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军队:朱元璋北伐灭元时的骑兵从哪里来的

明朝军队:朱元璋北伐灭元时的骑兵从哪里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1/24 2:42:59

两宋积弱,缺乏骑兵,主要原因就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陕北的马场,中原和江南没有能大规模养马的草场。而朱元璋北伐灭元时他的控制范围也就江南一带,但徐达常遇春的骑兵已经可以跟蒙古铁骑硬碰硬。明军的大批军马从哪里来的?

这是蒙古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之一吧。

元朝靠骑兵起家,对马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重视。

众所周知,南耕北牧,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水美草肥的山东、江西甚至云南都有官办马场,插一句,就连棒子也没逃过养马的命运,现在的旅游胜地、韩国对中国免签的唯一地区、韩剧中经常出现的免税天堂济州岛当年也是蒙古人的一个官办马场,叫耽罗马场...蒙古贵族在内地的私人马场更是不计其数,元史中记载"蒙古军取民田牧,久不归";"阔端赤牧养马驼,岁有常法,分布郡县,各有常数"。同时,元朝在内政上建立了许多鼓励养马的制度,设立了如太仆寺这种专职的管理马政的机构,就像石油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一样,当时全国掀起了牧马学大漠的高潮,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和先进人物。

有首民谣这么唱到,"家住淮西庐州边,那里是个好地方"

,元朝在内地一个很大的官办马场叫做“庐州马场”、朱元璋黑帮中重要打手,也就是你提到到徐达、常遇春,史称"淮西勋贵",庐州马场+淮西勋贵,知道他们起家的马是从哪来的了吧。所以他最终一统全国也有历史的必然性,跟他打的那些土豪们,比如方国珍之流,一问有多少马?190匹...估计还没有军队里做饭的大师傅多。但朱元璋此时已经有上千匹战马了。

再说说北伐,其实,整个过程中他们就没怎么遇到牛逼的蒙古骑兵,这展开来讲就太多了,他敢打王保保都是后来的事儿了,在骑兵上也吃过亏。

朱元璋有一支军队叫做长枪军,光荣的三国志玩过吧?长枪兵是专门克骑兵的,战争初期,一般是蒙古骑兵来打朱元璋,都被长枪兵打回去。这时,朱元璋已经积累了一些打骑兵的经验。

攻取大都,大部分责任是因为蒙古贵族通知集团内部矛盾,南方都打成一锅粥了,元朝内部还在争权夺利,消灭朱元璋最好的时候,王保保正在跟孛罗争国本,好不容易争上了国本,现在打朱元璋还来得及,突然李思齐又跟他干起来了,元朝朝廷也很搞笑,今天帮王保保,明天又帮李思齐,南边徐达和常遇春都快打到大都了,元惠帝还操心找人帮着李思齐一块儿合攻王保保,这样搞不清状况的政府,真不亡国也是醉了。

坦白的说,朱元璋还是很忌惮王保保的,王保保在山西,他可以说是元朝最后一支保持蒙古骑兵传统的中原军队(其实漠北还有一些,但已经离心,甚至还有捣乱的、罢工的、叛逃的、不想放牧自己跑去务农的等),王保保这个人很传奇,有个很有名的妹夫张无忌,在韩店打败汤和之后,赵敏派内应去了他的军队,在太原,明军料到正面战场肯定是打不过(朱元璋在众臣要求迅速北上的时候,很冷静的说北土平旷,利于骑战,说明朱元璋此时已经认识到在南方的打法不适应北方作战了),所以选择了依靠内应,趁夜劫营的战法,打败了王保保。当然赵敏内应那段是我胡编的,内应劫营是史实,顺便说一句,王保保真正的妹夫是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元璋外孙子还得叫他声大舅,这是后话。

再回到主题,打王保保的骑兵哪来的?答案是连抢带占还受降,王保保在山东的时候,朱元璋没怎么搭理他,他走了,朱元璋就去捏软柿子了,山东有个马场,叫做益都马场,守将叫做施魏因施泰格,不是,说错了,叫魏赛因不花,就是个没什么用的八旗子弟,迅速就投降了,马有了...打到河南,王保保他姥爷又带着大批军马投降了,马又有了;河北一带,私人马场众多,古人称,燕赵多精骑,徐达常遇春速度打下来,这又有一大批马了。但想要追击王保保,要更多的马,还记得我刚才说的棒子的马场吧?朱元璋毕竟文明人,花钱买!在广东那边也买!最扯淡的是,连琉球的马,他都买!琉球就是现在的冲绳,一介岛国,马在他们国家估计就跟大熊猫似的,就这朱元璋也买了40多匹,可见当时明朝对马的需求有多么饥不择食了。

但即便如此,明朝骑兵仍然无法与王保保骑兵相匹敌,我们回顾一下明朝的马匹来源:三大马场的马,这些马是很不错的军马,私人马场的马,可以说,这些马档次就低一些了,再就是朝越南、琉球买的马,不是我看不起他们这种马,楼主可以去动物园看一看,矮种马有多么猥琐,跟漠北的高头大马一比,首先气势上就输了,就好比郭敬明在姚明面前,怎么都觉得矮人一头(甚至不止一头),我们再来看看王保保是什么马?朱元璋对李文忠说,“王家这小子只是用拐子马熟,更说必有伏马”什么叫做拐子马呢?就是铁甲马。朱元璋有多么忌惮这支骑兵呢?他说“尔等诸将,出入塞上,非一、二千骑不得轻行”,但他自己有多少马,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句话,其实有一定吹牛逼的成分,你有多少个一、二千骑啊,但是不是真没办法了呢?历史告诉我们,不是。

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朱元璋主要靠两个手段

1、步骑协同。步兵,当然不是拿板儿刀那种,枪兵为主,骑兵协同,可防可攻。说“淮北劲旅,虽燕赵之精骑不及也”说得就是徐达的部队,朱元璋认为“方今马少,全仰步军,必常附城垒,倘有不测,则可固守得全,以待援至,此上策也”,所以两个兵种协同作战,进可攻,退可守,打得过可以欺负,打不过可以赖皮。

2、车骑并重。朱元璋说“车骑并重,北方尤宜”,前面我们说了,朱元璋从琉球买了40只熊猫回来的同时,还带回了5000斤硫磺。朱元璋的兵车复兴计划,没有照搬春秋战国时代,而是开创了原始小坦克,路上阿帕奇时代,《精武英雄》上日本老师跟李连杰对打的时候说过,这个时代,最快的还是枪。古代之所以骑兵可以横行天下,

比得是机动性,当机动性更强的火器出现了,又搭配在马拉的军车上,蒙古骑兵还跟你玩个什么啊。

简单的说军马就是上面说的这四处地方来的,中原官办马场、蒙古贵族私人马场、降军带来的马匹、国外进口的马匹。

徐达是帅才,单说骑兵玩的好的还得是闪电前锋常遇春,大外甥李文忠和朵颜老板冯胜(就是上边题友所说的朵颜三卫的头儿,但朵颜三卫出彩都到靖难之役了)

至于说硬碰硬,可能真是算不上,当时明朝的骑兵万里防线“可用之马,不足十万”,而反观蒙古,人家过年赶个集,上街买个菜,吃个早饭都有数万匹马出没,所以才有后来蒙古即便分成了瓦剌和鞑靼,没事儿还能抢你点鸡蛋,借皇帝去玩儿两天的实力。

徐达和常遇春的胜利,非强于骑兵,而是战法和科技进步的,徐达、李文忠当年三路攻元也是被打成狗了。

标签: 朱元璋北伐

更多文章

  • 南齐皇帝萧昭业与父亲宠姬纵情行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昭业

    萧昭业在后宫鬼混,不论尊卑长幼,一味顽皮涎脸,放纵笑谑。只有羊贵嫔、范贵妃、荀昭华已值中年,没有乱七八糟。他父亲有几个宠姬,数霍家碧玉最娇嫩,体态风骚,就眉去眼来,勾搭上手。宦官徐龙驹作撮合,于是云房月洞,暗里缠绵,海誓山盟,好比夫妻。萧昭业彻夜交欢,纵情行乐,给小霍改姓徐;又选美女为妾媵,侍女也采

  • 李元昊竟是死法最屈辱的开国皇帝 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元昊

    在开国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录中,战死沙场者有之,命丧政变者有之,囚禁饿死者有之,为爱殉情者有之。或壮烈,或悲惨,或苍凉,或凄美,因为头上闪耀着开创王朝基业的绚丽光环,所以他们的死,同样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相比之下,西夏王朝缔造者元昊被人削去“鼻子”而死,则显得有些窝囊。网络配图鼻子,在古代叫做“准”。汉

  • 此将每次打仗都要先杀己方几十个兵 但百战百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素

    古代兵法《尉缭子。战威篇》有云: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而能将此兵法最运用自如的当属隋朝第一名将——杨素。隋

  • 王驾崩之谜:蔡桓公死于甲肝 宋太祖死于心脑血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驾崩之谜

    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扁鹊能一眼看出来?历史上有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吗?雪夜暴毙的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死于弟弟导演的宫廷阴谋……喜欢读史的朋 友,一定会对这些历史谜团兴之甚甚。日前,就有一位医生从专业医学角度解读25位帝王的病症,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历代帝王的驾崩之谜。这本《病榻上的 龙》是由爱好历

  • 五虎上将和刘备的关系:最亲不是关羽最疏远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五虎上将和刘备

    按照通俗的说法,蜀国有五员虎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个人和刘备的关系如何?谁亲谁疏?有人说,当然是关羽张飞最亲,马超最疏了。其实不然。先说排名第五的吧,也就是五人中关系最疏的那个。有点匪夷所思,是赵云。小编要告诉你,刘备真的不怎么喜欢赵云。赵云夺取桂阳后,桂阳太守赵范要将自己守寡

  • 唐高祖李渊戎马一生 为何饱受史官贬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祖

    史书中最受贬低的皇帝竟是他?此人就是大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为何贬低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呢?原因是李渊目睹手足相残,最后黯然退位。堂堂一位开国皇帝,却落得一个中国史书中最受贬低的君主的地位。其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达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但还有一些君主

  • 一场文化之战:曾国藩是如何剿灭太平天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是如何剿灭太平天国

    平定叛乱,不仅仅是军事仗,政治仗还是一场文化仗,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又是怎么完成文化仗的呢?曾国藩撰写的“讨逆”檄文中,指斥太平天国以耶稣新约之说取代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从而把自己的行为,与捍卫中

  • 揭秘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3-5]—公元前210年),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嬴姓,赵氏,名政,故又称赵政。秦始皇于秦昭王48年正月生,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网络配图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但“残暴”这

  • 门神尉迟:唐太宗最为钟爱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尉迟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大家肯定熟悉,他的名头可是响当当的。在农村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两个门神,一个是秦琼秦叔宝,另一个是尉迟恭尉迟敬德。而我们今天讲的则是尉迟恭。网络配图关于门神的小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太宗李世民人到中年,晚上总爱做噩梦,于是乎,秦琼和尉迟恭两人毛

  • 贞观之治背后:李世民坐享隋朝100年粮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