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范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的范雎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顾晓雅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4/2/14 14:22:20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博学善辩的奇才叫范睢,家里条件差,却总想着出人头地,他打算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游说魏,谋求一官半职,为国效力,施展满腔抱负。

苦于没钱没关系,找不到门路接近魏王,满腹经纶的范睢只能退而求其次,拜在中大夫须贾门下,成了一个小谋士。一次,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睢随行,这次出国埋下了祸根。

齐王听说范雎才华出众,十分欣赏他,就私下送给他“金十斤及牛酒。”范雎知道自己在大使团里职位卑微,于是“辞谢不敢受”。

上司须贾听说了这件事,醋意大发,认为范雎一定偷偷把魏国的军事秘密告诉了齐王,要不然咋会赏赐他如此贵重的礼物呢?

须贾命令范雎只能收下酒肉,将黄金退还回去。回国后,余怒未消的须贾来到相府,把范雎接受齐王馈赠的事儿相国魏齐添油加醋做了汇报。

魏齐勃然大怒,这简直是吃里扒外啊!于是派人把范雎抓起来,一顿乱棍毒打。范雎没做亏心事,当然死不承认,也不讨饶,魏齐气急败坏,命人往死里打。

魏齐和宾客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着棒子肉鼓交响曲。又一轮毒打,范雎肋骨被打断好几根,牙齿满地都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范雎忍受剧痛,心中暗想:这么硬撑下去,非死不可,不能这么白白送命啊,于是心生一计——装死。魏齐命手下把范雎拖到了院子一角的厕所,叮嘱座上宾客小解的时候,盯着点儿范雎,看他是装死还是昏死。

为了讨魏齐的欢心,这些醉醺醺的宾客来到厕所,轮番在范雎身上便溺。范雎忍受着肉体上的剧痛和精神上的摧残,咬紧牙关,一动不动,宾客们纵声狂笑,扬长而去。

范雎此刻对留在厕所看守的人说,希望他放过自己,会得到重金回报。看守是个财迷,当时就心动了,于是向魏齐谎报,说范雎已经死了,丢在厕所会影响环境卫生,应该拖到荒郊野外喂狼。魏齐喝得迷迷糊糊,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范雎得以活命,魏齐后悔了,打算把范雎请回来。有个叫郑安平的人出手相救,把范雎藏匿起来,改了姓名,对外宣称叫张禄。

秦赵两国的战争一触即发之际,“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赵括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秦昭王采用了范雎谋划的反间计,使赵王以纸上谈兵的草头将军赵括取代了能征惯战的大将廉颇。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范雎:大秦丞相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范雎

    一饭之恩必尝,睚眦之怨必报。这句话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范雎,虽然他跟商鞅张仪,并列秦国顶级经理人,可是阅读这个人的事迹发现他干的都不是好事,除了提出一个远交近攻之外,也没有见他对大秦帝国作出什么重大的突出贡献,人家商鞅好歹能够变法强秦,张仪人品再怎么受人家诟病,但他毕竟也曾经帮助秦惠文王击退山东

  • 范雎为秦国立下了这么多功劳,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范雎是个小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范雎

    范雎和张仪一样,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文王时期,张仪积极采取连横事宜,以此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免去了大祸。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然而和张仪相比,后人对范雎的评价却并不高,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一个小人。那么范雎真的是小

  • 青云直上的一代权相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范雎

    秦国在执行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三座城池,前264年至前259年,向韩国出兵,先后攻占了少曲、高平、陉城、南阳、缑氏、蔺、野王等大小城邑几十座。就这样,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王信任。有一次,范雎在向秦王上书的时候说:“我听说,现在在齐国,国

  • 秦昭襄王尊宠范雎,称他作叔父,范雎最后为何要主动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闲来唠史V标签:范雎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

  • 汉代端午纪念过好多人,为何最后只纪念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财子历史标签:屈原

    时至今日,只要提起端午,大家都会想到屈原,端午与屈原算是划上了等号。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端午的起源是众说纷纭,到底是怎么出现,纪念谁的,历来都有不同说法。“端午”这个名称,也是在汉代定下来的。先秦时期,人们注意到,到了农历五月,天气已经很炎热,各种虫蛇病毒都开始大肆活跃,人们极容易生病,故而逐渐兴起

  • 屈原并非楚国土著,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屈原

    在我们的观念中,爱国诗人屈原是战国楚国王族,地地道道的楚国人。实际上,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屈原其实并非地地道道的楚国人,而是一个我们鲜为人知的古国的后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在历史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比楚国还要强古老和强大的古国——庸国。据历史学家考证庸国在夏商时期,已经是一个

  • 渔父大哥,咱能别逼屈原大夫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屈原

    《渔父》这篇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篇文章主要是展示了屈原两种想法的激烈斗争,最终内心不愿向黑暗屈服的想法占了上风,屈原为了追求内心的节操不被污染而毅然投江的故事。但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还是忍不住要问:难道屈原真的不是被渔父逼死的吗?!为了形象地展示一下我的感觉,我做了这个图表示一下

  • 屈原姓氏是什么,其实他不姓屈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屈原

    姓氏起源于早期氏族公社时期,在母系氏族时期,女为主,姓是“女”旁,寓意姓子由女从生,可以看出姓在母系氏族时期为主要符号,而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从黄帝以后到西周初始近一千多年的时期内,姓已逐步变得可有可无,氏是一个人的主要称谓符号。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

  • 口口声声说怀念屈原你还记得这些经典吗

    历史人物编辑:动漫小王国标签: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涉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

  • 打好高中语文基础62:屈原《离演技》

    历史人物编辑:潮哥去哪吃标签:屈原

    每一道题,都是壹得老师亲自甄选。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 涕:鼻涕B.固前圣之所厚 厚:与“薄”相对C.宁溘伤以流亡兮 溘:突然D.忍尤而攘诟 攘:抵抗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B.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