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楚庄王善于隐藏实力、韬光养晦、察言观色、以静制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他对内表面不问政事,却暗中察辨忠奸,采取对策,他重用伍举、苏从、孙叔敖等忠臣,重视本国经济发展,增强国力。使周边的小国臣服,在对强大晋国战争中取得了大胜,又灭掉萧国,迫降宋国,最后征服黄河地区,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上关于楚庄王有许多典故例如有“因猎求士”、“一鸣惊人”等等。
因猎求士
楚庄王非常喜欢打猎,荒于朝政,他的夫人樊姬劝阻他不要沉迷于打猎,始终不听。樊姬没有办法了,决定以不吃肉的方式来抗议。这才使楚庄王醒悟,改过自新,勤于朝政。楚庄王时常称赞虞邱子的贤德。樊姬说虞邱子不算得是忠臣,他做丞相十多年,没有保举过外人,只提拔自己的近亲。这句话被虞邱子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于是就把孙叔敖举荐上来,正是这个孙叔敖辅佐楚庄王称霸中原。
一鸣惊人春秋时期,秦国打败晋国以后,进入了十几年的相对和平时期,此时楚国的国力在逐渐的增强,出现了楚国想跟晋国争霸中原的野心。在楚庄王刚刚即位时,国内形势比较乱套,政局不稳,晋国趁机把楚国的附属国给拉拢过去了,楚国大臣们很愤怒,都怂恿楚庄王出兵晋国争霸天下。
此时的楚庄王,正在韬光养晦,表面上是打猎寻欢喝酒作乐,全然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庸庸碌碌的竟然过了三年,而且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有个叫伍举的大臣,冒死进谏楚庄王,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有大臣苏从冒死进谏,楚庄王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更加信任谏臣了,把在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在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边发展生产,一边招兵买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没过几年,打败了宋国和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这是楚庄王有点得意忘形了,想灭掉周朝称霸天下。王孙满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此后,楚庄王又在公孙敖的辅佐下,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使楚国更加强大起来,终于打败了中原霸主晋国。从此以后,一鸣惊人就成了楚庄王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