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对汉初几位异姓王,堪称心狠手辣,为何单独放过了吴芮一家?

刘邦对汉初几位异姓王,堪称心狠手辣,为何单独放过了吴芮一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君讲述 访问量:3748 更新时间:2024/1/11 6:44:05

作为汉初异姓王,吴芮最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吴芮懂得急流勇退,保存了家族实力;其次,吴芮有用,能够牵制百越;第三,吴芮死得早,没有威胁到汉朝的统一。

至于吴芮家族为什么能够屹立不倒,还要归功于吴芮家族的政治嗅觉,以及吴家后代的安分守己。简单的来说,就是既没有站错队,也没有搞事情。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嬴政在巡游期间病故,秦二世胡亥和赵高联合谋朝篡位,此后秦二世得以继位。因为秦朝对百姓的压迫过大,百姓过得苦不堪言。再加上六国旧贵族,此时也是蠢蠢欲动,都在准备复国。

所以最终,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各地诸侯豪强纷纷起事。而吴芮就是众多响应者当中,一个普通的秦朝县令。而且,据史书记载,吴芮还是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秦朝官员。

不过,相对于那个普通的县令身份来说,吴芮的家世确实很不凡。据说吴芮的先祖,就是那位曾经在春秋后期,一度称霸天下的吴王夫差。可惜后来夫差被勾践打败,吴国也被越国吞并。从那时开始,吴芮他们家这一支,就逃到了楚国,这才得以幸存下来。

在整个战国时代,吴芮他们家,好像都没有想过复国之类的事情,反倒是在楚国这边扎下了根,成了楚国的官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吴芮出生的时候,其实是以楚国人的身份出生的。

再之后,吴芮逐渐长大,因为家学的关系,熟读《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对于吴家人来说,这两本书或许不单单只是两本兵书,更是和他们的家族历史息息相关。当年写下《孙子兵法》的孙武,曾经是吴国的将领,而且还是吴国走向强大的关键人物。至于吴起,则是后来楚国能够逐渐壮大,继而灭掉越国的关键人物。

等到吴芮长大成人之后,这时候就已经是秦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了。到了秦朝,年轻的吴芮凭着自己的学问,顺利入仕,最后成了秦国的县令。而到了秦朝末年的时候,正是凭着这层身份,吴芮顺利起兵,成为了起义军当中的一个领袖。

再后来,吴芮率领的这支起义军逐渐壮大之后,就转而投奔了项羽。此后两年里,吴芮一直在项羽麾下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所以项羽入主咸阳之后,直接将吴芮封为衡山王。项羽当时之所以要册封吴芮,除了吴芮战功确实很大之外,恐怕也有借助吴芮的吴王后人身份,想要更好统治江南的打算。

但项羽没想到的是,后来没过多久,吴芮就被张良策反,转投了刘邦那边,还被刘邦封为了长沙王。如此一来,吴芮非但没能成为项羽的助力,反倒是成了项羽最大的一个敌人了。

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之战当中,项羽战败,最后自刎于乌江之畔。此后,刘邦正式登基,汉朝就此开国,而吴芮也就此成了汉朝的长沙王。当时汉朝一共有八个异姓王,吴芮的地盘在最南端。他的地盘未必是最富庶的,但地盘的面积却是最大的一个了。

不过,就在西汉开国之后不久,吴芮便无疾而终。不得不说,吴芮去世的时间,真的是很巧。如果再早一点,吴芮家族很有可能赶不上刘邦分封的机会。而晚去世几年的话,说不定就要成为刘邦削藩针对的敌人了。

吴芮死后,长沙国由吴芮的儿子吴臣继任,后来一直传到了汉文帝在位后期。最后一任长沙王无子而终,所以长沙国就被汉文帝封给刘邦的后代。虽然封国没了,但吴芮其他的旁系后人,还是在世的,而且后来也没有被老刘家针对。这样的结果,相比西汉初期其他几位异姓王来说,简直是不能更好了。

以上这些,就是吴芮简单的生平。接下来,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刘邦当时对其他几位异姓王,都堪称心狠手辣,为什么唯独留下了吴芮呢?

通过吴芮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吴芮得以善终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懂得急流勇退,保存了家族实力。

之前策反吴芮的张良,不愧是吴芮的好兄弟,自己功成身退之后,也不忘了教导好兄弟保命之道。张良告诉吴芮,刘邦希望江山能够一直在刘家人手里,但是刘家人的实力不足以维护天下。

刘邦认为异姓王始终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不过是因利而聚,如果产生野心,也会反噬刘家,所以刘邦一定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消灭异姓王。如今之计,只能向刘邦证明自己没有野心,也没有实力,才能保护自己一家老小。

正是因为张良的这番指点,所以接下来,吴芮马不停蹄地做了三件事。

第一,吴芮将部分封地送给刘濞,以及部分军队送给刘贾,这样一来,他自己的实力明显削弱了,这也就等于向刘邦证明,自己已经没有实力搞事情了。

第二,吴芮自请攻打百越之地。百越之地实力不弱,百越王赵佗始终不肯归顺,一直是刘邦的心腹大患,这样刘邦就知道,自己还有用处,并且很忠心。

第三,吴芮让自己的第五个儿子吴元,带着家眷回到老家生活,也就是变相做了人质。

不得不说,吴芮为了保命真可谓用心良苦。

做好了这一切,吴芮终于功成身退,和妻子双双泛舟湖上,万事俱休。根据史书记载,吴芮和妻子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双双无疾而终。

夫妻一起无病无灾地死去了,这绝对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过后世史学家也有人猜测,或许当时父亲两人并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借着死去为名,就此远遁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天下太平了,孩子们的路也安排好了。夫妻二人过着闲云散鹤的生活,实在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至于说吴芮家族为什么能够屹立不倒,这个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作为吴王夫差的后人,吴家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的祖上,已经经历了世上各种荣耀,见惯了各种浮华。所以,吴家并不是太过在意那些虚名,知道所谓的权力,所谓功名利禄,不过都是过眼云烟。所以吴家教导孩子的时候,难免就会带上一些这样的思想。

这一点,从吴家人在战国时代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一二。当时吴国刚灭亡没多久,如果吴家想搞事情,其实还是很有条件的。但在整个战国时代,吴家人都没有主动站出来,要给吴国复国。这就证明,吴家对这方面没什么兴趣。

所以,到了吴芮这一代,吴芮也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很好。在吴芮的教导下,吴芮的后人们很清楚,自己要好好发展长沙国,不要搞事情,不要轻易站队,免得惹祸上身。

正是因为吴家人后来从不搞事情,从来没有参与过西汉高层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情。所以对于这样的吴家,老刘家自然也不好主动针对,更不会对吴家大下杀手了。

至于说最后除掉了吴家的封国,这只能说是权力欲作祟。说到底,老刘家还是希望,天下能在自家人的掌握当中,如今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再解决一个异姓封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对于吴家的后代来说,这个结果,也未必就不好。至少自此之后,他们无需在面对那些权力斗争,可以好好活下去。相比活下去,所谓的权力和地位,似乎也不过如此了。

标签: 吴芮

更多文章

  • 长沙王吴芮为何没被杀?有个女子影响了他,写一首诗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吴芮

    刘邦的八大异姓诸侯王中,只有吴芮没有被杀,为什么吴芮没有被杀?一般认为是因为吴芮行事低调。他不像韩信那样,出入都有军队,轰轰烈烈,非常辣眼睛。也不像陈豨那样,随时都有上千辆的车队,前呼后拥。他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精兵送给了刘邦的堂兄,又把自己的封地送了一大片给刘邦的子女,让刘邦觉得这个吴芮很懂事,对他很

  • 为什么长沙王吴芮死后四百多年不腐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吴芮

    三国时期,一个吴国人途经寿春时遇到了一位军官。吴国人看了军官几眼,脸上立刻显出惊讶的表情。军官不解其意,忙问吴国人是何缘故。吴国人拱手道:“在下失礼,是因将军容貌与一个人特别相似!”孙权剧照军官呵呵一笑问:“何人?”吴国人回答说:“长沙王吴芮,只是将军比他稍矮稍胖一些。”这回军官一脸诧异:“吴芮乃在

  • 吴芮为何成为异姓诸侯王中,唯一得以善终的人?因为有高人在身边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吴芮

    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唯一没有被灭的就是长沙王吴芮。那么,吴芮为什么会成为特例呢?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人在为他出谋划策。这个人是谁呢?刘邦之所以要杀异姓诸侯王,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个个独霸一方,手中兵强马壮。刘邦担心,这些异姓诸侯王们会拥兵自重。特别是因为刘邦年纪已经很大了,他的儿子刘盈性格荏弱,将

  • 刘邦称帝后册封八大异姓诸侯王,为什么只有长沙王吴芮能够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吴芮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在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天下的战争中胜出,开创了奠定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根基的汉朝。在此过程中,刘邦得到了很多异姓诸侯王的拥戴和支持,最终顺利登基称帝。刘邦为了酬谢支持他的异姓诸侯王,对他们进行了大肆册封,赐予肥沃的土地和极高的权势地位。然而汉朝建国还没几年,刘邦却一反之前对异姓诸侯王们

  • 刘邦杀尽异姓王,为何独留长沙王吴芮?刘邦:吴芮太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吴芮

    一日,吴芮赴刘邦酒宴,席间两人推杯换盏,喜笑颜开。刘邦突然发问道:“可有啥心愿未圆,我定满足你。”吴芮听后,冷汗连连,三思后回道:“臣眷念故土,想告老还乡。”吴芮话音刚落,刘邦就眉开眼笑,当即表示,一定让吴芮心随所愿。这刘邦为何对吴芮想要告老还乡这事如此开怀呢?这还得从刘邦打天下时开始说起。话说刘邦

  • 项庄舞剑为何无功而返?是他的狂妄自大,将天下都拱手让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马姑娘标签:项庄

    大家都知道一代楚霸王因为自视清高,就将成为历史的失败者。与刘邦的生死一战,败的十分的惨烈。最后因为无颜面对天下人最后选择了在乌江边上一刀解决了自己。也许失败的并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刚愎自用的性格。和受不了失败打击的性格。如果放在现在这就是非常严重的情绪病和心里失衡。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良将却不适合为帅

  • 面对带兵的赵高之婿阎乐,胡亥向他发出了古代版的灵魂三问

    历史人物编辑:刘中华标签:阎乐

    地点:咸阳城皇宫中,自从李斯被赵高给搞定之后,大秦帝国的政权就产生了质变。现在的赵高在大秦可谓是一手遮天,所有事情无论大小全部由他决定。有一次,赵高为了试探朝中大臣是不是都听他的,于是设计演出了这么一幕。指鹿为马赵高牵了两只鹿上朝,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二世一看,哎,不对哟,这不是鹿吗?难道自

  • 为什么“阎乐之祸”令刘备非常害怕?大汉王朝有这种事情发生吗?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阎乐

    我们都知道,刘备之所以称“汉中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称王的名义,这就是《汉中王劝进表》,在这篇文章中有马超、诸葛亮、关羽、张飞等120名蜀汉大臣联名拥戴。细读《汉中王劝进表》,其中提到一个叫“阎乐之祸”的名词,原文这样写道:臣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夙夜惴惴,

  • 会稽郡守殷通已经决心反秦,还同项梁商议,为何项梁要派项羽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殷通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朝会稽郡守殷通邀请名士项梁议事,商议起兵反秦。可项梁却命侄子项羽刺杀殷通,自己当了反秦义军的首领。既然殷通已经决定反秦了,为何项梁还要杀他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秦朝郡守殷通出身不详,不过从他于秦二世元

  • 秦朝郡守殷通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反秦立场,项氏叔侄为何非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沐子时尚的笔记标签:殷通

    当初,项羽也就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仅身长八尺,而且力大无穷,能举起青铜大鼎。因此,吴中当地的年轻人无不对他畏而惮之,绝对属于偶像级别的大人物。某一天,项羽看到了始皇帝的仪仗队,在其发出一声“彼可取而代之”的同时,在秦帝国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近五十岁的刘邦也在看到始皇帝仪仗队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