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郡守殷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反秦立场,项氏叔侄为何非要杀他?

秦朝郡守殷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反秦立场,项氏叔侄为何非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 访问量:3185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7:21

当初,项羽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仅身长八尺,而且力大无穷,能举起青铜大鼎。因此,吴中当地的年轻人无不对他畏而惮之,绝对属于偶像级别的大人物。

某一天,项羽看到了始皇帝的仪仗队,在其发出一声“彼可取而代之”的同时,在秦帝国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近五十岁的刘邦也在看到始皇帝仪仗队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句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和项羽二人的感慨听起来好像都是豪言壮语,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琢磨的话,其内容却大不相同……

项羽之言:彼可取而代之。其中透露出的就是有贵族气息的睥睨一切的英雄豪气。

刘邦之叹:大丈夫当如是也。顶多就是一位天命之年寻常人的羡慕——如果我能像皇帝一样享受这样的待遇,那该有多么舒服啊!

由于项梁的办事能力很强,所以他在吴中地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当地豪族长老和贵族头人的座上宾,就连秦朝在会稽郡的郡守殷通也不得不高看他一眼,时常邀请其入府饮宴。

大家要知道,秦帝国时期的会稽郡辖区非常之大,大概有春秋时代吴国和越国原有疆地那么大,人口有百万之多,几乎就是当时秦帝国的东南半壁,而作为会稽郡郡守的殷大人,基本上就是这一大片地方的一把手。

不过,虽然身为官府的一把手,但由于秦帝国实行的都是郡县制,郡守的主要工作也非常繁杂:为朝廷征收租税、派遣劳役。因此,实际上对于殷通来讲也是权轻责重。

秦法特别严苛,秦朝的法律不仅对于百姓黔首非常严,对于官员也一样严,但凡你哪方面的工作一有闪失,咸阳一道谕旨,殷通随时都可能被抓入狱,也有可能会人头落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殷通才必须要和项梁这样的“地头蛇”处好关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最有效地推动秦朝政令的实施:上可以对大秦朝廷有个交代,下可以和当地百姓通上气,避免政令难行的情况出现。

而郡守殷通对项梁的尊重和依赖,反过来又让项梁在地头上的声望和名号水涨船高,影响力越来越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项梁此人在吴中地区的声望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真正的郡守殷通。

大家想一想,在秦帝国的太平盛世,殷通都要通过项梁办一些事,摆平一些事,一旦世道大乱,这位郡守大人就更得依靠这位“影子郡守”项爷了!

当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绝对是风起云涌,自北而南、音声不断,很快就蔓延到了吴中地区……

耳闻目睹,当时中原地区以外,吴中地区民乱四起,秦帝国的统治也已经岌岌可危了。

胆战心寒之余,身为会稽郡郡守的殷通深知:或迟或早,郡内一旦发生动乱,第一个要掉脑袋的肯定就是自己。

为此,殷通一方面想提前表示自己要独立,另一方面也想探一探当地豪杰的口风,于是就把项梁叫到面前,对他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天要亡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也想发兵响应陈胜,所以很想委任您和桓楚为大将。)

说完这些话,殷通就眼巴巴地望着项梁,观察他的表现。

其实,这个时候的殷通,我们也很难说他不想反水秦朝,毕竟天下已经大乱,指望帝国军队及时开拔到会稽郡平乱是不可能的了,而作为秦帝国的一个老吏,一个干吏,或许他确确实实要先下手为强了!

因为在乱世之中,弄好了最后还能割地为王、拥兵自重,说不定还能在无论谁建立的新朝里当个新诸侯,想起来也很不错。

那么,殷通对项梁所说的桓楚是谁呢?

桓楚就是当时吴中地区会稽郡,秦政府一直通缉的一个江洋大盗,此人的名头特别大,在当地也算是一位豪杰。

听了殷通的话,项梁眼珠子一转,马上就洞悉了这位殷大人的所思所想:这老小子肯定知道我在吴中声望太高,他如今赦免桓楚,让其与我同为大将,桓楚必定会在心里感谢于他并成为其帮手,如果此二人一结合,日后可能就没有我项氏家族什么事了。

项梁心里虽然这样想,但话却不能明说,于是马上毕恭毕敬地对殷通说道:“桓楚一直在大泽(沼泽地)中东躲西藏、天涯亡命,谁都不知道他确切的藏身之地,好在我侄子项羽跟他关系特别好,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桓楚藏身的详细地点。我现在就去问问他,之后再向您汇报,好不好?”

听项梁这样说,殷通自然非常高兴,因此立刻连连点头:“那你赶紧去!”

危急时刻,项梁也是心急火燎,他马上跑到郡守府的府外,与正在等待自己的侄子项羽一番耳语,低声交谈……

一顿吩咐之后,项羽点了点头,顺便把腰间的剑紧紧握了一下。

而后,项梁急匆匆地回到了议事厅,对殷通说道:“我把侄子项羽找来了,大人能否唤他升堂,直接交代他去办事吧?”

当时,眼见项氏叔侄的办事能力如此之强,殷通十分高兴,于是端坐在堂上马上发令:“赶紧把门外的壮士项羽给我请进来!”

得令之后,项羽一路小跑,表现得非常尊敬地直奔议事厅而来,见项羽如此有礼有节,殷通站起身来刚想与其寒暄,结果却不见他跪地礼拜,而是出人意料地趋前一大步,拔出了腰中宝剑,一下子就给这位殷大人来了个透心凉。

随即,项羽又信手一剑,把殷通的脑袋斩了下来。

关于这件事情,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项)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不毒不狠不丈夫!

你看这叔叔项梁手持着殷通血淋淋的人头,他的大侄子项羽在纷扰之际又如同虎入羊群一般,一下子又弄死一百多人,终于使得郡守府内众多的文武是畏惧匍匐,一个个都趴在那里跪地磕头,再没有一个人敢出头反抗了。

所以说,大英雄身处乱世,就得要快刀斩乱麻!而会稽郡也即刻成为了项氏叔侄的天下。

有人可能会问:秦朝的郡守殷通不是已经向项梁表明他的反秦立场了吗?还有必要杀了他吗?

当然,非常有必要!

身为秦帝国的干吏,殷通是个老奸巨猾之徒,他当时跟项梁说的那番“反秦”的话也只是迫于形势,其中存在着很重的私心,而且我们现代基本很少有人能亲历历史重大时刻,对于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手段,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换言之,当时的项氏叔侄,只不过是殷通的两颗棋子而已,包括那位江洋大盗桓楚在内,一样都是他的棋子!一旦秦帝国恢复了势力,殷通很可能就会拿他们的人头当作自己重新归队的筹码。

此外,无论殷通再怎么表现,他都是秦朝在会稽郡政治统治的符号型人物,是当地百姓仇恨的目标。如今,项氏叔侄一下子把他给杀了,不但为自己除去了后患,而且也起到了巨大的宣示作用:大家看,我们现在和秦朝决意分裂了,不可能再和好了!

标签: 殷通

更多文章

  • 项梁和项羽起事之初,为何要背信弃义杀死郡守殷通?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黄金岛标签:殷通

    项羽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司马迁编撰《史记》时,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史记》用“本纪”的方式记录了三皇五帝和秦皇汉武这样的帝王群体,按说,项羽兵败自刎,依照“成王败寇”的理论,项羽是没资格被编入《史记》的,更何况,司马迁处于汉代,与项羽之间渊源太深,汉室皇族更不希望项羽得到认可。那司马迁为什么还坚持将

  • 燕王臧荼为什么要反叛刘邦?这个细节主宰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吕晶晶标签:臧荼

    话说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后,建立了汉朝,他成了汉高祖后,开始过河折桥,大肆屠杀功臣。就在刘邦通缉要犯,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时,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刘邦找上门来,就自己先造反了。他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刘邦对项羽残余势力的追杀过于凶狠。他当年毕竟是项羽一手提拔为燕王的,后来他虽然无奈之下投靠了刘

  • 刘邦在女婿张敖家,临幸一侍女,后侍女怀孕,为何刘邦死不承认?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张敖

    刘邦有一个女儿,也就是他和吕后生的鲁元公主。在这个鲁元公主长大之后,刘邦就把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当时张敖还是赵王,有一次刘邦去讨伐韩王信,在回来的路上,他经过女婿张敖家就在张敖家休息了几日。因为讨伐韩王信的时候,在白登山上遇到了冒顿单于,刘邦差点活着回不来,他很不高兴,对张敖大骂了一顿。不

  • 张敖为何献赵姬于刘邦?难道是在学习吕不韦,送刘邦一个大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张敖

    汉八年,汉高祖刘邦过赵, 赵王张敖将姬妾赵姬献给刘邦。为什么张敖要将自己的姬妾献给刘邦?张敖是想效仿吕不韦的故事,送一个大儿子给刘邦吗?按照《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吕不韦有个姬妾,能歌善舞,巧了,这个姬妾也姓赵,也是赵国人。当时,吕不韦正在赵国经商,遇到了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吕不韦觉得异人是个奇

  • 刘邦的草莽性格发作,当众羞辱女婿张敖,差点引来了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历史标签:张敖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鲁元公主。这位鲁元公主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就是说张敖是刘邦唯一的女婿。张敖的爹张耳与刘邦关系非常好,被封为赵王。没过多久张耳就病死了,念及这位老朋友,刘邦就批准张耳的儿子张敖继承赵王爵位,并且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他。据史书记载,张敖执子婿礼甚

  • 离奇的婚事,软饭硬吃,张耳和陈馀,都是“聪明人”,陈胜的好帮手!

    历史人物编辑:季晋宇标签:张耳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陈胜成功光复了楚国旧都,大概有点飘了,竟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张楚。这个举动,一来意味着跟先前起兵时候的“大楚”旗号划清界限,也就是跟扶苏、项燕划清界限,二来意味着跟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半遮半掩地划清了界限。这倒是当真兑现了“王侯将

  • 从亲如父子到反目成仇,张耳和陈余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历史人物编辑:北方寻历史标签:张耳

    张耳和陈余都是活跃于秦末汉初之际的历史人物。他们两个一度感情非常好,亲如父子,说是生死之交也不为过,但最后却反目成仇,绝于生死。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一对刎颈之交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张耳和陈余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在相遇之前,都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张耳年轻的时候,还是魏

  • 如果喜欢楚汉历史,喜欢项羽刘邦,怎么能不知张耳陈余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张耳

    能聚集一群之众,能获得百姓、士大夫之心;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能让人甘愿为他抛弃生命,这样的人称得上英雄。能主导一时局势,能撼动一方政治;能名垂青古,能让万人景仰,这样的人称得上豪杰。本文标题列举了秦末到楚汉时期的四个名人,若让我评价此四人;刘邦、张耳是英雄,项羽、陈余是豪杰。西汉高祖刘邦张耳陈余在现

  • 贯高:有春秋“义士”风范,信守诺言,却让张耳丢掉了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张耳

    刘邦训斥女婿张敖,态度蛮横。60多岁的贯高很生气,准备杀了刘邦。事情败露,贯高被逮捕,刘邦认为他是壮士,没有杀他,气量确实很大。前200年,刘邦巡视平城,路过张敖封地赵国。张敖,赵王张耳的儿子,迎娶鲁元公主,是刘邦的大女婿,为人仁慈、友善、孝顺。老丈人到来,张敖鞍前马后,每天亲自做菜,尽心服侍刘邦,

  • 张耳是谁?他和刘邦、项羽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则次的旅行vlog标签:张耳

    张耳是魏国人,年轻的时候比较穷,就跑到邯郸去打工。张耳这个人比较豪爽,人缘非常好,当时赵国有一个富家千金刚刚嫁人,她的丈夫没有什么才能,这位年轻的女子很不满,就和丈夫协商离婚,然后请人帮自己物色一个有能力的丈夫。就这样,张耳成为了豪门女婿,手里有了钱,他开始广交天下朋友,很快就成为了名人。当时的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