地说,吴起如果走文化学者道路恐怕连载入史册的机会都没有,即便有这样的机会,很有可能也只是“曾经有一个叫吴起的卫国人,跟随贤人曾子学习”。更让吴起接受不了的是,即使“圣人”和“贤人”这样的头衔多半也是百年之后世人给予的评价,当年的“圣人”和“贤人”有相当的比例在生前都相当的寂寞,甚至窝囊。吴起不是颜回,要他居于陋巷而不改其乐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另外,那年头虽然没有百家讲坛,但是文化大师却呈百家争鸣状遍地开花,一个文化大师想在活着的时候就立竿见影地大红大紫非常罕见。然而名将则不同,中国历史上名将层出不穷,历朝历代都有令人景仰的名将,后人很难评价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到底哪一个更伟大。更重要的是,不论司马穰苴还是孙武,他们都是一战成名,在活着的时候这些人就星光闪耀、名满天下,这才是吴起想要的人生。卫国的知识青年吴起虽然曾经跟着文化大师学习,但是他早就下定决心要成为杀伐决断的名将,而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

眼看象征权力的鲁国将军大印和兵符就在眼前,却因为自己娶了一个齐国的老婆而鸡飞蛋打,吴起实在是很着急、很难过。吴起没想到自己当初找对象一个不小心给自己的仕途找来了麻烦,人生实在是难以预测,吴起娶了齐国的老婆,齐国就来攻打鲁国,而吴起偏偏就在鲁国,偏偏鲁国又没有比吴起更合适的人当将军。一系列的偶然最后产生了一个必然,立志当名将的吴起亲手杀了自己的老婆,以血腥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心和决心。当一脸坚毅神情的吴起捧着自己老婆血淋淋的脑袋出现在鲁王面前的时候,鲁王心里“咯噔”一声,当场吓得目瞪口呆。鲁王实在没想到女人漂亮的脑袋除了具有观赏性以外还有这种用处,不由得被吴起的脑筋急转弯震撼得哑口无言。吴起杀了老婆往上爬,就凭这个,吴起已经具备了被载入史册的资格。

事实上,在吴起之前,齐国在齐桓公的时代曾经有一个叫易牙的人曾经做下过类似令人发指的暴行。当时易牙为了博取春秋五霸第一霸齐桓公的信任和宠爱,毅然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做成了一道菜送给齐桓公品尝。易牙杀子的起因是齐桓公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开玩笑说:“寡人贵为大王,除了人肉天下的山珍海味都吃遍了”。听到齐桓公的感慨,易牙就非常主动并且富有创造性地领会了齐桓公的意图,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身为人臣就不能让自己老板的人生留有遗憾。于是易牙当晚回家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送进了厨房。俗话说“吃了人的嘴软”,何况齐桓公吃了易牙的亲生儿子,因此齐桓公不得不对易牙另眼相看,从此,易牙走进了齐国的权力中心,后来成为拥立继任齐王的重臣。同理,吴起因为亲手杀了老婆表决心,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对吴起的背景和人品吹毛求疵,所以吴起很快就通过了审查,当上了梦寐以求的鲁国将军。从易牙杀子和吴起杀妻这两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灭绝人性的案例来看,权力的毒性实在是非常可怕。

标签: 吴起兵家

更多文章

  • 古代帝王的爱情故事:后周太祖郭威与柴后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皇帝,郭威

    柴氏,后周太祖郭威之妻,邢州尧山人也,与郭威同乡。柴氏年轻时生得十分漂亮,因此成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一名嫔妃。926年后唐庄宗被杀后,即位的明宗皇帝将大批年轻的妃嫔、宫人遣散回家,柴氏也在其中。行至黄河岸边,其父母来迎,恰遇大风雨,只好暂住于旅舍。有一天,见一身躯伟岸的男子从其门前经过,衣服破旧,不能

  • 死的最离奇的皇帝:历史上死于一碗奶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帝,李存勗

    天成元年(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勗的统治。李存勗亲率部分军队去征讨李嗣源,但在路上,许多士兵都跑进李嗣源的阵营里,同时,李嗣源又占据了大梁,李存勗只好返回洛阳,准备联合他的长子魏王李继岌西征归来会兵一处,再进剿李嗣源。想不到的是,就在四月一日

  • 雍正巧妙的改革:更改税种来更有效地征收农业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摊丁入亩,康熙,

    作为一个皇帝,同时是国的老大,也是皇家的老大。国家的事情,不外乎军事,经济和人事调动,待会讲。我们先讲家事。中国汉族人,自从那个周公(西周)弄了个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度(也就是自己正妻生的大儿子才有权利继承自己的位置和财产,若正妻大儿子挂了,那就正妻的二儿子继承,如果正妻孩子都挂了,那就是让妾的第三

  • 解密汉高祖刘邦:到底是仁义之人还是不仁不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高祖,楚汉之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仁而爱人”,可是,文中的刘邦却与“仁爱”有相当的距离。最有名的场面当属项羽以烹杀刘老太公威胁刘邦,那时,刘邦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竟然不仁不孝地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还大大咧咧地请求项羽分一杯羹。老爹的生死问题,仁

  • 揭秘:汉武帝为抗击匈奴处死自己亲外甥昭平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匈奴,汉朝,昭平君

    也许正因为存在内外压力,才迫使景帝废了柔弱的太子刘荣而让刘彻继位,这就是英武盖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一继位就实施了“众建诸侯小其国”的“推恩令”,即将各诸侯国的国土,平分给各诸侯王所有的儿子,从而杜绝了同姓诸侯王国再造反的后患。汉武帝一生做了四件大事:文治、法治、武攻及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丝绸之路。

  • 名相谢安不为人知的一面:提出言论封杀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谢安,东晋,名士,

    说到谢安也算是魏晋时期的一代名相,曾在淝水之战中稳如泰山的下棋足见其从容,收到捷报后仍然不动声色亦可见其淡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却有个一生的瑕疵。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

  • 八阿哥母亲良妃简介 清朝出身最卑微的妃嫔良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良妃,胤禩

    良妃卫氏出生在辛者库,她是终清200余年出身最低的妃嫔。她的儿子皇八子出生于康熙二十年,可见她很早就得到了康熙的宠幸,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被封为良嫔,而此时她的儿子已经是19岁了,因为了儿子的优秀以及儿子到康熙的喜欢,所以她才得以加封。至于她为妃则应该是在康熙四十年到五十之间,但她最初的受到宠幸,是

  • 荒唐皇帝陈叔宝:隋军过江时正在听一千美女合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叔宝,隋军,后宫,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敢说,但是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陈叔宝自幼接受良好的皇家教育,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换算成现在的文

  • 唐初名将王方翼:因唐高宗的后宫争斗抱憾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高宗,名将,王方翼,

    王方翼(625年-687年),字仲翔,唐代并州祁(今祁县)人。其祖父王裕,武德年间官至隋州(今湖北随州)刺史,其祖母为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其父王仁表,贞观时曾任岐州(今陕西凤翔)刺史。王方翼幼时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博得“孝童”的美称。后来,李氏因与婆婆同安大长公主关系不和睦,被赶到乡下

  • 当韩信从屠夫胯下钻过:韩信看到了什么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信,汉朝,汉初三杰

    人走在路上,不可避免要撞上墙。因为,有时候,墙是活的。公元前二百年,韩信撞上了一面墙。一位杀猪的堵住了韩信,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钻我的裤裆。那时的韩信穷困潦倒,穿着麻布衣服,吃饭基本靠蹭,唯一能让他挺起腰杆走路的就是他有把剑。剑是士的标志,就像马车是士大夫的标志,苹果手机是小资的标配(曾经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