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会稽郡守殷通已经决心反秦,还同项梁商议,为何项梁要派项羽杀他

会稽郡守殷通已经决心反秦,还同项梁商议,为何项梁要派项羽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小妹说历史 访问量:3714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7:16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朝会稽郡守殷通邀请名士项梁议事,商议起兵反秦。可项梁却命侄子项羽刺杀殷通,自己当了反秦义军的首领。既然殷通已经决定反秦了,为何项梁还要杀他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秦朝郡守

殷通出身不详,不过从他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代理会稽郡守来推断,他的出身不低,应该在秦朝立过不少军功。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权力很大,可以任命除县令、监御史、郡尉以外的一切官员。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始置会稽郡,统辖原春秋时期的吴越故地,治所在吴县。秦始皇东巡时就曾路过会稽,在此祭祀大禹,刻石纪功,整顿当地风俗,可见其对当地之重视。

二,图谋反秦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8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事反秦,迅速席卷秦朝各地。殷通见反秦义军声势浩大,自己要是不反秦就会被他们所杀,便决定反叛秦朝。

此前楚国贵族后裔项梁在秦灭楚后一直于会稽避难,深受会稽士人的敬重,在当地很有名望。所以殷通决定请项梁前来,与他一起商讨反秦事宜。同时名士桓楚为了躲避秦朝搜捕而逃往沼泽之中避难,也是殷通想要邀请的人选,但因为行踪不定而未能被殷通请来。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史记·项羽本纪)

殷通对项梁说:“现在长江以西都已经起事反秦,这是上天要灭亡秦朝啊!我听说先下手就能制服别人,后下手就会被别人制服。我想要发兵反秦,让你和桓楚担任将军。”

项梁回答说:“桓楚逃亡在外,没有人知道他在哪,只有我的侄子项梁知道。”然后项梁出去找到项羽,让他持剑在郡守府外等候,等待自己下令,就立即诛杀殷通。

三,惨遭杀害

不久项梁回去向殷通复命,说已找到项羽,可命他去寻找桓楚回来。殷通很高兴,便传项羽进来。然后项梁就给项羽使眼色,示意可以动手了。项羽便挥剑杀了殷通,项梁于是拿着殷通的首级与官印去招呼众人归顺。

郡守府的人见殷通已死,吓得乱做一团。有些士兵深受殷通厚待,便想为殷通报仇,于是冲向项梁与项羽叔侄。结果项羽所向无敌,一下就斩杀了上百士卒。郡守府其余的人被吓得不敢再动,只得表示归顺。然后项梁与项羽就召集郡内官吏举事,加入了反秦义军。

四,项梁杀殷通原因

殷通已经决定反秦,项梁还要杀他,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守叹曰:“闻夫子楚将世家,唯足下耳!”梁曰:“吴有奇士桓楚,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汉书·项羽传)

首先项梁出身楚将世家,为名将项燕之子,自小就有一股傲气,不会久居人下。如果项梁跟随殷通起兵,那么必然会成为其下属,要是以后打下了土地,自然都是殷通的,项家只能继续为臣为将,不能自立为王,这明显不是项梁愿意看到的。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

其次项梁的父亲项燕为秦军所杀,所以项梁深恨秦朝,一直图谋为父报仇。项梁到了会稽以后,积极结交当地士大夫,向他们的子弟传授兵法,为以后反秦做准备。项梁在会稽有名望,当地许多贤士都是他的门生,只要项梁反秦,他们一定会群起响应。而殷通是秦朝官员,项梁肯定对他是怀疑与怨恨的,必然不会随他反秦。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史记·项羽本纪)

最后项梁在杀了殷通之后就自己担任会稽的反秦义军首领,任命好了各级军官的人选,还杀了楚王景驹,把楚王熊心当做傀儡。可见项梁反秦就是为了项家能够称王称霸,而不是甘当下属,为他人做嫁衣。项羽继承叔父项梁的势力后,杀楚义帝熊心,自立西楚霸王也是证明。

标签: 殷通

更多文章

  • 秦朝郡守殷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反秦立场,项氏叔侄为何非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殷通

    当初,项羽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仅身长八尺,而且力大无穷,能举起青铜大鼎。因此,吴中当地的年轻人无不对他畏而惮之,绝对属于偶像级别的大人物。某一天,项羽看到了始皇帝的仪仗队,在其发出一声“彼可取而代之”的同时,在秦帝国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近五十岁的刘邦也在看到始皇帝仪仗队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句感

  • 项梁和项羽起事之初,为何要背信弃义杀死郡守殷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殷通

    项羽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史记》用“本纪”的方式记录了三皇五帝和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群体,按说,项羽兵败自刎,依照“成王败寇”的理论,项羽是没资格被编入《史记》的,更何况,司马迁处于汉代,与项羽之间渊源太深,汉室皇族更不希望项羽得到认可。那司马迁为什么还坚持将

  • 燕王臧荼为什么要反叛刘邦?这个细节主宰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臧荼

    话说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后,建立了汉朝,他成了汉高祖后,开始过河折桥,大肆屠杀功臣。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时,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

  • 刘邦在女婿张敖家,临幸一侍女,后侍女怀孕,为何刘邦死不承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张敖

    刘邦有一个女儿,也就是他和吕后生的鲁元公主。在这个鲁元公主长大之后,刘邦就把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当时张敖还是赵王,有一次刘邦去讨伐韩王信,在回来的路上,他经过女婿张敖家就在张敖家休息了几日。因为讨伐韩王信的时候,在白登山上遇到了冒顿单于,刘邦差点活着回不来,他很不高兴,对张敖大骂了一顿。不

  • 张敖为何献赵姬于刘邦?难道是在学习吕不韦,送刘邦一个大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敖

    汉八年,汉高祖刘邦过赵, 赵王张敖将姬妾赵姬献给刘邦。为什么张敖要将自己的姬妾献给刘邦?张敖是想效仿吕不韦的故事,送一个大儿子给刘邦吗?按照《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吕不韦有个姬妾,能歌善舞,巧了,这个姬妾也姓赵,也是赵国人。当时,吕不韦正在赵国经商,遇到了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吕不韦觉得异人是个奇

  • 刘邦的草莽性格发作,当众羞辱女婿张敖,差点引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历史标签:张敖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鲁元公主。这位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就是说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张敖的爹张耳与刘邦关系非常好,被封为赵王。没过多久张耳就病死了,念及这位老朋友,刘邦就批准张耳的儿子张敖继承赵王爵位,并且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他。据史书记载,张敖执子婿礼甚

  • 离奇的婚事,软饭硬吃,张耳和陈馀,都是“聪明人”,陈胜的好帮手!

    历史人物编辑:季晋宇标签:张耳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陈胜成功光复了楚国旧都,大概有点飘了,竟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张楚。这个举动,一来意味着跟先前起兵时候的“大楚”旗号划清界限,也就是跟扶苏、项燕划清界限,二来意味着跟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半遮半掩地划清了界限。这倒是当真兑现了“王侯将

  • 从亲如父子到反目成仇,张耳和陈余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张耳

    张耳和陈余都是活跃于秦末汉初之际的历史人物。他们两个一度感情非常好,亲如父子,说是生死之交也不为过,但最后却反目成仇,绝于生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一对刎颈之交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张耳和陈余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在相遇之前,都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张耳年轻的时候,还是魏

  • 如果喜欢楚汉历史,喜欢项羽刘邦,怎么能不知张耳陈余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张耳

    能聚集一群之众,能获得百姓、士大夫之心;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能让人甘愿为他抛弃生命,这样的人称得上英雄。能主导一时局势,能撼动一方政治;能名垂青古,能让万人景仰,这样的人称得上豪杰。本文标题列举了秦末到楚汉时期的四个名人,若让我评价此四人;刘邦、张耳是英雄,项羽、陈余是豪杰。西汉高祖刘邦张耳陈余在现

  • 贯高:有春秋“义士”风范,信守诺言,却让张耳丢掉了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张耳

    刘邦训斥女婿张敖,态度蛮横。60多岁的贯高很生气,准备杀了刘邦。事情败露,贯高被逮捕,刘邦认为他是壮士,没有杀他,气量确实很大。前200年,刘邦巡视平城,路过张敖封地赵国。张敖,赵王张耳的儿子,迎娶鲁元公主,是刘邦的大女婿,为人仁慈、友善、孝顺。老丈人到来,张敖鞍前马后,每天亲自做菜,尽心服侍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