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如何防止船上男女私通的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是如何防止船上男女私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1/1 16:24:43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在明朝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已经领先世界,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出使各个国家,展示大国风采。在郑和的航海队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男有女,那么郑和是如何避免船员相互之间发生感情的呢?

一、寻找朱允炆

想必大家都曾听说过郑和下西洋这样伟大的壮举,早在公元1405年,当时的大太监郑和,受到了朱棣的命令,乘坐名为宝船的大船,朝着南海的方向扬帆远航。这次航海史无前例,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不曾有过记录的。

对于建国之初就实行了海禁政策的明朝而言,这次出海意味深长,后世人常常对于朱棣命令郑和多次下西洋的目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易,他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就连朱棣的母亲是谁,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朱元璋的儿子们各个本领高强,可惜本应顺利继承皇位的朱标早早地就离开了人世,皇位就直接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但是此时的朱允炆太过年轻,政治经验不够丰富,手段不够凌厉,加上刚上台就开始削藩,引起了许多藩王的仇恨。

此时仍为燕王的朱棣实力强大,自然是众多藩王的老大哥。在朱允炆还没有登基之前,朱棣就已经野心勃勃,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就企图谋反。当朱允炆登台以后,朱棣就更不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在明争暗斗的四年时间里,朱棣终于找到机会,直接攻进了皇宫当中。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皇宫,篡位称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的皇位来得快,但是心里却放心不下,毕竟自己这个位置不是名正言顺而来,害怕朱允炆隐藏在暗中,企图东山再起。朱棣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四处打探有关朱允炆的消息,当时有流言传出朱允炆乘船从南海出逃了。

所以,在后来有很多人认为朱棣打破了海禁制度,让郑和多次出海,就是为了打探到朱允炆的消息。不论最终郑和是以怎样的目标出发,都达到了扬名立万的效果,有趣的是郑和在多次下西洋当中,为了防止船上男女私通,采用了令人想不到的方法。

二、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不仅让大明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关系,以及文化交流,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而郑和作为这只船队的最高领导者,带着数万人的船只队伍,自然是有着郑和独有的领导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郑和能够获得朱棣的信任,要来自于朱棣受封之初开始,从那时起,郑和就已经是朱棣的心腹爱将。郑和作为一个数万人队伍的领导者,自然是有着他独有的领导能力的。在出发之前,郑和自然是做好了功课,制定好了一系列的计划,也尽量避免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由细入微,从细节出发,避免太大的灾害。

七次下西洋,郑和给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美丽的一页。郑和在每一次的航海行动开始之前,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每一项任务分工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每次下西洋的时间都在两三年左右,甚至能够达到四五年。

每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饮食习俗,都是不一样的,针对每一个国家采取的外交政策也是不同的,在人力物力安排这方面,自然是要考虑周全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女性船员数量的问题。

最后一次下西洋,郑和已经年过六十,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次航行,将会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的航海。当船队经过了赤道,来到了非洲最南部,也是这支船队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航行。不幸的是,郑和在返航的途中身染疾病,最终被海葬,只带回了一缕头发以及一双鞋子。

郑和七次下西洋铸成一段美丽的神话,前后历时28年,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每艘船上除了有常见的青壮年以外,最常见的就是老妇人以及接生婆,这让我们很难以理解,为什么穿上需要这么多的老妇人以及接生婆呢?

三、管理者的手段

要知道,一次远距离的航行都会在大海中漂泊一年以上甚至是更久。古代的女子身体孱弱,加上生理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在船上生活下去的。而且在出海以后,女子性情柔弱,远离家乡,难免会产生思乡之情,会给船队带来不好的情绪。

每一位海员的生活大多数都是枯燥无味的,每天面对的除了一无所有的大海就是大海,无论看向哪里,都是一样的景色。即使海员们能够忍受得了枯燥的生活,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生理上的需求,如果船上搭载了年轻的女子,狼多肉少,自然会引来不必要的矛盾。

经过各方面的考虑,船队自然是不会接纳年轻女子的。至于为什么要带老夫人以及接生婆,自然是有郑和的道理的。郑和的船队会经历各种国家,根据经纬度不同,气候自然也是不同的,对于衣物不能携带太多,空间不足。

就让船员们经常穿重复的衣服,这也会给衣服带来一定的磨损。而老妇人这个时候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老妇人的年纪虽然大了一些,但是这些针线活做得确实很好。有着多次航海经历的郑和,也知道很多地方国家的接生手段很差,小孩子顺利生产的机率不高。

每到一个地方,郑和就会给这些地区的人们传授中国先进的接生技术,传播了中国的医疗文化。不但如此,这些老妇人以及接生婆在平时还会做些日常杂务活,或者做饭等等,这些事情自然是男人干不了的,后勤保障离不开这些女人。

四、结语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展示了我国当时雄厚的国力,让我国声名远扬。郑和凭借着我国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远赴各国,建立了许多的外交以及经济贸易。而且从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眼界空前开阔,也从此有大批中国人下南洋去经商开荒,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华人华侨。明代对外关系和中外交通史上

的一件大事。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标签: 郑和下西洋明朝

更多文章

  • 公孙瓒与刘备是何关系?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公孙瓒,汉朝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只剩下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众多诸侯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比如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一度获得了总督四

  •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为何会选择自缢?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崇祯,明朝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17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644年3月19日,明朝末帝崇祯在北京煤山自刎身亡,与其一同赴死的只有太监王承恩,其实,崇祯自杀时,李自成的大顺军才攻城两天,完全有机会翻盘的。为何崇祯最后心如死灰,竟选择结束自己的性命呢?

  •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最疼爱的女儿,为何她的人生十分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卫长公主,西汉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长女,可谓是汉武帝最疼爱的女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下的父母都是一个模样,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安、茁壮地成长,女儿自然更是心头肉,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在古代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女儿找到如意郎君,过完平淡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是什么 这背后隐藏了什么杀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马谡

    对诸葛亮和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底是什么样的?诸葛亮是情真意切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情深意切,实则暗藏杀机。一直以来,关于马谡失街亭,很多人都会将罪责归在马谡身上。正是马谡的骄傲自大,自恃才高,熟读兵法,不听诸葛亮“下寨必 当要道之处

  •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 朱元璋为何没有马上恢复科举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科举

    对朱元璋和科举考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代之后,朱元璋为什么要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相对公平一统的考试制度,自隋炀帝开举起便一直流传于各个朝代。历史上的王朝对科举制的态度不一,但都根据自己本朝的实际情况对科举制作过调整。但是到了元

  • 三国时期张飞驻守阆中的时间有多久?刘备为何这么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三国

    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在此基础上,对于刚刚攻占的汉中之地,自然需要留下一位名将来镇守。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一旦有失,益州将门户大开。于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

  • “四帝之母”克烈·唆鲁禾帖尼,一生比武则天还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蒙古

    “四帝之母”克烈·唆鲁禾帖尼,一生比武则天还传奇,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关于皇位之争向来都是最惨烈的,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残害手足,谋害父亲,最终能登上皇位的只有一个人。但是有一位女子,她生下的4个儿子都当上了皇帝,她还被称为“四帝之母”,一生

  • 李世民手下的战争奇才,郭孝恪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孝恪,唐朝

    李世民手下的战争奇才,郭孝恪最后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非常的繁华,在这段时期里面,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后来清朝的皇帝看不清当时的时代局势,所以就盲目的封闭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经济衰退,成为世界上落后的国家

  • 唐宣宗为什么会被赞誉为“小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宣宗,唐朝

    唐宣宗为什么会被赞誉为“小太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恐怕是人尽皆知。然而明清两朝在祭祀唐朝皇帝时,一直坚持的却只有三人,其中两人分别是唐高祖和唐太宗,另外一个正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唐宣宗。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功绩暂且不说,开创“永徽之治”的唐高

  •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分封了藩王,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

    藩王又称蕃王:是介于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分封制一再作乱。比如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汉景帝年间发起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