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资治通鉴》赏析 - 张耳面对人生机遇当仁不让,陈馀追悔莫及

《资治通鉴》赏析 - 张耳面对人生机遇当仁不让,陈馀追悔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西北小生活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3/12/18 10:38:21

巨鹿之战后,赵赵歇张耳拜谢各国将领。张耳与好友陈馀相见后,责备陈馀当初不肯营救赵王。待问及陈泽等人下落时,张耳怀疑是陈馀将他们杀了,即几次追问陈馀。

陈馀发怒道:“作为好友,想不到你对我的责怨如此之深啊!难道你以为我就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官印吗?”于是解下印信绶带,推给张耳。张耳也是愕然不肯接受。陈馀起身去上厕所,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道:“我听说:‘上天的赐与如不接受,反会招致祸殃。’现在陈将军给您印信,您不接受,如此违反天意,很不吉祥。还是赶快取印吧!”张耳便佩带上陈馀的官印,接收了他的军队。

当陈馀回来时,也颇怨恨张耳的不辞让,就急步走出,只偕同他手下的亲信几百人到黄河岸边的水泽中捕鱼猎兽去了。

陈馀和张耳本来是一对好朋友,他解下官印时本以为张耳无心取走,没想到,当他起身上厕所时,宾客中有人建议张耳立即将印绶取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张耳取引后,陈馀也无可奈何了,只得带领亲信另寻生存之道。一句戏言既然将自己的命运改变,陈馀即使后悔又能怎样呢?在人与人激烈竞争的时候,好友也不完全可信,更何况用自己的命运当戏言呢?

); }

阅读史书,学习历史。

¥46.9

购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 张耳

更多文章

  • 八条证据,司马迁驳斥张耳、陈余欺世盗名的“刎颈交”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张耳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认可的“刎颈之交”,向来只有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用来形容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指用刀子抹脖子。当然,是为了朋友而抹自己的脖子,甘愿牺牲自我保全朋友的献身精神。《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张耳、陈余也算是“刎颈交”吗?我们从

  • 客家人和北方汉人关系不大,大部分以畲族为基础,秦朝赵佗建立南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赵佗

    客家人和北方汉人关系不大,大部分以畲族为基础,秦朝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广州,汉武帝移民开发岭南也是以广州为广东首府,都城首府在广州汉人不可能集中在龙川,而且明朝时广东才有客家,因为来得太迟才叫客家,来到早不可能叫客家,而且是畲族造反被王阳明强制迁广东四川湖南的,是同时集体迁出江西,才自成被社会,不学

  • 国士无双的韩信被杀后,他的儿子如何了?被萧何送给赵佗,改姓韦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赵佗

    韩信是所谓汉初三杰之一,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高盖主的一代兵仙韩信,在军事上全无对手,却死在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政治斗争里。那么韩信被吕后杀害后,韩信的子孙怎样呢?若是根据史记所记载来看,韩信被夷灭三族,没有后代得以幸存。从史记的所记载的内容来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对刘邦心生怨

  • 从将军到皇帝的赵佗—一生熬死9位皇帝,盗墓贼都找不到他的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赵佗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封建朝代,都是以急剧扩张为生存宗旨,在这种重武轻文的背景下,诞生了无数著名的武将,他们不仅自身战力惊人,而且对外也能征善战,指挥麾下军队取得一场场的战斗胜利,辅佐自己效忠的帝王打下统治的江山。武将在征战的过程中,经常面对战场上恶劣的环境,还时刻有性命之忧,常年累月南征北战的奔波和伤痛

  • 秦始皇不让赵佗北上勤王吗?看看秦亡之时,大秦四大军团在干啥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赵佗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短短二十个字,便将鼎盛时期秦朝的豪奢糜乱一语概括,所以辉煌如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落了个二世而亡的惨淡结局,化作历史中的渺渺烟尘。对于秦朝灭亡时,镇守岭南的赵佗为何不北上勤王的话题,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最大众的说法是,秦始皇当时给赵佗下了一道

  • 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赵佗

    乾隆活了89岁,武则天活了81岁,两位都是古代历史上的长寿君王。如果把皇帝的标准再放低一点,还有一人更加离谱,活了103岁,这人就是南越王赵佗。赵佗,名字听起来乡土气十足,别怕,不还有一个神医华佗吗?两位都是大牛人,前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者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赵佗生于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之秦

  • 秦朝要灭亡了,赵佗手握50万大军无动于衷,只因他就没想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赵佗

    在刘邦和项羽军队的夹击下,即使是秦朝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能走上灭亡。然而,在千里之外的50万岭南大军却选择见死不救,赵佗统领了政权之后,建立了南越。一直以来,世人对赵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不少指责,他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把主要的道路给封了。实际上,秦朝的确往岭南派了50万大军。然而却是冒牌货,战斗力根本

  • 为什么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在蒙恬队伍,而不是进赵佗的大军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赵佗

    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长城军团去锻炼,而没有派扶苏去赵佗的岭南大军去,这种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下几点:1.岭南大军离都城咸阳路途遥远,有数千里的距离;而北方长城军团在九原一带,离咸阳比较近,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赶回来。要知道,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是要马上继承帝

  • 他是汉初最好的外交家,两度出使南越,三言两语就让赵佗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赵佗

    有这样一群人常因自己冷静的头脑,优秀的口才常被国家赋予外交重任,陆贾,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载他因能言善辩常被用于出使诸侯,汉朝建立后,两度出使南越国,收复南越,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胡亥,这时候刘邦正进军关中的途中,赵高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签订盟约,然后两人瓜

  • 汉室传奇:南越起兵,剑指西汉,刘恒凭一封信让赵佗再归服

    历史人物编辑:兵家的史标签:赵佗

    #历史#(本文大约1100字,阅读需要2分钟)刘邦成立西汉王朝后,各方的蛮夷部落或国家都表示愿意归服,其中最强大的南越国虽然有着五岭山脉及险要关隘的保护,赵佗也诚心诚意归服。赵佗祖籍是河北真定(正定)县,家人及兄弟姐妹都在故乡。【吕雉政策打压南越王国,出兵征讨南越失败】公元前一八八年刘盈死后,吕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