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庄王从三年不飞到饮马黄河,扮猪吃老虎就数他最牛

楚庄王从三年不飞到饮马黄河,扮猪吃老虎就数他最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依伊文史社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3/12/22 1:58:28

“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在齐桓、晋文的光环渐趋黯淡的时代,一个慧心巧谏的臣子,一个心领神会的君王,造就了君臣之间的千古美谈,也成为了楚庄王位列春秋五霸的起点。

但细心思考一下典故的内容,便会发现其中的怪异之处:按照典故的说法,先是大夫伍举出了“怪鸟”的谜语,巧谏庄王;数日后庄王依然如故,另一位大夫苏从则冒死哭谏,终于令庄王幡然悔悟,立刻罢去歌舞宴席,开始励精图治,楚国也走上了制霸天下的道路。试问,仅凭一两个臣子的进谏,真的可以让君王的心性产生如此巨变吗?如果没有伍举和苏从,楚庄王是否会在莺歌燕舞中醉生梦死,浑浑噩噩一生呢?

01

父祖留下的“烂摊子”

要解开这个疑问,还要从楚庄王即位说起。要说庄王初登王位时所面对的局势,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先说内忧:东周初年,楚子熊通向周桓王提出升爵未获批准,便僭越自行称王,也就是楚国首位君主——楚武王。楚国刚建立那会儿一穷二白,少不了江汉其他大族的帮助,其中给予最多支持的,便是楚国王室的近亲——若敖一族。到了楚成王时开疆拓土,花钱如流水,若敖氏的斗子文拿出了全部家当供楚国打仗,还为后世留下“毁家纾难”这个成语。若敖氏如此出钱出力,自然不是为了做慈善,从武王到庄王这一百来年里,他们在楚国政坛的地位举足轻重:朝堂之上,若敖氏拥有令尹等高官的任免权;军队之中,若敖氏也往往担任大将,甚至拥有着私人武装。庄王即位时,若敖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和王室的关系也是日趋紧张。

再说外患:庄王的祖父楚成王是个猛人,执政四十五年,灭了黄、夔等国,在泓水大败“仁义之师”宋襄公,还接纳过流亡在外的重耳。本来形势一片大好,正欲称雄中原,不想与晋国在城濮一战铩羽,当年的流亡公子重耳成了新霸主,成王却只能饮恨长江,到头来还死在自己儿子手里。成王之子弑父篡位,是为楚穆王。穆王不敢与晋国硬拼,转而图谋南方,先后俘虏舒、宗两国国君,又灭掉江、六、蓼等国,将淮河流域并入了楚国国土。待到楚庄王即位时,虽然国力不弱,但北方的晋国更是如日中天,原本依附于楚的陈、郑、宋三小国见风使舵,已经成了晋国小弟。晋国重臣赵盾曾遣将奔袭楚国的同盟蔡国,年轻的楚庄王面对求援的使臣,却只能视而不见——因为实在打不过啊。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初即位的楚庄王,看似无所作为,沉迷声色犬马;暗地里,恐怕是在结交忠臣良将,韬光养晦。只有如此,才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02

这个国家,孤说了算!

苏从哭谏后,庄王“幡然悔悟”,撤去筵席歌姬,全神贯注于国事。深知前路艰辛,他接下来要如何部署这江汉棋局呢?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生活在巴山腹地的庸国带领诸蛮族趁机发动叛乱。攘外必先安内,庄王率军亲往鄂西平叛。面对着自恃武勇、头脑简单的部落叛军,庄王采纳大夫师叔提出的因势利导、佯败骄敌之计,先是屡屡败退,令庸军误以为楚军无力再战,放松了守备。随后,楚军待与秦、巴两国援军会师后,兵分两路,对庸国国都突然发起猛攻,庸国人以为神兵天降,无力抵御,遂亡于楚。庸国一亡,其他部族也是树倒猢狲散,相继屈服。自此边境稳定,楚国进军中原再无后顾之忧。

此后数年间,庄王高歌猛进,又先后击败了宋国和戎族,在诸侯中大放异彩。可就在奏凯归国的路上,庄王却得到了郢都若敖氏叛乱的线报,他的心不由猛地一沉。

原来,这几年庄王大力提拔了伍举、苏从这些真心为自己着想,又颇具远见卓识的能臣良将;同时,他又悄无声息地通过一系列人事变动,将若敖氏的权力不断分解。时任令尹的若敖一族老大斗越椒,无法容忍家族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索性把心一横,趁国君在外,占领了都城郢都,并发兵拦截庄王。

庄王冷静分析了当前局面:己方刚打完仗,人马疲敝;叛军占据国都,以逸待劳。硬碰硬显然对自己不利。他假意递出橄榄枝:令尹大人对楚国有大恩,宁肯让他对不起我,我也不能对不起他,咱们还是讲和吧,我可以既往不咎。

斗越椒以为庄王已是自己囊中之物,狂傲地对前来求和的苏从放言:“回去告诉熊旅(楚庄王的名字),有胆便与我决一死战,不然就速速投降!”

“额……不好意思,没胆。”得到回信的庄王神秘地一笑,将部队后撤数里,仅留下一队士兵在河岸边活动。斗越椒一看,庄王手下原来就剩这点儿人了,赶紧收拾掉好了,于是率军过河,打算一举擒拿庄王。

不想叛军刚过河,岸边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侧伏兵一起杀出。措手不及的叛军想往回撤,却发现来时的桥已被拆毁。情急之下,斗越椒只得带着士卒们涉水过河。刚要下水,楚将乐伯杀将出来,麾下神箭手一箭射死斗越椒。主将身亡,兵马四处逃散,叛乱转瞬平定,若敖一族也就此烟消云散,再也翻不起大的波浪。一身戎装的楚庄王,此刻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内心也如初升的朝阳,即将喷薄出夺目的光芒。

顺便说一句,射死斗越椒的神箭手名叫养由基,水浒中方腊军有个小养由基庞万春,就是根据这位先秦大神起的诨号。

03

来战吧,夙敌!

解决了边患,平定了内乱,楚庄王终于迎来了和夙敌晋国的一战。

晋文公去世后,昔日的中原霸主开始呈现日薄西山的颓势。文公之孙晋灵公残害臣民,被赵盾弑杀。此后成公、景公先后继位,与赵氏的矛盾日益加深。动荡不安的政局,势必会削弱国家的根基,亲历此劫的庄王深知其理,背负着数代先祖的遗愿,北上中原的战车终于隆隆开动了。

发源于河南省白云山东麓的泌阳河,是我国著名的倒流河。作为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的分界线,泌阳河以其庞大的流量,滋养着豫南十余万亩的土地,著名的白云仙桃、象河大枣等美食都产于此地。少有人知的是,两千六百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世纪之战,战争的结果不仅令春秋霸主易位,也间接将华夏历史引领向了纷争的战国。

镶嵌在晋楚两国之间的郑国,长期以来扮演着两个大国争斗跳板的角色。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率大军,围攻郑国。得到求援信后,晋景公荀林父救郑,双方对垒于邲。

站在郑国的角度,最好是晋楚拼个你死我活,双双元气大伤,夹在中间的自己就赢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因此,郑国国君不断遣使,催请晋军速与楚军展开大决战。而晋国阵营中,诸将意见却未达成一致:中军佐先毂持速战速决论,认为应当一鼓作气,击溃楚军,拖延下去,恐怕夜长梦多;下军佐栾书则认为,楚国君臣不骄,有备而来,郑国催促我等速战,是把晋国当枪使,仓促战斗,后果不堪设想。身为中军元帅的荀林父面对争持不下的两派意见,也是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楚军那边却提出了议和。事情虽有些怪异,但心中没底的荀林父忙不迭应允了求和的议题,并商定了两军会盟的日期。如此一来,晋军诸将虽不再争论,可军中也弥漫起了一股懈怠懒散的气息。

话说晋军中有魏锜、赵旃二将,两人一心往上爬,却未能如愿,故而心生不满,希望晋军惨败。这二位爷合计一番,决定以请盟为名,带着小股部队向楚军发起挑战。

此时的楚军主帅,乃是幼年时击杀两头蛇的令尹孙叔敖。眼光老到的孙叔敖迅速判断出,来袭的晋军不过是一支孤军,敌方大军未必知情。他旋即下令三军开拔,灭掉眼前的挑衅部队,并顺势直捣晋国中军大营!

这天夜里,荀林父睡得并不踏实。军中诸将不能齐心,楚国主动求和似乎另有隐情……他辗转反侧,思量着其中的门道。突然,帐外隐隐传来了呐喊之声,越来越近!待得荀林父披衣出帐,只见冲天火光之中,大队的楚军正向自己杀来!

前有强敌,后有黄河,荀林父一下子就乱了方寸。他脑中一团浆糊地急急下令:全军后撤,先渡过河的有赏!晋军将士本就毫无防备,听得退军指令,便一道涌向河岸,争抢船只渡河。据史籍记载,当时先上船者挥刀乱砍,船中断指极多,景象惨不忍睹。搞笑的是,晋军不少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行,还是楚国来人帮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

夜的黑暗渐渐褪去,清晨的曙光照亮大地。取得完胜的楚庄王进驻衡雍,在此祭祀河神,并修筑楚先君的宗庙。

直到这一刻,他的脸上才浮现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邲地一战,晋楚强弱易势,楚庄王夺得了春秋霸主的席位。此后晋悼公虽一度复霸,却终是昙花一现,且卿族势力不断坐大,最终走向了三家分晋的无奈结局。而楚国一飞冲天后,却始终占据着南方辽阔的疆域,位列七雄,直至战国末期亡于大秦铁骑。千百年来,世人往往引用庄王的典故来比喻作出惊人成绩的平凡之人,但他为了霸业而隐忍奋斗的故事,却少有人知。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楚庄王

更多文章

  • 不负社稷不负卿,终成春秋五霸之一,她是站在楚庄王背后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楚庄王

    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时时鼓舞他奋进的女人。”历史多次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许多开创过宏图伟业的君王都有一个这样的妻子。譬如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还有乾隆皇帝与他的富察皇后等等。她们在夫君身陷困境之时能够鼓励夫君重新振作起

  • 臣子偷拽楚庄王宠妃衣服,他拒绝调查,装傻充愣三年终成春秋一霸

    历史人物编辑:狂奔的小白羊标签: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的时候刚刚二十岁,按照古代的年龄,也是可以处理政事了。但是楚庄王一上任,就跟变了个人一样,整天与宠妃们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楚国的大臣急坏了,这样下去楚国不久可就要灭亡了。但是楚庄王依旧我行我素,甚至禁止大臣们上奏折。如果谁要是敢上奏折,就杀了谁。三年的时间,对于楚国忠心的大臣来说是阴暗的三

  • 楚庄王荒唐三年布大局,耍酷背后的职场秀,这手腕只给懂的人看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楚庄王

    职场也有钓鱼执法,看懂楚庄王故事,就懂了听楚庄王故事,大家都会想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典故常被说是浪荡子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成就大事的经典案例。如果真这样理解,那就可以回家窝里蹲,或者去社会大学经历多轮捶打了,因为故事很复杂,情况很多变。(生活很复杂)说楚庄王故事,要从前因推导后果。楚庄王的爹,名

  • 楚庄王到底算不算“春秋五霸”之一?一鸣惊人真是他的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楚庄王

    #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史学界有诸多版本,他们代表了那个混乱年代中最为出彩的诸侯,不管是哪个版本,有那么几位是最没争议的,他们分别是齐国齐桓公,晋国晋文公以及楚国楚庄王。而且楚庄王是唯一一个封号为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王“这个称号,至于吴王和越王敢称王那是因为他们处在春秋末

  • 演得了昏君,装得了糊涂,拎得清形式的春秋霸主——楚庄王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楚庄王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成语往往是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这句成语典故的创造者就是我们的影帝级霸主——熊旅(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从以下两幅疆域图就能看出),因地处南方,活动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地

  • 楚庄王的一生:不足二十岁登上王位,八年问鼎中原,终成春秋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楚庄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说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是哪几个国家,那定然是春秋五霸莫属。不过,春秋五霸之所以强大,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其国君的出色领导和统治,才使得他所在的那个国家强大起来,因此很大意义上,春秋五霸指的是这五个国家的国君,而楚国的楚庄王,就是其中之一。楚

  • 楚庄王身为一代雄主,楚国为何两个多月却打不下宋国一座城?

    历史人物编辑:杯中探史标签:楚庄王

    鲁宣公十四年(纪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出使。由于楚庄王势力浩大,所以他吩咐申舟:不必向宋国提出借路的请求,迳直而去。宋国得知后,认为这是楚国在侮辱本国,感到不可忍受,就把申舟杀死。楚庄王勃然大怒,立即点动人马讨伐,大军直打宋国的都城,将城池团团围住。两军相持了几个月后,宋国派遣大夫乐婴

  •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楚庄王为何强大?不掠夺他人领土、不欺软怕硬!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楚庄王

    #微博公开课##历史云讲堂# 【楚庄王为何强大?不掠夺他人领土、不欺软怕硬!】春秋时期,郑国交好晋国、与楚国发生某些纠纷。楚庄王伐郑,鏖战三个月,攻入郑都。郑襄公袒臂出降,请求谅解。楚庄王大度地回应说:“这事归根结底要怪您手下一些缺德的臣子出言不逊、行为不端(不怪您)。我既然已经见到您的玉面,自然要

  • 爱姬被手下将士非礼,楚庄王并未惩罚手下,多年后才知道他的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楚庄王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一个时代,而很多的成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之中,楚国的历史可以说横贯春秋战国,楚国本身只是偏居南方的被人看不起的蛮夷,楚国想要参加周王朝却被人直接连大门都不让进。为此楚国一气之下干脆自立为王,从此楚国从南方蛮夷一跃变成强国,而楚国的崛起还

  •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为什么没有灭掉实力差他很多的周王室呢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楚庄王

    春秋时期,随着西周王室的衰弱,各诸侯国纷纷争霸,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加,争霸成为了春秋的政治主题,在各路诸侯中,楚庄王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问鼎中原,大有取代周室代之的趋势。但楚国最终也没有能灭掉实力远不如他的周室,反而在楚庄王逝世之后,楚国实力一度一落千丈,人认为这是因为楚庄王有问鼎中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