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意定则心安,神得而行正,鬼谷子讲述如何不被人利用

意定则心安,神得而行正,鬼谷子讲述如何不被人利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会摇 访问量:2614 更新时间:2023/12/29 17:31:45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赞成什么,也了解自己真正反对什么,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却好像自己已经无法主宰自己了,完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如果你始终如一地做好自己,当然应该很难得;如果也像我说的那样,请注意调节好身心,不要再次身不由己。

鬼谷子说:心神不安定而游离在外,奸邪之徒便会趁机而入,自己就会被别人的阴谋迷惑,说话也不会经过仔细思考。

战国时,李斯本来是楚国人,跟着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他估量只有到秦国才有建功立业的希望,就去那里做了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可以找机会接近秦王,后来终于与秦王搭上话,秦王也很赏识他,就让他做了上卿。(有理想,而且头脑清楚,方向感强,很关键)

这时候恰好有位韩人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大臣们就请求秦王驱赶外国的客卿,李斯就写了一份上述,义正辞严地为自己辩解。秦王觉得有理,又进一步提拔了他,直到秦王统一了天下,李斯也当了丞相。(为了理想不轻易认输,据理力争,不糊涂)

要说这一段时间李斯虽然吃了不少苦,也得罪了很多人,但仕途还是比较顺利,心情也不错,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可是好景不长,秦始皇很快地就死在巡游的路上,他的小儿子胡亥赵高图谋篡位。而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帝,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任将军。

胡亥与赵高勾结后又担心丞相李斯反对,赵高就找到李斯说:“您自己估计一下,和蒙恬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不失误?天下百姓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赵高虽然是小人,也是有手段,先乱了李斯的方寸)

李斯把这话琢磨了半天,终于感到事关重大,思前想后,自己与扶苏关系不好,又是从楚国过来的,如果扶苏上台,一定会让蒙恬当丞相,而且不会放过自己。那么自己的一家老小不仅好日子到头了,甚至还可能性命不保。于是李斯即使很讨厌赵高,还是不得不仰天长叹,挥泪任由他摆布。(果真如鬼谷子所说的,心不定,情更迷)

胡亥当上皇帝后整日不理政事,全部交给赵高,而且各种苛捐杂税、以及残酷的刑法让百姓们民不聊生,各地英豪揭竿而起,李斯却无法见到皇帝。李斯很是害怕,又把爵位俸禄看得很重,不知如何是好,就曲意阿顺二世的心意,二世和赵高就更加肆无忌惮。(李斯之所以被利用,很显然是有所求,而且是志在必得,巩固丞相的位置,保全家人的荣华富贵)

于是李斯面对赵高的咄咄紧逼,他不仅不敢有丝毫反抗,最后反而助纣为虐。可是忍让和屈服没有让李斯保住自己的爵位和财富,最后还是被歹毒的赵高给暗算了。

赵高捏造罪证将李斯投下大牢,李斯不服要上诉,赵高就命令人毒打他,直到他不敢再说话,最后李斯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三族也被处死。

鬼谷子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

仔细分析李斯的一生功过,我们发现他意识清楚时敢作敢为,先是背井离乡从楚国来到秦国求前程;接着又吃了豹子胆,对大臣们给秦始皇提出的驱逐客卿的请求进行批驳。但后来对赵高的诡计却不敢揭露,更不敢反对。

为何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鬼谷子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因为之前一无所有,心里安定,不畏困难;之后李斯顾忌的事情多了,前怕狼后怕虎,方寸大乱,言行也不能自控。

所以我们总结李斯的教训,要不被人利用,首先要设法看清事情的真相,端正自己态度,不该做的事情不勉强做,不该拿的更不要拿。

其次,我们要思考祸福的本源,明察盛衰的始末,在事情萌芽就开始准备对策,在危难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避开它,这是最大的智慧。

最后要注意的是,鬼谷子说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这是在他那个时代提出的观点。如今虽然还是有道理,但也要辩证地看,既不能麻木不仁,凡事无动于衷,也不能急躁冒进,只有踏踏实实,不骄不躁,不贪图非分的身外之物,才能真正做到既心安,也不消极。

标签: 鬼谷子

更多文章

  • 名师出高徒!鬼谷子的4个徒弟,皆是战国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鬼谷子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辈出,以孔子、孟子为首的诸子百家,为各国君主提供了不同的政治构想。这些入世而生的思想家,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局势,对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来说也意义非凡。虽然孔孟、老庄名气很大,但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也毫不逊色。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不仅学贯古今、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有四个非常出名的徒

  • 鬼谷子说的最精彩的3句话,牢记在心,人生会越来越顺利!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鬼谷子

    说起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鬼谷子隐居在云梦山,名字叫王禅,又叫王诩。鬼谷子精通百家学问,尤其是纵横术、兵法学、阵法学和占卜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同时鬼谷子被人称为谋圣,如何看透人的心机,如何与人交谈和辩论,如何用话术打动人心,在《鬼谷子》一书中都有详细记载。鬼谷子一生收了很多徒弟,孙膑庞涓研究

  • “锥刺股”的苏秦,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

    历史人物编辑:绮梦说历史标签:苏秦

    “锥刺股”的苏秦,长大后做了什么?历史老师却不敢告诉你!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越来越被人重视,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不好好读书,很多家长都会引用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来教导孩子。相信用的最多的一个典故,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其中“锥刺股”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就是苏秦。拿锥子刺自己大腿的苏秦,除了在读书方面下

  • 掌六国相印,苏秦临死前要求将自己的尸身五马分尸,却未达成所愿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苏秦

    苏秦贵为战国时代六国之宰相,威震天下,死后却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五马分尸,而这也正是苏秦本人的提议。里面莫非有什么隐情?确实,这跟苏秦之死有莫大关系,是苏秦“智近乎妖”的最后体现,也是他对于人心的精准把握。一个初夏的晚上,苏秦正在书房里潜心地钻研书籍。为了乘风纳凉,书房里的窗户大开,却不知这为即将到

  • 苏秦:史上最强间谍差点覆灭一国,世人竟不知他到底为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苏秦

    01公元前310年。东周国,云梦山,鬼谷深处。鬼谷洞前,一个青年和一个老者并肩而立。老者道:“你师兄死了!”青年道:“我知道。”老者道:“你看当今天下,谁会承天命?”青年道:“师兄不是已经都选好了吗。”老者眉头微动,又问道:“那你下山后是准备去跟随你师兄吗?”青年若有所思,停顿片刻才回道:“张师兄已

  • 苏秦周游列国,曾合纵六国攻打秦国,为何到最后成了燕国的奸细?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苏秦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吞并,最终成就了七雄的霸业,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吞并了周边的不少小国家,但是随着各国之间争斗不止,一直休养生息的秦国军力渐渐超越了其他国家,并且发动了灭国战争。秦国灭六国之心一开始的时候秦军的攻势异常的迅猛,攻城拔寨让各国都心慌不已,因为他们知道秦国想要获得的不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苏秦的分析,激起了韩王反抗秦王的意识

    历史人物编辑:可本美食日记标签:苏秦

    苏秦之所以能够说服韩王不屈服秦国,是因为苏秦抓住了韩王的软肋,就是“宁做鸡口,无为牛后”。唤醒了韩王的独立意识,让韩王认识到屈服于秦王,就会让韩国受到无尽的屈辱!苏秦是如何说服韩王的呢?这不得不佩服苏秦言语的魅力,苏秦言语中,顺畅流利,雄壮有力,而且又气势逼人,使得韩王不得不被苏秦的言语之中的道理,

  • 燕国占了地理的优势,苏秦抓住这点,说服燕文侯加入合纵联盟!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苏秦

    苏秦能够说服燕文侯,加入到抗秦合纵的阵营中,苏秦的睿智的言论所折射出的道理,是让燕文侯折服的原因。苏秦根据燕国当前的局势,顺势利导地规劝燕文侯,当前的和平祥和的景象,全赖仗于燕国自己有利的地势所造就的,让燕文侯要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才是永葆社稷安全长久之计。苏秦是如何说服燕文侯呢,更何况燕国的局势很平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交家,不是张仪也不是苏秦,而是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苏秦

    文|飞鱼说史原创说起外交家,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现在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同其余国家谈判的人物,这类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受人尊敬的存在,毕竟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等都高人一等的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但是说起外交的起源要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几百个诸侯国,那时

  • 他师出名门,任两国宰相,苏秦承认比不上他,诸葛亮更称其是豪杰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苏秦

    这个人非常的有名,相信《大秦帝国之纵横》大家都看过,没错,他就是张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士,大家常常把苏秦张仪并列来说,二者都有三寸不散之舌,将统治者忽悠的晕晕乎乎的,把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呢。不过说起来,苏秦,张仪确实有关系,人家是亲师兄弟,他们的老师更了不起,那就是神秘的鬼谷子老先生,老先生懂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