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脱脱被罢免,是元朝末年战争的转折,更是朱元璋等人崛起关键

脱脱被罢免,是元朝末年战争的转折,更是朱元璋等人崛起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颖 访问量:983 更新时间:2023/12/7 4:56:55

朱元璋的早期生涯足以显示出那时全中国组建军队过程中较低一级的情况;他只是因为没有多少亲属而显得与众不同。那时的军队在下层领导中靠家属关系维系在一起,而在中、上层领导中则靠带兵官同他们的直属上司和下级的忠诚与信任来维系团结。如果这种个人关系变得紧张或者破裂,那么下级就会带着队伍跑掉。因此,军事计划不得不处理自己队伍中和敌军中的基本的政治关系,就像处理狭义上的军事问题一样。

基层的军事指挥权逐渐成为世袭的,而重要的军事头目们,在别的大部队来投奔时,就以提升自己的亲属和原来的最信赖的伙伴来统一自己部队。彭大和赵均用的对峙,最后变成了濠州领导集团内部的公开战斗。郭子兴被赵均用和孙德崖绑架,并被拘禁起来。当朱元璋返回城里时,他和郭子兴的儿子们一起袭击了孙德崖的家,放出了郭子兴。结果是郭子兴更加倚靠朱元璋了。元军在1352-1353年对该城封锁了几个月,这期间濠州的领袖们才被迫暂时停止了他们的争吵。在元军征讨叛军的大背景下,脱脱的反击取得了势头。

到了1354年12月高邮陷落在即。脱脱让该城困饿,而不马上攻克它,因而使朝廷中的政敌趁机以他延误军机之罪进行弹劾。135年1月,一道诏旨送到了脱脱的总部被免除一切职务,他的军队也拔归其他将领指挥。他的下属劝他搞叛乱但是脱脱还是服从了皇帝的命令。围困高邮的军队像脱脱的整个新征募的庞大军队那样,马上四分五裂皇帝为什么要罢脱脱的官,我们只能加以猜测。从1328年以来,元朝的政策靠丞相制定,而妥懽贴睦尔自登极以来似乎接受了这个事实。脱脱曾几乎拥有皇帝所能给予的一切勋爵和荣衔。脱脱已权势迫人,随着镇压了叛乱他也会成为鸟尽弓藏的人物。

可是,朝廷错就错在误认为,叛乱已经在事实上被平息了。脱脱被罢官以后,元朝甚至不再能控制自己的军队,更不用说去控制余炽复燃的叛乱运动了。到了1355年年底,以自治性质的军事权力为基础的地区性割据变成了当时中国流行的形式1357年末张士诚向元政府的投诚(见第1章)及投诚的直接后果稳定了本人的地位。他控制了苏州、杭州和长江以南其他六个人烟稠密的府城他的权力已扩展到江北,甚至远到山东。根据133年的人口调查,他原来的顽土已注籍的约10300000人。

他从元朝接受了很高的荣勋,并答应每年向京师运糟粮110000担。糟粮北运时是用方国珍的船队,直到1363年为止都是如此,因为张士诚这时跟元政府脱离了关系,而自号吴王。(“吴”字在这里姑且用来指称他的政权;这个政权在1357年以后像一个富裕的地区政权那样行事。)张士德是张家已经拥有的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他死之后,张士诚在苏州生活得像一个快乐的王子,不再花大力气去争衡天下。毕竟那时很有人相信中国会重新统一。他的另一个弟弟张士信成了吴军的统帅(浙江省左丞相);另外三位将军——李伯升、吕珍和徐义则统领着主要的野战部队,被称为吴的“爪牙”。

尽管张士诚如此不积极进取,吴国治下的人民给了它以很大的军事潜力。吴在政治上也是强大的。张土诚之跟白莲教显然有联系以及他之投降了元朝,再加上元王朝在它濒临灭亡阶段之大力提倡儒家,这就使得吴成为中国南方土绅阶层的优先选择。由于帝国的大部分不是在公开的叛乱之下,就是在张土诚这样的地区性割据者——他们截留地方税收来养自己的兵——的控制之下,元大都只能依赖南方用船运来的漕粮。

与在元代漕运体系运输最高的几年从南方运来的漕粮相比,这个数目是很小的,但由于14世纪50年代的政治的——因而引起财政的——分裂,这些粮食还是异常重要的。元朝廷对于漕运的依赖增加了方国珍地位的重要性。方国珍在1356年长久地控制了浙江沿海的三个府,这里在1393年拥有总人口250万。每一个府城都由他家里的弟侄所统治,而沿海的领土则为继续称霸海上的方国珍的舰队提供基地和新兵。

元朝给方国珍的爵位最后升为衢国公和浙江行省左丞。可是,方国珍所以能长期在沿海和水师的势力范围内任职(1348-1388年),实际上是靠中国地方割据的均势与大运河的条件,并不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这在浙江士绅的眼睛中是很清楚的,他们看到他屡叛而屡次爵位高升,这显然是朝廷没有原则的证明。

标签: 脱脱

更多文章

  • 元朝为何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都怪丞相脱脱作死赈灾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脱脱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这时候,忽必烈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元朝。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几乎没有超过一百年的,元朝也没有超过一百年,但是已经接近一百年了。元朝的时候,最厉害的就是蒙古铁骑。能够建立元朝,蒙古铁骑功不可没。更为重要的是,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

  • 脱脱正率兵围攻张士诚,元顺帝却下诏削脱脱兵权,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脱脱

    蒙古开国之初,军队以骁勇善战著称,一万多精兵竟会被打得如此惨败,别说奇氏自己没想到,就是高丽王自己,恐怕当初也没想到能如此顺利。其实原因很简单,并不是高丽军队变得勇猛了,而是蒙古军队完全蜕化变质了。高丽王此番所打的蒙古兵,已经不是当年两支万人队横扫欧亚大陆时的蒙古兵了。蒙古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固然有多

  • 大明英烈里的脱脱和历史上真正的脱脱是一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脱脱

    小时候听单田芳大师讲评书《大明英烈》,响木一拍:“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书接上回,话说朱元璋...清水哥听的是津津有味,书中第一反角就是元朝掌朝太师脱脱,脱脱还是当朝宰相,文武双全。跨下马掌中一口九凤朝阳

  • 不遗余力治理国家的脱脱帖木儿,怎么总是适得其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总在祈求圆满标签:脱脱

    他当初也是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否则也不会急着去修史,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儒臣,振兴元朝的文风。因为伯颜为相时,祸乱朝纲,弄的百姓怨声载道,脱脱一直想要为国家改变这种困境。从小接受汉人教育的他,一直把孔孟之道视作国家兴盛的纲纪,他一生为国殚精竭虑,却为何好心总办坏事,总是适得其反?(一)、年少有为,执著的

  • 蒙军西征之撒马耳干战役:花剌子模人出动战象,郭宝玉献火攻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好旺角V标签:郭宝玉

    蒙古军队攻打花剌子模新都撒马耳干,采用的是多路进攻的围困战术。撒马耳干是花剌子模诸州中最大、最肥沃的一个,城高池深,设防坚固,摩诃末把他定为新都后,更是加固防御措施。知道蒙军西征后,又设置多条外垒防线,还在城墙前围筑若干斜坡,在城壕里放满了水,让撒马耳干的防守更加坚不可摧。因此,在蒙军抵达讹打剌的时

  • 合答安救下的这个小孩,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合答安

    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所学过的历史,只是历史上的一系列的重点大事,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现代,但是我们学的只是历史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对于汉武帝,秦始皇,乾隆,雍正等等这样的 大人物都还挺熟悉的,但是确实,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历史中还是有很多小人物的存在的,而且小人物做出的事情也会影响着

  • 铁穆耳被誉为守成之帝,败海都伤都哇,此事上却给帝国埋下了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铁穆耳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指一个人如果没能传宗接代,那就是最大的不孝。虽然这句话源自汉族,但对元朝的统治阶级来讲,同样适用,因为其中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家,还有整个帝国。元成宗铁穆耳,被誉为黄金家族的守成之帝,一生励精图治,做强了祖宗传下来的江山。不过,虽然铁穆耳的政绩可圈可点,但在继承

  • 至元十年,蒙古可汗忽必烈把铁穆耳选为自己继承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铁穆耳

    引言至元十年,蒙古可汗忽必烈把铁穆耳选为自己继承人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大蒙古国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可汗忽必烈采纳了儒臣的建议从自己的嫡子中选定皇太子。忽必烈与长妻察必皇后共生有四子:长子朵儿只、次子真金、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其中长子朵儿只未婚并无子嗣,并且他体弱

  • 甘麻剌是皇长孙,又获得忽必烈喜爱,为何皇三孙铁穆耳获得了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铁穆耳

    忽必烈在生前并没有立下遗嘱,说明谁是皇位继承人,铁穆耳又排位老三,为什么他最终获得了皇位?谁帮他获得皇位的呢?忽必烈本来早早地就把他的嫡子真金确立为太子,表明将来的皇位,是要传给真金的。但是,由于受“禅位事件”的影响,真金在42岁的时候忧惧而死,因此,谁来当继承人,又成了一个问题。有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 元朝时期,铁穆耳驾崩后的皇位继承人之争,是如何展开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观贺标签:铁穆耳

    引言元朝时期,铁穆耳驾崩后的皇位继承人之争,是如何展开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铁穆耳与卜鲁罕皇后曾经有一子,即德寿太子,但是德寿被封为太子后不久便夭折了。据《元史》记载:“成宗皇帝,一子:皇太子德寿,早薨,无后。”又据《山居新话》记载:“丹巴师父者,河西僧也。大德间,朝廷事之,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