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武松和鲁智深反诏安,能带走多少好汉?

如果武松和鲁智深反诏安,能带走多少好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城 访问量:4968 更新时间:2024/1/23 22:02:15

梁山108将大排名之后,宋江又给大家安排了职位。而后,宋江还和众兄弟一起立誓,证明大家都会像亲兄弟一样,各无异心,生死一心,患难相共,保家卫国。

到了重阳节,宋江安排了“菊花大会”,和大家把酒言欢。期间,宋江让乐和唱自己填的词《满江红》,最后一句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武松当时就不乐意,说宋江冷了众兄弟的心。李逵更是发作,把桌子踢碎,后来鲁智深也说,如果招安,大家干脆分别算了。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认为,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反对招安。

(也有人说,林冲反对招安。但是,林冲从没有反对招安,他看到高俅也只是怒目而视。央视水浒电视剧中,林冲才是反对招安的人,而且最后还气死了。不过,这只是电视剧改编,不符合原著。所以,林冲不反对招安。)

据此,有些人觉得梁山好汉不是一条心,认为鲁智深和武松彻底反招安的话,能带走一部分梁山好汉。

真是如此吗?如果武松和鲁智深反诏安,能带走部分好汉吗?

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鲁智深和武松并不是真正反对招安,即便他们真的反招安,他们也带不走任何人。

起初,武松、鲁智深和李逵等人,有感于个人经历,觉得世道黑暗,奸佞当道,所以不想接受招安。在他们的意识中,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对付官兵,日子很惬意。

但是他们忘了,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何况,他们也得为以后考虑,人都有老的时候,打仗不能打一辈子,宋江接受招安,既是想报效朝廷,也是为众兄弟以后考虑。

后来宋江也说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武松没有说话。

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则说:皇帝至圣至明,只是被奸臣蒙蔽了眼睛,我们应该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立功,也是美事。

后来,蔡京门下的张干办,高俅门下的李虞侯去梁山招安。但是,这两人代表着蔡京和高俅,根本看不起梁山好汉,一直说梁山好汉是“这伙贼”“杀不尽的反贼”等。所以,后来招安没成功。

其实,在此之前,张叔夜早就看出来了,他料定这次招安难成功。

当然,中间经过曲折后,朝廷正眼看梁山好汉,好汉们受到尊重,招安就成功了。后来众好汉去面见皇帝,武松、鲁智深等人也心甘情愿接受招安。

皇帝赏赐梁山好汉锦袍,让好汉穿着锦袍进城。武松、鲁智深、公孙胜碍于身份不能直接穿,就用锦袍改成僧衣道服,穿在身上。

惟公孙胜将红锦裁成道袍,鲁智深缝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赐也。

看到了吧,虽然不能直接穿锦袍,他们也要用锦袍改成符合身份的衣服穿,以示不忘君恩。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已经心甘情愿接受招安了。

可以说,武松、鲁智深从来没有真正反对招安。

包括李逵,别看他闹得凶,梦中看到蔡京等奸臣,上去就砍死;后来又梦到皇帝,他第一反应就是磕三个头,还觉得少磕了一个。

究其根本,在于好汉只是反对贪官奸臣,根本不反对皇帝。

从一开始,好汉就是如此。正如阮氏兄弟所唱之歌,“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几处。

比如阮小二战死,阮小五阮小七对宋江说: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

总之,这些人不是真正反对招安,既然不是真正反对招安,自然也不会想着下山,或者带人一起下山。

事实上,宋江招安时,跟梁山所有人说过,谁要是不想招安,完全可以走人,他发路费。当时走了四五千人,但108将没有一人离开。

想想也是,梁山好汉本就是一条心,也发誓要报效国家,怎么会反对招安呢?又怎么会想着带人离开呢?那样搞分裂,还算是兄弟齐心吗?作者也不会这么写。

标签: 鲁智深

更多文章

  • 武松、鲁智深和李逵,谁配得上“侠义”?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鲁智深

    很多读者问过这个问题。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引战的问题。尤其是三人都有各自的标签,鲁智深是“唯一好汉”,武松虽然存在争议,但至少也是“半个好汉”,而李逵完全不同,相当多的读者会认为他“滥杀无辜”,甚至说他是“变态恶魔”。所以,当有人问武松、鲁智深和李逵,谁配得上“侠义”时,恐怕很多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 如果鲁智深穿越到现代来能打赢泰森吗?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鲁智深

    如果要说起鲁智深,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是拳打镇关西,三拳就打死了身强力壮的郑屠;还有大闹五台山,他喝醉了酒能把五台山上的断金厅给撞断;最牛的还是倒拔垂杨柳,他可以把腰粗的大柳树连根拔起。通常情况下鲁智深还是要动用兵器的,他的兵器是62斤重的禅杖!在小说水浒传当中,鲁智深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基本上是

  • 鲁智深为什么要火烧瓦罐寺?智真长老一句话暗藏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鲁智深

    鲁智深辞别师父,离开五台山去投东京大相国寺。大约过了一月时间,他来到一个去处——瓦罐寺。在这里,他纠合史进斗杀了崔道成和丘小乙,同时也使几个无辜的老和尚和一个无辜的妇人死于非命,最后又点一把火把瓦罐寺烧为灰烬。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要想读懂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读懂下面这几个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正义之人和

  • 梁山好汉战力排名前20位,林冲、鲁智深没进前5,武松排在第几?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鲁智深

    对于梁山好汉的武功排名前20的高手,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或许每一个《水浒传》爱好者,心中都有一份梁山好汉武力排名榜。#水浒传解读#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心目中的梁山好汉TOP20位高手名单,以及排名顺序。排名规则:一切都凭实打实的战绩来说话,不论名气,人气,官职和背景。全部将领的战绩信息,都基于容与堂本的

  • 水浒传里唯一的英雄和“佛爷”鲁智深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鲁智深

    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人物点评榜里将鲁智深评为上上人物排名,鲁智深是圣人、佛、神人。这分别是儒释道三家对人的最高评价。可谓是人中绝顶、是令人神往的上上人物,被认定为“佛爷”。这个评价很贴切,鲁智深在《水浒传》应该排在第一。鲁智深的佛性很高,这里的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

  • 鲁智深两次被生擒,不是梁山兄弟无情无义无胆,其中寓意玄机用两个字就能概括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鲁智深

    谁是梁山第一大侠?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没有争议,虽然金圣叹认为鲁智深略逊武松一筹,但是绝大多数现代读者都会认为鲁智深更有侠义之风——无论是拳打镇关西郑屠、小霸王周通,还是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鲁智深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的个人私利。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乃至整部水浒传中,鲁

  • 从智真长老给鲁智深剃度,来感受佛门偈语的一些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简读标签:鲁智深

    佛门在长老吩咐事情,比如剃度,都会说一些偈语。这些偈语表面很浅显,实际上很深奥。鲁智深自从打死镇关西以后,在江湖上东躲西藏,最后在山西碰到了曾经救过的金老爹。在金老爹的协助下,只得到五台山去剃度,从而当了和尚。剃度以前,寺庙里的和尚都吓了一大跳,说:“这个人不似出家的模样,一双眼却恁凶险。”但是寺里

  • 平心而论,武松打虎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相比,哪个难度更大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鲁智深

    水浒里,有两个神人,一个是行者武松,另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梁山好汉因为有了他们的倾力加盟,整体提升了群体的英雄形象,假设梁山没有鲁武二人,那么配得上“替天行道”这面杏黄大旗吗?严格意义来说,“替天行道”这面大旗必须由鲁智深一人能抗,能更显得有些说服力,即便是武松,在真正的古代大侠鲁达面前,也显得有点

  • 八年之后,鲁智深拜访师父,智真长老为何说“杀人放火不易”?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鲁智深

    《浅说水浒》第222期(文/焦目)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高人总是存在的。或许在山野,或许在小镇,或许就在朝堂,他们看起来与别人可能没啥区别,但内心澄明,懂得天道,这是普通人所没有的。水浒里的高人有不少,在野之人,有劝燕青功成身退的许贯忠、说服李俊出海谋事业的费仲;在朝之人,则有太尉宿元景等;道家有罗真

  • 足坛108将(第13位花和尚 鲁智深)

    历史人物编辑:刘彦青标签:鲁智深

    前言记得2008年,当时CCTV5天下足球栏目做过专题节目《足坛108将》,将当时世界足坛上百位巨星与名著《水浒传》当中的一百单八将相对应。时过境迁,14年过去了,不少球星已经退役,年轻球员登上舞台,于是突发奇想,策划盘点当今足坛现役球员的一百单八将。争取每天更新1位人物,喜欢的朋友请收藏合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