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之子王贲:水淹大梁荡平燕国,功绩与父比肩,急流勇退得善终

王翦之子王贲:水淹大梁荡平燕国,功绩与父比肩,急流勇退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莉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3/12/24 10:47:32

“天上有鲲鹏,展翅傲苍穹。六合只一扫,四海成一统。功盖昔舜,谁可与我同?”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山河万里,无不归依。而这千秋功业的背后,离不开秦国历代君主的积累,更离不开百万将士征战疆场。

王贲,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将门出虎子

王贲的父亲王翦,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平三晋,灭楚国,杀魏齐。他有勇有谋,被视作秦国继“杀神”白起之后的又一员猛将。

但遍览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在王翦累累战功的文字中,总少不了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王贲,功绩与父比肩。

作为王翦唯一的儿子,王贲毫无疑问地继承了父亲的军事头脑,以及骁勇善战的本领。早年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待到羽翼丰满之时,他早已成长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将才。

水淹大梁

公元前225年,原本正在随父亲攻打燕国的王贲,突然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要求他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此时的大梁城,在秦军的包围下已然成为一座孤城,魏国的疆域,也只剩下都城周边的一小部分。但即便如此,由于百年前魏惠文王的修缮,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攻破它,绝非易事。

根据史书记载,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城内约有人口三四十万之多,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是补给城内物资的大动脉。

近百年来,每一支攻打过大梁城的军队几乎都对它无计可施,而大梁城更是凭借着巨大的交通优势一跃成为了经济发达的商业大都市,这也是魏国能够与其他六国并立为“战国七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上天不会总是眷顾大梁城,王贲的出现,让这座兴旺繁华的大都市最终毁于一旦,曾称雄一时的魏国,也终于在历史汹涌前进的浪潮之中灰飞烟灭,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王贲起初也感到无措,但他没有像前人一样轻举妄动,而是在充分考察了大梁的地形和周边水系的特点之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引水淹城。

只听王贲一声令下,六万秦军便开始动手改造大梁城周边的水网,不出几天就挖通了河堤,曾经大梁城赖以生存发展的护城河,此时突然化身成为了面目可怖的魔鬼,叫嚣着扑向它,将它一口气吞入腹中。

黄河之水浊浪滔天,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奔涌而出,一时间,房倒屋塌,农田被毁,无数生灵涂炭。大水浸泡三个月之后,坚固的城墙终于轰然倒塌,魏王假万般无奈,只得出城投降,魏国至此灭亡。

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千古流传。易水畔,壮士慷慨悲歌,一去不返,空留余音绕梁,久久不散。而这段历史前后相接,王贲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公元前227年,秦国大军压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唯恐自己国破家亡。燕太子丹无计可施,只得孤注一掷,招募义士前去刺杀秦王嬴政,于是之后便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一幕。

荆轲的行动虽然给秦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秦国大军东进的步伐却并未因此停滞。而燕国,也只是获得了四五年苟延残喘的时间罢了。

公元前222年,秦王扫六合的伟业已然进入尾声。这一年,王贲与李信奉命出征辽东,清剿燕国的残余势力。两人配合得当,不费吹灰之力便俘虏了燕王喜,将燕国消灭。

紧接着,王贲又率领大军直奔代国,虏获了逃亡代国称王的赵国公子嘉,完成了彻底灭亡赵国的最后一仗。

霸业从此成

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只剩下了西边的秦国与东边的齐国。

齐王建任用自己的舅舅后胜为相,而后胜却暗中接受了秦国间谍大量的金钱贿赂,不仅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放弃整顿齐国军备,而且还在另外五国被秦国攻打时让他袖手旁观,使秦国顺利消灭韩、赵、魏、楚、燕。

然而唇亡齿寒,此时此刻的齐国,已经是身陷囹圄、孤立无援。齐王建与后胜选择发兵西部边境,企图断绝与秦国的往来以求自保,但却恰好给了秦王一个发兵攻打齐国的理由。

嬴政一边派王贲率领大军从齐国南部进攻,一边又派说客游说齐王建,答应他如果投降就赐予他五百里封地,再加上后胜的劝说,齐王建投降,秦军毫发未伤,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大业最终完成,而王贲也因功被封为通武侯。

急流勇退得善终

历史上许多大将早年时期为国家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但国家安定之后却因功高盖主遭到君主猜忌而不得善终。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其他三位不是冤死,就是客死他乡,只有王翦父子除外。

王翦深知秦始皇生性多疑,早在攻灭楚国之前,他就佯装年老体衰,上书隐退山林,至死不出,将未竟的征伐事业传给了儿子王贲。

王贲深受父亲影响,对于功名利禄也丝毫没有眷恋之心,而是选择明哲保身,在人生的顶峰时刻激流勇退。

公元前219年,天下已定,四海升平。王贲在跟随秦始皇东巡琅琊、海议功德之后,便神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他的儿子王离则继续跟随蒙恬北征匈奴,继续为大秦帝国奔走效劳。

平定六国之后,王氏家族一门两位侯爵,正是光耀门楣的时刻,王翦父子二人却能先后全身而退,毫发无伤地离开权力的漩涡,避免政治斗争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此种智慧,值得后人思考和学习。

中国人有句俗话讲:“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用在王翦父子身上最为合适。

但可惜的是,王贲的军事才华往往被父亲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光环遮掩,但若有心,也必然能够发现他独有的光芒,如同遥远天边的那颗星星,虽不起眼,却难掩其光辉。

标签: 王贲

更多文章

  • 王翦、王贲、王离都在历史上神秘消失,战功显赫的王氏家族怎么了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王贲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王翦、王贲、王离是谁?大家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些人是谁?我如果不提,大家是否都忘记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这些名人?这三位虽说是祖孙三代,但是为我国开阔疆土,大陆统一产生了必不可少的影响,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国土可能还是四分五裂,

  • 魏王魏咎:秦末群雄之一,为了保护百姓免遭秦军伤害,甘愿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魏咎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7月),秦军攻打临济甚急,魏王魏咎见大势已去,于是主动派人向秦军请降,要求秦军不要杀害城内百姓。秦将章邯同意,魏咎于是在开城投降前夕自杀。既然魏咎如此仁义,为何没能复兴魏国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没落贵族

  • 周巿:推举魏咎为王,自己做丞相,赤胆忠心不亚于张良,履历简短!

    历史人物编辑:岁月静好了标签:魏咎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反秦事业遍地开花,自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之后,山东六国迅速开启了复活模式,赵国、齐国、燕国先后独立,但各国不但各自为政,内讧的苗头也已经要压不住了。就在这个时候,国际局势又要增加一个新的变量。天下大势事情要从周巿说起。周巿是魏人

  • 8个异姓王刘邦为何只杀7个?长沙王吴芮怎么躲过一劫?刘邦太厚道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吴芮

    导语:刘邦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他非常喜欢招揽人才。除了跟随自己一起长大发小外,刘邦还陆续招揽了张良、萧何、郦食其、韩信等等各方面的顶尖人才。可是在刘邦一统天下以后,做了一件看似不怎么地道的事情,那就是诛杀功臣。有不少当初跟他一起征战天下的功臣都被刘邦杀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韩信。为什么刘邦在建国以后就

  • 长沙王吴芮凭什么能善终且其王位世袭五代?内敛之人方能福泽绵长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吴芮

    汉·班固《汉书》: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

  • 刘邦对汉初几位异姓王,堪称心狠手辣,为何单独放过了吴芮一家?

    历史人物编辑:文君讲述标签:吴芮

    作为汉初异姓王,吴芮最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吴芮懂得急流勇退,保存了家族实力;其次,吴芮有用,能够牵制百越;第三,吴芮死得早,没有威胁到汉朝的统一。 至于吴芮家族为什么能够屹立不倒,还要归功于吴芮家族的政治嗅觉,以及吴家后代的安分守己。简单的来说,就是既没有站错队,也没有搞事

  • 长沙王吴芮为何没被杀?有个女子影响了他,写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吴芮

    刘邦的八大异姓诸侯王中,只有吴芮没有被杀,为什么吴芮没有被杀?一般认为是因为吴芮行事低调。他不像韩信那样,出入都有军队,轰轰烈烈,非常辣眼睛。也不像陈豨那样,随时都有上千辆的车队,前呼后拥。他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兵送给了刘邦的堂兄,又把自己的封地送了一大片给刘邦的子女,让刘邦觉得这个吴芮很懂事,对他很

  • 为什么长沙王吴芮死后四百多年不腐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吴芮

    三国时期,一个吴国人途经寿春时遇到了一位军官。吴国人看了军官几眼,脸上立刻显出惊讶的表情。军官不解其意,忙问吴国人是何缘故。吴国人拱手道:“在下失礼,是因将军容貌与一个人特别相似!”孙权剧照军官呵呵一笑问:“何人?”吴国人回答说:“长沙王吴芮,只是将军比他稍矮稍胖一些。”这回军官一脸诧异:“吴芮乃在

  • 吴芮为何成为异姓诸侯王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人?因为有高人在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吴芮

    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唯一没有被灭的就是长沙王吴芮。那么,吴芮为什么会成为特例呢?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人在为他出谋划策。这个人是谁呢?刘邦之所以要杀异姓诸侯王,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个个独霸一方,手中兵强马壮。刘邦担心,这些异姓诸侯王们会拥兵自重。特别是因为刘邦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的儿子刘盈性格荏弱,将

  • 刘邦称帝后册封八大异姓诸侯王,为什么只有长沙王吴芮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吴芮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在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天下的战争中胜出,开创了奠定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根基的汉朝。在此过程中,刘邦得到了很多异姓诸侯王的拥戴和支持,最终顺利登基称帝。刘邦为了酬谢支持他的异姓诸侯王,对他们进行了大肆册封,赐予肥沃的土地和极高的权势地位。然而汉朝建国还没几年,刘邦却一反之前对异姓诸侯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