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

《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游戏大王尼诺 访问量:373 更新时间:2024/4/22 6:03:20

小学时,一篇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真是相当佩服扁鹊的高超医术,只是见了一面就诊断出“君有疾在腠理”,可惜那蔡桓公因傲慢偏见,最后病情恶化一命呜呼了。总结一下,蔡桓公之死原因有四。

首先,个性傲慢,不虚心接受健康问题。蔡桓公初期本无大病,用今人的话说,他可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君有疾在腠理”,就表明了只是肤色上有些不佳,或是因为国事操劳,或是酒色过度,但医生通过“望”已经诊断,就说明邪气已经侵入肤表。而此时,他认为没有问题。那么,今人尝不是呢?疾病刚刚入侵时往往都不在意,最后养成大病。当今社会,多数人工作压力大,常休息不好。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也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研究显示大约80%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所以,当体现到面色不好时,要立即调整身体机理,绝不能带病运转,否则因小失大。

其次,蔡桓公讳疾忌医,误解医生之善意。中有“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说明了蔡桓公即使默认自己或许有点小病,但认为是“好治不病”,因此误解了扁鹊的善意,以为扁鹊是据此邀功。同样,今人类此者比比皆是。很多人自认为医生夸大了个人的疾病,认为自己身体强壮,不必吃药打针,甚至误以为医生的诊断是为了盈利!我们不主张一般疾病就大动干戈的治疗,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但当诊断结果明确时,最好是遵循医生的建议。

再者,蔡桓公固执己见,死要面子活受罪。文中蔡桓公至少三次拒绝扁鹊的意见,蔡桓公难道是不相信扁鹊的医术吗?虽然文章中没有表述详细,但我认为蔡桓公是因为拒绝了一次后,面子上就过不去,只有一再拒绝。最后,病入膏肓了,不得不去找扁鹊,也就是说命都保不住了也不能再要面子了。可惜扁鹊已逃走了。当今时代的人们,也有许多人碍于面子,碍于隐私,甚至碍于怕花钱,不愿谈病,不愿就医,或者保守治疗。就生命与面子问题而论,孰重孰轻?我想无需多言。

最后,我认为蔡桓公之死,也因扁鹊言语不当。作为一国之君,扁鹊见面即说“大您有病,体现在皮肤上,不治会更严重”。试想,谁听了这种话都不会开心的,何况是自认为“万岁”的人。也许考虑扁鹊是名医,出于情面没有治他的“咒诅”之罪,蔡桓公只扔出了句“寡人无疾”。此后,扁鹊数次如此说,蔡桓公自然数次不悦,才屡屡拒绝扁鹊的诊断和治疗。这让我想起了医生的“望”字,给病人诊断时,不仅要凭良心诊断其疾病,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注意患者的心理感受。这样说,扁鹊的说话技巧需要提高了。

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从中医上来讲,先是由湿寒邪气侵入皮肤,之后造成或痛、或虚、或不通,到最后酿成大病。先后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君有疾在腠理”,中医说的腠理,即病已侵入肌肤表面。当时患者是难以觉察的,因为表现不出什么症状。所以,蔡桓公也因此大意了。

第二,“君之病在肌肤”,中医上认为如果侵入腠理的疾病没有及时排出,那么病情将继续扩张深入到肌肉和经络里,使气血不畅,体现为怕热或怕等。这时候,也不一定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第三,“君之病在肠胃”,中医上认为此时病邪已随血液循环进入到脏腑、经络,身体会感觉不适。诊断出此情况的患者要调理、养生,或是开些中药。患者绝不能放松警惕,结果会越来越重。

最后,“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病邪已经十分壮大,破坏力很强,各脏腑均严重受损,身体疼痛,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从西医上来讲,病情已经恶化,已经可以检测出各种病变数据了。

总之,关爱健康,即要关注身体上细微的变化,也要调节好心情,正确面对疾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标签: 扁鹊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扁鹊三兄弟,扁鹊医术最差?

    历史人物编辑:耐可力标签:扁鹊

    在我国,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难受等一等,小病熬一熬,结果把小病养成大病,小钱花成大钱!就像《扁鹊三兄弟》这个典故所说的,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是三人中最差的”魏文王问扁鹊:“为什么你是最差的?”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

  • 三个预言:伍子胥预言越灭吴、范蠡预言文种被杀和自己的长子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伍子胥

    历史上精准的预言挺多的,且被传得神乎其神。今天大预言家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诸葛亮我们就不说了,只说一下一连串的三个预言故事。一,伍子胥成功预言越必灭吴。楚国的伍子胥,命运坎坷,在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所杀之后,辗转逃到了吴国,受到了吴王阖闾的厚待。伍子胥辅佐阖闾励精图治,吴国越来越强大,到了夫差这一辈

  • 课本不会告诉你伍子胥的人品有多差,你看他去吴国时做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冤杀,自己则带着公子胜向吴国逃跑。从楚国向吴国逃离时,一条湍急的河流阻挡住了伍子胥的脚步,就在伍子胥焦虑不安的时候,有个渔夫表示愿意带着他过河。不仅如此,渔夫看他俩可怜,还让他们吃饱喝足了,伍子胥为表感谢,就想把腰间的佩刀赠给渔夫。谁知渔夫竟然淡定地说:“现在楚王出高价悬赏伍子胥

  • 一关隔绝楚与吴,一人孤愤灭数国:昭关—奇男子伍子胥的传奇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土家小伟伟标签:伍子胥

    昭关西面匾额写着雄据吴楚”昭关东面题字“昭关”昭关城楼伍子胥祠春秋战国时天下尽多奇男子,伍员伍子胥更是其中翘楚 ,堪为奇男子中奇男子。伍子胥奇雄瑰丽、悲凉譎诡的传奇起始点当从含山县昭关始。现今安徽马鞍山市的含山县历史悠久,人文传承,自古以来有吴头楚尾之喻。含山县北有昭关,南有东关,都是著名的关隘。昭

  • 伍子胥向吴王推荐了两个人,一个使吴国兴,一个让吴国亡

    历史人物编辑:子豪爱历史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为报父仇,从楚国逃到吴国,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所以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此外他还举荐了两个对吴国兴亡有着至关重要的人,那么是哪两位呢? 第一个非常了不起,此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

  • 令伍子胥一夜白头的事我们每天都在做,看看你中了几条

    历史人物编辑:杰聊生活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因为突然的焦虑。楚平王谋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只身出逃。在准备过昭关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前堵后追,无法出城门,身陷绝境,于是伍子胥在山一样大的压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后一个朋友找了一个与伍子胥样貌相似的人拖住官兵,伍子胥趁乱出城,逃到吴国,报了父仇后,最终因为西施的挑拨,和自身的忠贞

  • 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率领吴国军队伐楚,其应为“鞭坟”而非“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与楚平王之间的仇恨皆因太子少傅费无忌而起。那时候,楚王让费无忌为太子建迎娶秦女,费无忌见秦女生得如花似玉、美貌绝伦,就心生谄媚之心,唆使楚王占有她。楚王见到“准儿媳妇”,果然春心荡漾,于是就据为己有了。太子建得知此事以后非常气愤,但也无可奈何。而费无忌却对此耿耿于怀,他害怕有朝一日太子继位与自

  • 伍子胥昭关一夜白头,好心艄公渡他过江后为什么要沉江自溺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伍子胥

    对于伍子胥,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据传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伍子胥生平最大事迹就是对之前的主子楚平王挫骨扬灰,鞭尸雪耻。究竟是多大仇,多大怨,伍子胥竟然这样泄愤?今天“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春秋时期的传奇人物。亡命之徒伍子胥不顾亲爹和亲哥哥仓忙出跑费无忌

  • 伍子胥可以称之为苏州城之父吗?他为了帮助阖闾灭楚,兴建姑苏城

    历史人物编辑:崔阿敏标签: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而当时的楚国和吴国,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啥?为了地盘呗。这两家地盘紧挨着,就跟画了三八线一样,谁敢越雷池一步,谁就要挨揍。按道理来说伍子胥应该帮着母国楚国,胖揍吴国才对。可事实却正好相反,伍子胥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帮着吴国胖揍了楚国,而且还把楚国摁在地上摩擦,甚至将楚平王的尸体

  • 这国君比唐玄宗惨多了,因为强娶儿媳妇,最后被伍子胥开棺戮尸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伍子胥

    说起唐玄宗李隆基,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诛杀韦后,创立开元盛世的事迹,反而是更知道他抢了自己儿媳妇杨玉环的故事。这位杨玉环先开始时许配给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不料李隆基自己见猎心喜,竟然强纳自己的儿媳妇为贵妃,这也成为了李隆基执政后期逐渐昏庸的标志性事件。再加上李隆基宠信奸臣,误用安禄山,终于引发了“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