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训斥女婿张敖,态度蛮横。60多岁的贯高很生气,准备杀了刘邦。事情败露,贯高被逮捕,刘邦认为他是壮士,没有杀他,气量确实很大。
前200年,刘邦巡视平城,路过张敖封地赵国。张敖,赵王张耳的儿子,迎娶鲁元公主,是刘邦的大女婿,为人仁慈、友善、孝顺。
老丈人到来,张敖鞍前马后,每天亲自做菜,尽心服侍刘邦,尽到女婿的礼仪与情分。按理说,有这么一个好女婿,刘邦应该高兴才是,但刘邦看不起张敖,经常训斥他。
刘邦吃完饭,席地而坐,伸开双脚,如同簸箕一样,痛骂张敖。此时,赵国的文武官员都在场,张敖吓出一身冷汗,也很尴尬,只能磕头认罪,请求原谅。
贯高,赵国国相,已经60多岁,却是忠义之士。自古以来,燕赵地区都盛产壮士,“士为知己者死”。贯高深受张耳、张敖礼遇,岂能容许国王受到耻辱呢?
张敖不敢惹刘邦,贯高就未必。他对张敖说:“当年秦末群雄逐鹿,有能力的人就称王,老赵王为刘邦鞠躬尽瘁,他居然如此对待你,我要杀了他。”
行刺刘邦,这是大不敬之罪,要被诛九族,张敖不敢这么做。张敖咬破手指,对贯高说:“我们张家有今天,都是皇上的恩泽,我当女婿,岂能不孝敬岳父,希望你们不要胡来。”
张敖仁慈、软弱,贯高决定自己行动,召集一帮壮士,准备伏击刘邦,却没能成功。刘邦警惕性很高,不轻易在外面的驿站留宿,贯高没有得逞,还被仇人告发到朝廷,给张敖惹了麻烦。
前198年,贯高被逮捕,跟张敖一起押送到长安审问。与贯高一起行动的十几位壮士,都想着自尽,贯高大骂:“你们都死了,谁去给大王喊冤”,众人才作罢。
贯高是赵国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行刺刘邦,必定有主谋。刘邦让狱吏严刑拷打,用尽各种酷刑,但贯高坚持说:“行刺皇上,赵王并不知道,都是我一人干的,与大王没关系。”
拷打数千下,体无完肤,但贯高始终不松口。廷尉把审讯报告送给刘邦,刘邦感叹:“真乃壮士,谁了解他的为人,可以私底下问,赵王是否参与此事。”
中大夫泄公,与贯高私交很深,对刘邦说:“贯高是忠义之士,也是遵守诺言的人,我可以私底下询问。”刘邦很高兴,当即让泄公去探望贯高,结果还是一样。
贯高说:“行刺皇上,是要诛族的,谁人不疼爱自己的父母,我岂能为了赵王而说假话?赵王确实不知情,只有我们十几人参与。”
贯高讲信义,“士为知己者死”,颇有春秋“义士之风”,刘邦很敬佩他,还打算重用。刘邦派泄公去告诉贯高:“张敖没有罪,我放了他;你是讲信义的人,所以也赦免了,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得知张敖无罪释放,贯高痛哭流涕,对泄公说:“赵王得救,我也算是完成使命了。行刺皇上是不忠,即便陛下不杀我,我也内心惭愧,没脸活着。”说完,贯高自尽而亡。
贯高此举,让刘邦更加佩服,跟着张敖入长安的宾客不但无罪释放,还都得到封赏与重用。不得不说,刘邦气量确实大,如果换做朱元璋,贯高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此前,刘邦痛恨的栾布、季布也得到官职。韩信被处死后,曾经建议韩信“三分天下”的蒯通,也得到了重用。
刘邦没有杀贯高, 除了佩服他的“忠义”,更多的是贯高“帮助”刘邦做了一件想做又不好做的事。贯高此举,虽然张敖保全了性命,却丢失王爵,没了“赵国”这块封地,这正是刘邦想做的事。
刘邦40多岁才结婚,与吕雉结为夫妻,生了惠帝刘盈、鲁元公主。但是,刘邦并不是很喜欢他们,几次在危难之际丢弃这对姐弟。彭城之战,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吊打,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走。
为了逃命,刘邦几次把刘盈、鲁元公主扔下马车,但都被夏侯婴救了。刘邦当皇帝后,又宠爱戚夫人,以及他们所生的儿子刘如意。起初,刘邦打算废了刘盈太子之位,让刘如意当储君,但吕雉从中运作,没有得逞。
刘邦喜欢刘如意,便册封他为代王,但这块地方并不富裕,而赵国经济发达,刘邦有了想法。贯高行刺皇上,张敖丢失王爵,改封宣平侯。旋即,刘邦改封刘如意为赵王,周昌为国相。刘邦死后,吕雉掌权,杀了戚夫人、刘如意。
参考书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