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按理说应该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事实上,支持他的秦孝公去世不久,就被新君处死,百姓也不同情;后世的名声也不太好。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商鞅为人过于刚直、刻薄
商鞅和后世的张居正一样,都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典范。
为了让新法顺利执行,商鞅刚正、严肃,不徇私情,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貌,不但得罪了秦国的贵族,也伤害了百姓的感情。
太子犯法,商鞅毫不客气地处罚了他的老师;公子虔犯法,商鞅直接割了他的鼻子(《史记》记在,割鼻子与太子犯法无关);百姓到国都反映新法害民,商鞅狠狠地处罚了他们;百姓到国都歌颂新法的益处,商鞅直接把他们发配到边疆。
上面的这些事,使秦人觉得商鞅刻薄、寡恩,以至于被秦惠文王处死时,不管是政府高层,还是民间百姓,都不怎么同情他。
商鞅变法过于苛刻
秦法很苛刻,商鞅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姓牢牢地困死在土地上,不许反对,不许歌颂,要像木头一样,政府说什么,百姓就做什么。
从行政效率上讲,这样做效果很好;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决策者听不到百姓的心声,政策脱离实际。比方说,客栈盘查法,直到商鞅自己倒霉后,才意识到这一条是多么的不近人情!
那还有更多商鞅接触不到的地方,违反了实际民情,百姓又敢怒不敢言,只得默默忍受,百姓又怎么会同情他呢?
商鞅对百姓很苛刻,对自己却很不错。《史记》记载:商鞅出行时,威风凛凛,仪仗队、保卫队全部到位后,才开始出行;商鞅的法令畅通无阻,百姓对之的畏惧甚于对国君命令的畏惧!
在秦人看来,这就是僭越,商鞅在压榨百姓,自己作威作福,还有什么理由同情他?
秦国强大起来后,就开始侵略他国
秦国强大后,就开始侵略他国。
在收复河西之地时,商鞅亲自带军,用了很卑鄙的一招:假装邀请魏国大将公子卬喝酒叙交情,然后趁机扣押,打败魏军。这一行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实在是太卑鄙了,不仅魏国上下对之恨之入骨,天下文人墨客也纷纷侧目。
更坏的影响在于,商鞅变法前,秦国只是西部的一个鄙弱小国,在中原诸侯看来,与蛮夷之地也没什么区别;商鞅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趁着魏国与赵、韩、齐争霸之际,发动了几次偷袭战,都取得了大胜,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东出崤函,频频侵略弱小国家。
人们向来有同情弱者的心态,再进一步追究,就把责任归到了商鞅头上。
综上所述,商鞅由余自身严苛、刚直、寡恩,再加上人们的误解,被后任秦君处死,不但秦人不同情他,后世也没落下好名声,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