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把王贲排除,把李牧加上,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分析。
蒙恬最大的功绩应该是筑长城,击匈奴,但是没有将匈奴围歼,应该是利用30万的军团优势击溃匈奴。匈奴一旦靠近长城便会被射成刺猬,所以不敢南下,毕竟那时候匈奴的武器装备还是落后于中原各国,单兵作战根本不是秦人的对手。
然而李牧对待匈奴,却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他干脆动用十多万赵国士兵,采取穿插包围的方式,在运动战中,迅速将几乎相同数量的匈奴围歼,所以匈奴被打得吓破了胆,一时间竟然不敢再南下牧马。
毕竟对匈奴人来说,李牧可比蒙恬恐怖多了,蒙恬的战术可控,李牧的战术不可测,后世的霍去病应该继承了李牧运动战的精髓,匈奴要是胆敢南下打牙祭,去一趟恐怕整个部落就没了。所以在对付匈奴这方面,无论在战术还是战果上,蒙恬皆不如李牧。
王翦也是个响当当的秦将,他相继灭赵,灭燕,灭楚,战功赫赫,其中灭赵跟李牧直接对抗,如果不使用反间计,王翦八成攻不下李牧。当时的赵国经过长平一战,国力损耗严重,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李牧依然能够两次正面大败国力鼎盛的秦军,竟然杀了秦军十几万,这是战国后期谁都无法做到的。
虽然李牧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不是死于秦军之手,而是被赵王给害了,当然归根到底还是秦军使用了反间计,战国时代使用反间计应该属于常规手段,能不能成功主要看国君信不信,可惜的是赵王迁的智谋不足,害了李牧也害了赵国,更害了自己。
有些会说,能使用反间计也是将领的能力,但是那反间计不是直接用在李牧身上,而是猪一样的赵王迁身上,所以只能说李牧运气太差,碰到个猪队友,毕竟军事也从属于政治。若是从单纯的作战能力上看,李牧实力应该高于王翦。
好了,最后战神就在白起和李牧之间做选择了。
这两个人差不多都是一辈子70来战,从未败绩,白起最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面对的是赵括。先使用欺骗手段替换秦军主帅,引诱赵军出击。后通过骑兵切断赵军粮道,然后正面后撤,通过两翼穿插夹击,将赵军切成三段包围。
这个战略跟李牧对付匈奴和秦军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李牧不需要正面后撤,两翼穿插包围更为迅速,能够及时解决秦军,再奔赴另一条战线。而且白起的军队是六国中最强的秦兵,李牧带领的是国势将亡的赵军。
白起围困赵括整整46天,不能消化,最后赵括战死,尚有20来万赵军成为俘虏,秦军的伤亡人数相当。而且有理由怀疑秦军正面后撤并不完全是有意为之,就如韩信操作垓下之围一样,刚开始被项羽压着打,实在扛不住了才不得不后撤,直到项羽大军精疲力竭,才最终被数倍汉军彻底困死。
韩信能够取得垓下之围的最终胜利,人数优势和充足的后勤供应保证了他们能够持久作战,但是项羽不行,但凡他前期不能一鼓作气地突破包围,接下来只能坐以待毙。长平之战,在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如此。
通过以上分析,仅从军事战略战术上看,李牧才是名副其实的战神,他完全领悟了“集团军运动战”的精髓,可惜没有遇到明主,不然赵国的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当然了,如果从大局上考虑,秦国代代出明君,奋六世之余烈,早晚会统一天下,这个趋势无人能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