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钰已经作为皇位八年之久 朱祁镇为什么还能推翻朱祁钰

朱祁钰已经作为皇位八年之久 朱祁镇为什么还能推翻朱祁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4/6/21 6:32:07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祁钰朱祁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临危受命,做了大明八年的皇帝,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可是,他做了八年皇帝后,皇位却被朱祁镇给轻而易举的给推翻了,最后连明朝迁都后的皇陵,明十三陵都没入。可,这是为什么呢?

朱祁钰继位,是在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孙太后和大臣为了避免主少国疑,正式请朱祁钰登基的,请注意,朱祁钰登基,在最初并不是他的本意。并且,朱祁钰登基,是符合正式流程的,古代帝王登基,多是以前一位帝王的遗诏为准,若事有变故,太后懿旨,也是正式参考之一。

而朱祁钰登基,首先就是事发突然,因为朱祁镇被俘,国无君主,很容易让外敌忌惮引发国家动荡骚乱。虽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已经是太子至尊,可是,土木之变时,当时的朱见深才两岁,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让两岁的孩子登基,基本就是把明朝往死路上送了。所以,大臣和孙太后才决定,让当时的监国朱祁钰登基。

并且,还是孙太后亲自发了明旨的,《明史》记载: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可是,为什么名正言顺得来的帝位,最后却那么容易就被推翻了呢?这是因为,孙太后同意朱祁钰为帝时,还另有条件:《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也就是说,虽然她同意朱祁钰登基,但是她要求朱祁钰在过世时,还要把皇帝还给自己的亲孙子朱见深。如此一来,才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伏笔。

朱祁钰登基后,很多大臣都常常说要把朱祁镇给接回来。可是这话就让朱祁钰郁闷了,这皇帝本来他是不想当的,结果大家跟他说让他以大局为重,结果人家当了,还当的挺好。不仅,支持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还将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人家好不容易适应了皇帝的生活,还一直兢兢业业的。

可,大臣们常跟他提朱祁镇,孙太后还明里暗里的又是送衣物给朱祁镇,也时不时的跑来跟他说。可是久居帝位,谁愿意将权力拱手让人?但是,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可是,朱祁钰不想迎回朱祁镇的态度,让朝中官员有所不满。古人讲究:兄友弟恭,十分的重视"孝悌",而朱祁钰此举,明显违背此宗旨。

可是,毕竟皇帝也不能力排众议完全自己做决定,加上朱祁镇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两人的关系之前还是很不错的,朱祁钰就同意了接回朱祁镇。

可是,朱祁镇被接回后,朱祁钰虽然在他刚回来时,演了一出兄弟情深。可是,在后来,朱祁钰把朱祁镇给幽禁了,为了怕他和外界勾结,甚至把朱祁镇住的地方的树都给全砍光了。相当于,朱祁镇从瓦剌的监狱到了另一个牢笼。本来拒绝接回朱祁镇的朱祁钰,就已经招致群臣不满,将他幽禁,更是让人对他更加不满,尤其是孙太后。

但是,真正让人对朱祁钰完全生了反意的,还是朱祁钰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上文讲到,朱祁钰登基之前,孙太后之所以愿意明发旨意,支持朱祁钰登基,前提就是朱祁钰的帝位,在他百年之后,必须传位给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可是,朱祁钰却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另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如此做法,可以说是犯了孙太后的大忌。

历史总是出人意料,朱祁钰费尽心思,顶着压力,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结果呢?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就不幸夭折了。此事一出,朝中开始流传,太子之死是因为朱祁钰对朱祁镇不好,另立太子不守诺言所致,官员们对朱祁钰的看法更加的不好了。

历史仿佛真的在和朱祁钰开玩笑,在他的儿子去世后,几年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再有子嗣。渐渐的,太子之死也开始在他心理埋下阴影,心理压力过重的朱祁钰,得了重病,很久没法去上朝,直到有一天,他重病的样子被一个官员看到。

而这个官员还是很不支持他幽禁朱祁镇,废掉朱见深之人。朱祁钰重病的模样。给了这个官员信心,他开始联络朝臣,一起向孙太后请旨,复立朱祁镇为帝。而孙太后早就对朱祁钰有所不满,甚至给了他们旨意,让他们扶持朱祁镇复立。《明史》中"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就充分说明了孙太后在此事中的作用。

朱祁镇的复位十分的容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孙太后在先前和朱祁钰的约定:必须传位于朱见深,给了天下臣工一个信号,朱祁钰虽然继位是名正言顺。可是,他只是在替代朱祁镇做皇帝,帝位的传承还是在朱祁镇一脉。

而朱祁钰废立朱见深,让天下臣工认为他身为一国之君,违背诺言,甚至违背太后旨意,不讲信誉,还不讲孝道。再结合他幽禁朱祁镇七年,本就让官员心生不满。在古代那个重礼法,讲"五伦"的社会,朱祁钰的做法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所以,他死后不入明十三陵,被赐谥号"戾",连皇帝的庙号都没有,在当时,才没人反对。毕竟明朝的文官,是皇帝都敢骂的,不反驳就意味着接受此事。太后反对,群臣反对,朱祁镇的复位才会顺理成章,朱祁钰才会那么容易就被推翻了。

标签: 朱祁镇朱祁钰

更多文章

  • 三品官是什么职位?官居宰辅的狄仁杰为什么只是个小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狄仁杰,唐朝

    大家好,说起狄仁杰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不知道各位看官朋友还记得当年那部《神探狄仁杰》吗?剧中梁冠华老师饰演的狄仁杰可以说是惟妙惟肖,演出了狄仁杰的“老奸巨猾”,可以说在小编的印象之中狄仁杰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当时也有个疑问,什么呢?那就是按道理来说狄仁杰以官居宰相一职,同时

  • 隋朝八柱国既然心怀鬼胎 隋文帝为什么不处理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隋文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朝八柱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封建社会君与臣的关系想要处理好,就需要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伴君如伴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在帝王身边工作,不仅需要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不能让君主感到压迫与威胁的气息。隋朝时李渊等八柱国势力强大,但是隋文帝没有在王朝强大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乳母?为什么后面又放过了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汉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乳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统治者就是皇帝,皇权对人们的思想有着严谨的约束,不论皇帝说什么做什么,下面的人就听吩咐办事就行,不然就是违抗圣命,不听号令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不过皇帝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但是古代的时候,只

  • 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他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一定要亡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秦朝

    一直被后世污名阉人的赵高,他是什么身份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秦国争霸中原500多年,终于在秦始皇时代一统霸业,却在横扫六合15年之后迅速灭亡,究竟是谁让秦国灭亡?史书上的标准答案是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但实际上,若非赵高一人之力,凭借沙丘政变、指鹿为马、篡权擅政

  • 清朝有多看重骑射技术?连皇帝都精通骑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顺治

    清朝历代帝王降骑射看的非常重要,并将“国语骑射”作为八旗之根本。其太祖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13副,兵百余人开始进行统一女真各部,虽力量单薄,但其强悍英勇,精于骑射,每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以英雄的气概和精湛的弓矢技艺率领军士创建“大金”,改元天命,成为清朝时代崇尚骑射武功的奠基人。今天的嘉德日历就来跟

  • 明英宗复辟后,为什么会对一个锦衣卫职位的袁彬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袁彬,明朝

    大家好,说起袁彬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皇帝重用和信任一个人,可能性有很多种。或许此人非常有才能,可以向皇帝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许此人非常能打,可以为国家出征立功;或许此人有很多鬼主意,可以和皇帝玩到一块去等等。众所周知,明英宗朱祁镇十分宠信宦官王振,甚至称呼其为“王伴伴”。这是因为明英宗自儿时起

  • “明末第一廉吏”杨涟死的有多惨?他的死给明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涟,明朝

    说到杨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明末第一廉吏”叫杨涟,著名的谏臣,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

  • 17岁嫁给乾隆惇妃是怎么上位的?为65岁乾隆生下女儿后宠冠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惇妃,清朝

    对惇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三宫六院实属非常正常的事情,作为皇帝,对任何一个女人都有可能多情,但对任何一个女人也有可能绝情,因为皇帝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各样的女人,对一个女人的宠爱不可能永远长久下去,总会有另外一个女人让他动心,从而忘却了身边的旧人。像乾

  • 历史上第一个被灭十族的忠臣,此人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方孝孺,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方孝孺,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方孝孺,自希直,元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生于浙江台州宁海,明朝初年著名的儒者,自幼“性资精敏绝伦”,十余岁的时候便已经是好学成癖,“读书十行俱下,目积寸许”。明清两代的儒生都尊其为“正学”和“读书种子”。关于明

  • 朱棣的表侄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景隆,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李景隆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称帝,李景隆以靖难第一功臣自诩,而朱棣也确实把他当作第一功臣对待。朱棣称帝不久,便以李景隆有“默相事机之功”,授他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不仅如此,朝廷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