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榜:春秋五霸谁应居首?楚庄王名副其实,宋襄公靠仁义上榜

揭榜:春秋五霸谁应居首?楚庄王名副其实,宋襄公靠仁义上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今人说史 访问量:252 更新时间:2023/12/11 4:49:54

春秋五霸都有谁?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另一种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管是哪一种,有三个人物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就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笔者更赞同第一种说法,在下文中也采用第一种说法,对春秋这五位榜上有名的霸主进行分析排名。

第一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楚庄王是出现较晚,但是实力最强的一位霸主。或许有许多人认为,齐桓公才应该排第一。实则不然,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主要依靠他麾下的大臣们,尤其是千古名相管仲。管仲对齐国实行改革,同时注重发展经济,才使得齐国的国库日益丰盛,国力逐步强大。

相比之下,楚庄王是一个自身实力比较强的君主。他初登君位时,玩世不恭,还不允许其他人进谏,表面看来,这个人似乎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实际上,他只是蓄势待发。他的玩世不恭,实则是暗中观察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以及那些敢于拼死直谏,效忠自己的忠义之士。

时机一旦成熟,他立马脱下了玩世不恭的外衣,成了一位胸有天下大业的君主。他雷厉风行,外除戎狄,内平斗越椒叛乱,顺便还去洛阳转了一圈,来了个“问鼎中原”,何其霸气?在邲之战上,成功打败了晋国,确定了自己的中原霸主之位。

第二名:最早霸主齐桓公

齐桓公为何不能排在第一位,前面已经简单说过。他能够成为霸主,更多的是依靠麾下的大臣们齐心协力的辅佐。当然,齐桓公肯定也有自己的远见和眼光,否则也不能够辨别哪些政策应该推行实施。

齐桓公下面的谋士,最有名的就是管仲。齐桓公的聪明之处,也是他成就霸主地位的基础就是能够全心的信任管仲这个人才。不怕老大没文化,就怕老大没文化还不听有文化的话。齐桓公虽然不是什么胸有大志的君主,但是却十分愿意听管仲的话。可以说,他将整个齐国交给了管仲去管理。

多亏了管仲忠心耿耿,并且有远见卓识,齐桓公又十分信任,所以才成就了齐桓公最早春秋霸主之位。虽然许多资料都认为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笔者认为,他主要靠的是管仲、鲍叔牙、隰朋等人的忠心辅佐,自身实力和努力上进方面,他比不过楚庄王。

第三名:流落霸主晋文公

晋文公因为被继母骊姬陷害,在晋献公死后,就被迫流落在外。大约辗转各国之间十九年,他才终于等到了机会,重新回到晋国,并成了晋国的国君。晋文公登上国君之位以后,就整顿内政,修复与秦国关系,并与秦国达成了“秦晋之好”。

他降低农业税赋,大力发展生产,同时,训练士兵,增强作战能力,为后续城濮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他任人唯贤,也因此得到了狐偃、赵衰、魏武子等人的辅佐。在城濮之战中,他表面感念楚国当年的相助之情,实际上则是骄兵之计,成功地打败了楚国大将成得臣。这一战,也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虽然也是英雄人物,但是比起发奋自强的楚庄王和早年霸主齐桓公,他还是弱了点,因此,当位居这两人之后,排榜第三。

第四名:励精图治的秦穆公

秦国在春秋初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并且没有齐国、楚国、晋国的优越地理位置,但是历代国君都比较努力,也就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初具规模。这时,秦穆公也开始渐渐有了称霸之心,毕竟霸主位置至高无上,任谁都想过一把瘾。

秦穆公采用的策略就是寻访贤臣。功夫不负有心人,秦穆公在苦心寻找,谦虚求教之下,成功寻得两位对秦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才,一位是百里奚,另一位就是蹇叔。在蹇叔的建议下,秦穆公实行德政和法治同时进行,树立国家威望。

但是,秦穆公有点急于求成,有一次不听百里奚和蹇叔劝说,想去偷袭郑国,结果没有偷袭成反而被埋伏的晋军给偷袭了。最后,全军覆没,秦国可谓元气大伤。

后来,秦穆公重整军士,向西征服了西戎部落,称霸西方,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领土,也为秦国后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五位:仁义君主宋襄公

若说这五位霸主中哪个水分最大,笔者觉得就是宋襄公。不过,在春秋和后代的历史中,从人们尊崇的思想和道德礼法上来看,又觉得宋襄公确实也应该入春秋五霸之榜。

宋襄公最成功的一次作战,也是运气好。在齐桓公病逝后,齐国内乱,几个儿子抢国君之位,打得不亦乐乎。当年,齐桓公曾经将公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让宋襄公关键时刻能够辅佐公子昭。看着齐国内乱,宋襄公就出兵伐齐,表面目的是帮助公子昭,实际上是想公子昭上位后能够许诺自己好处。

当时的齐国可是大国,宋襄公并没有把握能够取胜。想着,打不赢就跑。不过,运气真好,当时齐国内耗过重,宋襄公到了之后轻而易举就平定了叛乱,成功辅佐公子昭登上了国君之位。

经过这次成功,宋襄公也有了当霸主的心。他可谓是春秋五霸当中打仗最讲道德的一个。不过,战场上讲道德,结局往往很惨。历史上有名的“让对方渡过河再打”,就是宋襄公对待楚军作战时的想法。也正是这个仁义之心,宋国败给楚国,而且败得很惨,最后宋襄公抑郁而终。

宋襄公的霸主之位,主要是靠着仁义之名,后世或许对其有所感慨,在霸主之席上为其留有一位。若论作战治国,宋襄公都远不及上面四位,甚至也比不上吴王和越王。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

标签: 楚庄王

更多文章

  • 一鸣惊人楚庄王:若无必胜的把握,则需尽心韬光养晦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是十分混乱的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场,虽名义上是周天子统治,实则真正的掌权者早就是各地强势的诸侯国;所有的小国都不敬周王朝,只会选择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作为强国的楚国,一开始便是被依附的对象;在南方,楚国可以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可惜自从周王室迁都开始逐步衰败后楚国的历任国主的运气都不太好,从奉行

  • 春秋时期成公贾谏言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子酱妹标签:楚庄王

    我们知道楚庄王作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可以说为楚国发展建立了很多奇功。但是相信有一段故事是朋友们不太了解的,那还是楚庄王登基的前3年,他整日里饮酒作乐不思进取不理朝政,可以说一点建树也没有。楚庄王对于臣子的谏言也不采纳,更听不进去,并扬言凡是敢进谏的都会被处死。于是宫廷上下乱成一锅粥,对于愚顽国君都

  • 一位理工女看楚国称霸,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楚庄王

    大家好,我是与君共鸣,一个正恶补人类文明历史的理工女。希望我的作品能将我的所学、所感、所悟分享于你,能“与君共鸣”!从一位理工女看晋国崛起,晋文公重耳称霸春秋:现实意义深刻一文中我们也已经知道,楚国,秦国,晋国是春秋时代的Top 3。城濮大战的胜利,奠定了晋国的春秋霸主地位。但作为前三之一的楚国,怎

  • 「春秋故事」郑襄公-兄弟郑国七穆,肉袒牵羊迎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楚庄王

    郑灵公因为分鳖而食的事情被杀后,郑国大夫们本来想立郑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为国君。公子去疾推辞道,“郑穆公现在还有十二个儿子在世,若立贤者,我无德无能;若立长者,长兄公子坚还没说话呢,我哪敢抢先。”于是众大夫立郑穆公的庶长子公子坚为郑国国君,是为郑襄公。郑襄公继位后,感谢公子去疾的谦让,便想立公子去疾为

  • 楚庄王问鼎是一场有预谋的试探!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后重用大批贤臣辅佐,国力日渐昌盛,隐约有争霸天下的意思。我光北哥演技绝对一流这一年,楚庄王伐陆浑一带的戎国,得胜归来,在周朝的边境阅兵,想要用来吓唬周天子,与周朝分治天下。周天子命大夫王孙满问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会问那传世的九鼎的大小和重量。王孙满对曰:“九鼎过于巨大,加之年代久远,重量无

  • 楚庄王 韬光养晦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楚庄王

    楚人出自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主要是指楚族直系之祖先,楚族的先民组成其实是多元化的,在黄河、长江流域自远古以来长期的交往和融合中,形成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统称为楚族。有学者认为楚族为苗蛮族,郭沫若说:“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楚先民以凤为图腾,认为凤是一种神鸟,是火王的神灵,是祝融的化身,故认为凤的本领神

  • 楚庄王为何要打听九鼎的轻重大小

    历史人物编辑:一颗小土豆标签:楚庄王

    #风船计划2.0#从公元前613年的“秋七月,有星学入于北斗”,中原开始大乱。七年之内,各大诸侯国的国君们,挨个儿死掉了。公元前613年,齐国君主齐昭公病死。同年底,太子舍继位齐国新君。不久,被齐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刺杀而死。公子商人自立为君,是为齐懿公。公元前611年,宋国君主宋昭公外出打猎时遇刺,

  • 卢卡库在国家队大杀四方 切尔西是不是可以考虑召回楚庄王了

    历史人物编辑:广西大城小事标签:楚庄王

    说实话,卢卡库在欧洲预选赛中的表现确实是非常出色,大杀四方,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你这是要把他召回切尔西,让他去替换谁啊?切尔西的锋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啊!说卢卡库在国家队能踢正经中锋,但是在俱乐部就喜欢踢边锋,这也太夸张了吧!人家是职业球员,不是你家的保姆,你指望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都一模一样吗?再说了

  • 楚庄王为什么要杀熊山君?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楚庄王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向来不被中原的士人所欣赏,于是,楚庄王有个很丧的弟弟,叫熊山君。楚庄王家族最后有个霸业是给熊山君弄得,可不是给太史公《史记》写的熊山君故事所依靠的农耕之术、黄牛骑射。而是在发动赵政报仇前,把熊山君手下的三十六位士人给杀了,既然拿了他们的命,对抗熊山君恐怕要用些别的方法了。

  • 楚庄王安定内乱后北上争霸,而晋国不断衰落,故楚庄王敢于问鼎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时代,周天子衰微已久,相较之下,当时的楚国实力鼎盛,甚至一度越过晋国称雄四海,庄王志得意满,意在天下。《左传》记载:“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熊旅,芈姓熊氏,先秦时代楚国历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