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本意说的是因乡情而产生的互帮互助,但是,今天说的这个人,却是坑你没商量。
他就是伯嚭。
伯嚭初在楚国,其父是楚王左尹,因受奸臣迫害,被株连九族,伯嚭侥幸逃脱。
逃难中的伯嚭打听到老乡伍子胥在吴国任要职,便投奔而来。恰巧,伍子胥跟伯嚭一样,也是因其父受奸臣迫害逃到吴国的。同病相怜,又是老乡,真的是两眼泪汪汪。
伍子胥当时已经是掌管朝觐、聘问、出使等事务的高官,是吴王阖闾身边的红人。经伍子胥的推荐,伯嚭很快被任命为大夫,参与国事。可以说,伍子胥对这个老乡真是恩重如山。
如果没有伍子胥的举荐,伯嚭不可能马上进入高层任职。而且,当时大臣被离从伯嚭的言行中察觉些问题,并提出疑义,但伍子胥拍胸脯打包票说没问题。
而且,在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重用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为大将伐楚,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大举攻楚。此时,伯嚭贪功,越级向吴王阖闾请示领兵一万出战,结果被包围,幸亏伍子胥带兵解救才脱险。但作为主将的孙武是治军非常严谨的军事大家,对伯嚭的行为十分生气,坚持要杀伯嚭,又是伍子胥求情才得以幸免。
可以说,伍子胥对这个老乡既有知遇之恩,又有救命之恩,但伯嚭又是怎样对待伍子胥的呢?
一是因为收受了越王勾践的贿赂,不顾老乡情谊,不顾知遇之恩,不顾救命之恩,在“吴越之争”的许多重要关头,一再与伍子胥唱反调,甚至在吴王廷上争执不下。
二是向夫差出馊主意,让伍子胥出使齐国约战,企图用齐国的手杀掉伍子胥,不过,聪明的齐国人并没有上当。
三是趁伍子胥因劝谏夫差未被采纳而生气装病在家时,屡屡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最终迫使伍子胥自杀。
不过,伯嚭这种人渣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不仅被勾践杀了,还落得个“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与越国勾结)也”的耻辱罪名。
对此,王老湿认为,老乡之间,互帮互助是好的,但一定要看清人,把握好原则,千万不要去坑人,也不要被人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