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楚庄王为何强大?不掠夺他人领土、不欺软怕硬!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楚庄王为何强大?不掠夺他人领土、不欺软怕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土家小伟伟 访问量:2324 更新时间:2023/12/20 18:07:18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楚庄强大?不掠夺他人领土、不欺软怕硬!】春秋时期,郑国交好晋国、与楚国发生某些纠纷。楚庄王伐郑,鏖战三个月,攻入郑都。郑襄公袒臂出降,请求谅解。楚庄王大度地回应说:“这事归根结底要怪您手下一些缺德的臣子出言不逊、行为不端(不怪您)。我既然已经见到您的玉面,自然要给您面子,您不必如此。”于是,楚庄王指挥楚军撤退,放弃占领郑都的土地。

楚国的将军子重不服:“咱们驱驰数千里前来伐郑,阵亡好几个大夫,士卒伤亡更是不计其数,终于攻进郑都,却不占领郑国的土地,这怎么行?”楚庄王说:“郑国已经认输、宣告服从楚国,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应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假如我们得寸进尺,掠夺别人的土地,就是居心不良!而假如我用这不良的居心误导广大楚人、给其他诸侯树立坏榜样,灾祸很快就会报应到我自己身上了!”

不久,晋国救援郑国的军队抵达。楚庄王下令迎战。楚将子重劝庄王避战:“晋是大国。我们楚军人困马乏,不要轻易言战为妙,逃吧!”楚庄王反驳:“假如我们欺软怕硬,对待弱小加以威慑,遇见强敌就躲避,让全天下的人怎么看我们?楚,如何在天下立足?”他亲临战场一线,擂鼓指挥,激励士气,竟打得貌似强大的晋军一败涂地。晋国的败兵争相扒船逃撤,以致许多人的手指都被砍下。

楚庄王见状,叹道:“哎,我们两个诸侯交恶,凭什么让这些老百姓受难?”当即鸣金收兵,主动放晋军离开。无可否认,楚庄王的“仁义”,建立在实力、自信胜利的基础上。不过,楚庄王懂得强占他人领土的危害性、拒绝掠夺他人的土地,确实比某些人睿智得多。(注:配图为1990年代经典历史剧《东周列国》剧照,来源网络。)#历史[超话]#

标签: 楚庄王

更多文章

  • 爱姬被手下将士非礼,楚庄王并未惩罚手下,多年后才知道他的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楚庄王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一个时代,而很多的成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之中,楚国的历史可以说横贯春秋战国,楚国本身只是偏居南方的被人看不起的蛮夷,楚国想要参加周王朝却被人直接连大门都不让进。为此楚国一气之下干脆自立为王,从此楚国从南方蛮夷一跃变成强国,而楚国的崛起还

  •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为什么没有灭掉实力差他很多的周王室呢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随着西周王室的衰弱,各诸侯国纷纷争霸,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加,争霸成为了春秋的政治主题,在各路诸侯中,楚庄王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周室代之的趋势。但楚国最终也没有能灭掉实力远不如他的周室,反而在楚庄王逝世之后,楚国实力一度一落千丈,人认为这是因为楚庄王有问鼎中原的

  • 楚庄王伐庸之后进行大规模人事变动进行晋楚争霸,在邲之战获胜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汪洋标签:楚庄王

    年轻的楚庄王究竟是雄主还是庸主?大多数沉默的朝臣心里恐怕是没有答案的。但伍子胥的祖父、大臣伍举或许从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闲”的姿态中猜出了两分意思——东服扬越、北伐郑国。这不就是自熊渠以降,楚国历代先王孜孜以求的目标吗?年轻人志存高远,难能可贵。可庄王毕竟年轻,看着他日日纵情酒色,伍举

  • 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除了鸿门宴,还有楚庄王的“绝缨之宴”

    历史人物编辑:苏小米观影标签:楚庄王

    如果评选上千年来最著名的酒宴,排名第一的无疑是鸿门宴。那么,排名第二的是哪个?答案是:楚庄王的“绝缨之宴”。1、“绝缨之宴”的经过鸿门宴在《史记》中有记载,而“绝缨之宴”正史中并未有记载,首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是成于西汉的杂史小说集《说苑》。大体经过如下:楚庄王夜宴群臣,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被吹熄。

  • 晋文公之孙,楚庄王霸业的终结者,竟掉入粪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楚庄王

    导读: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晋文公是当时北方大国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曾经一度称霸,后来他的孙子——晋景公也曾攻败楚国成为楚庄王霸业的终结者,但是作为春秋时期一位颇有政绩的君主,晋景公的死法却非常特别,他竟然是掉进粪坑被呛死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不服就打,服了就算了”,楚庄王的仁义之举均为政治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这是“春秋五霸”组合版本之一。其中,以“仁义”著称的宋襄公争议颇多。单就“仁义”而言,楚庄王似乎并不逊色于宋襄公。孔子曾为其义举大唱赞歌——“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史记》中记叙了楚庄王多例的仁义之举,明显有别于他先祖随意征伐,还耍流氓说道“我蛮夷

  •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什么会拜倒在楚庄王的石榴裙下?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国内的贵族会经常拜访,不停地在古人家里表示诚意。比如晋文公,就跟着任伯年去求吊钟国的单于:“此必借我国之力以与邻国联姻的盛举也。”晋国史料以此为始,辅佐晋文公灭楚。楚庄王也把“国之力者,以诚为先”挂在嘴边,说楚献公已经老矣,身体或许不大好,要求晋献公去照顾他。晋献公答应了楚献公,

  • 楚庄王的绝缨之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帝王气度!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平定鬭越椒之乱,心情大好,乃大宴群臣,所有文武大臣,都来赴宴,取名“太平宴”!这场酒一直喝到晚上都还没尽兴,楚庄王下令点蜡烛继续喝,而且命自己宠幸的许姬给各位大人们倒酒,突然有一阵怪风吹过,有一个武将喝多了,趁黑暗中去搂这个许姬!许姬拔了此人的冠缨,就是帽子上的带子,来到楚庄王那里悄悄的说:“

  • 历任楚王拥有开疆拓土赫赫武功,“春秋五霸”却是楚庄王,凭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海晓舟标签:楚庄王

    在各国掐架如同家常便饭的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齐桓公、晋文公因为出色的才能和很高的威望基本上没有争议,其实楚国也有一位国君榜上有名,他的争议也很小,那就是楚庄王。 在春秋,虽然楚国国力比较强大,但是在中原各国眼里,对楚国有隐隐的瞧不起,都认为他们是蛮夷之国,但是楚庄王却成为五

  • 为什么说楚庄王称霸春秋,长远来看,未必是件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在决定晋楚霸权转移的郫之战中,晋国有机会不打此仗,维护霸主尊严。为立功业,皆欲伐楚,而两国实力相差无几。金国即便打赢了城濮之战,也是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优势。但在毕之战之前,这一切都不在晋国手中。郑国被楚国打败投降,让晋国失去了天时。急忙渡河迎战楚军。大帐内不和,主帅荀林甫经验丰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