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耳陈余:绝代双骄,命运殊途-执念太深的危害

张耳陈余:绝代双骄,命运殊途-执念太深的危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3021 更新时间:2024/1/13 15:49:38

张耳陈余,司马迁把他们安排在楚汉争雄时期列传的第一篇。

这两个人,在前半生的轨迹非常相似,但后半生,却命运迥异……

张耳和陈余,都是战国末期魏国大梁人。

张耳年长于陈余,两个人是刎颈之交,他们俩人在当地都素有贤名。

另外,两个人都娶了当地的富家女(不是同一家)——两人岳父都慧眼识珠,认为张耳陈余有才德,所以把女儿嫁给他们。

区别在于,张耳娶的老婆,算是二婚——他老婆在嫁给第一个丈夫后,觉得那个丈夫太平庸,就跑回了娘家。然后,他父亲把她嫁给了张耳。

秦朝建立后,想让张耳和陈余出来做官,这两人都不愿意做秦朝官吏,于是就更名改姓,藏匿了起来。

后来,陈胜揭竿而起,率先反秦,张耳和陈余就投奔陈胜。他们曾一起劝谏陈胜,不要那么着急称王,但是陈胜不听。

他们知道,陈胜不是明主,因此找了个借口离开了。——他们和陈胜说:“大王,燕赵之地多豪杰义士,我们帮您把这块地盘拿下来,有了这块地盘,您招兵买马,征集粮草,就更容易了。”

陈胜很高兴,就派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辅,出征赵地。

武臣和张耳陈余,在赵地进展顺利,很快获得大片土地城池。张耳和陈余劝武臣脱离陈胜,自立为王。武臣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自称赵王。

这时期,张耳是右丞相,陈余是大将军,两人可谓一文一武,并驾齐驱。

命运的分水岭来了。

赵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动乱中,张耳和陈余逃脱。

之后,张耳拥立赵歇为赵王,被秦将章邯围困在巨鹿城中。而陈余率兵在外,准备伺机搭救张耳和赵王。然而,巨鹿城已经被秦军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张耳派了张黡、陈泽乔装出城,向陈余求救。

陈余认为,此时如果全军出击(进攻秦军),是以卵击石。但张黡陈泽则坚持要出兵救援。于是陈余派给两人五千兵马——你俩要是不信我的话,那就自己带兵去。

这两个人也不含糊,真的率领五千人去干以卵击石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全军覆没,两个人也战死。

后来,项羽率军与章邯决战,取得巨鹿之战的大胜,巨鹿城解围。

张耳和陈余再次相见。

张耳责问陈余道:“我和大王(赵歇)在城中被困,你为什么不率兵解围呢?我派出张黡陈泽向你求援,他们至今未归,他们现在在哪里?”

陈余回道:“当时秦军数倍于我,无法突袭,只能保存实力;张黡陈泽非要出兵,我就给了他们五千兵马,后来全部战死。”

张耳对于张黡陈泽的死,存有怀疑——他更倾向于是陈余把他们杀了,所以,他不仅问陈余张黡陈泽战死的细节,还向陈余的部下询问核实。

陈余很生气,认为张耳不信任他,于是,赌气把印信和兵权都交了出来。

张耳也不客气,照单全收。

于是,陈余带着麾下亲信,离开了张耳。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张耳随项羽入函谷关,进军咸阳,诛灭秦。

而陈余则怨恨张耳,不随张耳一起入关;也不参与项羽大军,而是和亲信们整日在山泽中打猎捕鱼。

以至于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张耳为常山王,而陈余因为没有参与入关而没被封王。

再后来,陈余怨恨项羽不封他为王,又恼怒张耳之前对他的不信任,就与齐王田荣联合反项羽,攻打张耳(那时候张耳是项羽所封,算是项羽部属)。打败张耳之后,他拥立之前的赵歇为赵王,树立了新山头。——陈余既不和项羽站在一起,也不和刘邦站在一起。

而张耳,在被陈余击败后,选择投奔了刘邦。——识时务者为俊杰,他看好刘邦。

汉二年,刘邦讨伐项羽,邀请赵王与其合作。

陈余此时是赵王的红人,大权在握。他向刘邦开出合作条件——必须杀了张耳,才会出兵支持汉军。

刘邦就找了一个和张耳相貌相似的人头,送给陈余,陈余派兵帮助刘邦。

可是,张耳没死的消息还是传到了陈余耳朵里,于是,陈余解除了和刘邦的合作。

汉三年,刘邦派韩信和张耳攻打赵地,陈余在战争中被斩杀。

刘邦立张耳为赵王。

汉五年,张耳去世,他的儿子张敖继位为赵王,汉高祖刘邦把长女鲁元公主嫁给他。荣宠之至。

这就是秦末大梁城一对双子星的故事——前半生命运相似,后半生命运迥异。

【简评】

陈余悲凉的结局,是因为他的执念太重:

张耳怀疑他,他本来问心无愧,解释清楚就好,撂挑子不干,不珍惜奋斗成果;

群雄一起入秦关进咸阳,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却负气在家,与功名失之交臂;

他对项羽分封不满,拿昔日好友张耳开刀,明智之举应该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最后一次机会,与汉高祖联合讨伐楚国时,应趁此和张耳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并肩为高祖效力,有始有终,不失为一段人间佳话。可他却不依不饶,把事情往绝了做。

生活中,像陈余这样执念深的人,比比皆是。哪怕付出无数代价,也还是执迷不悟。

对于张耳和陈余,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一起留言讨论。

伴读中国史 第二卷 《史记》 楚汉风云 列传篇

189:张耳陈余:绝代双骄,命运殊途——执念太深的危害

内容涉及原著卷目:《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标签: 张耳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赏析 - 张耳面对人生机遇当仁不让,陈馀追悔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张耳

    巨鹿之战后,赵王赵歇、张耳拜谢各国将领。张耳与好友陈馀相见后,责备陈馀当初不肯营救赵王。待问及陈泽等人下落时,张耳怀疑是陈馀将他们杀了,即几次追问陈馀。陈馀发怒道:“作为好友,想不到你对我的责怨如此之深啊!难道你以为我就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官印吗?”于是解下印信绶带,推给张耳。张耳也是愕然不肯接受。陈

  • 八条证据,司马迁驳斥张耳、陈余欺世盗名的“刎颈交”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张耳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认可的“刎颈之交”,向来只有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用来形容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指用刀子抹脖子。当然,是为了朋友而抹自己的脖子,甘愿牺牲自我保全朋友的献身精神。《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张耳、陈余也算是“刎颈交”吗?我们从

  • 客家人和北方汉人关系不大,大部分以畲族为基础,秦朝赵佗建立南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赵佗

    客家人和北方汉人关系不大,大部分以畲族为基础,秦朝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广州,汉武帝移民开发岭南也是以广州为广东首府,都城首府在广州汉人不可能集中在龙川,而且明朝时广东才有客家,因为来得太迟才叫客家,来到早不可能叫客家,而且是畲族造反被王阳明强制迁广东四川湖南的,是同时集体迁出江西,才自成被社会,不学

  • 国士无双的韩信被杀后,他的儿子如何了?被萧何送给赵佗,改姓韦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赵佗

    韩信是所谓汉初三杰之一,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功高盖主的一代兵仙韩信,在军事上全无对手,却死在了自己最不擅长的政治斗争里。那么韩信被吕后杀害后,韩信的子孙怎样呢?若是根据史记所记载来看,韩信被夷灭三族,没有后代得以幸存。从史记的所记载的内容来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对刘邦心生怨

  • 从将军到皇帝的赵佗—一生熬死9位皇帝,盗墓贼都找不到他的王陵

    历史人物编辑:叶子听禅标签:赵佗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封建朝代,都是以急剧扩张为生存宗旨,在这种重武轻文的背景下,诞生了无数著名的武将,他们不仅自身战力惊人,而且对外也能征善战,指挥麾下军队取得一场场的战斗胜利,辅佐自己效忠的帝王打下统治的江山。武将在征战的过程中,经常面对战场上恶劣的环境,还时刻有性命之忧,常年累月南征北战的奔波和伤痛

  • 秦始皇不让赵佗北上勤王吗?看看秦亡之时,大秦四大军团在干啥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赵佗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短短二十个字,便将鼎盛时期秦朝的豪奢糜乱一语概括,所以辉煌如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落了个二世而亡的惨淡结局,化作历史中的渺渺烟尘。对于秦朝灭亡时,镇守岭南的赵佗为何不北上勤王的话题,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最大众的说法是,秦始皇当时给赵佗下了一道

  • 打造岭南帝国的南越王赵佗,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汤娜标签:赵佗

    乾隆活了89岁,武则天活了81岁,两位都是古代历史上的长寿君王。如果把皇帝的标准再放低一点,还有一人更加离谱,活了103岁,这人就是南越王赵佗。赵佗,名字听起来乡土气十足,别怕,不还有一个神医华佗吗?两位都是大牛人,前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后者医者仁心,妙手回春。赵佗生于公元前240年,战国末期之秦

  • 秦朝要灭亡了,赵佗手握50万大军无动于衷,只因他就没想回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辉标签:赵佗

    在刘邦和项羽军队的夹击下,即使是秦朝这样强大的国家,也只能走上灭亡。然而,在千里之外的50万岭南大军却选择见死不救,赵佗统领了政权之后,建立了南越。一直以来,世人对赵佗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不少指责,他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把主要的道路给封了。实际上,秦朝的确往岭南派了50万大军。然而却是冒牌货,战斗力根本

  • 为什么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在蒙恬队伍,而不是进赵佗的大军中呢?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赵佗

    秦始皇让公子扶苏到北方蒙恬的长城军团去锻炼,而没有派扶苏去赵佗的岭南大军去,这种行为,其原因很简单,就是以下几点:1.岭南大军离都城咸阳路途遥远,有数千里的距离;而北方长城军团在九原一带,离咸阳比较近,快马加鞭,一天一夜就能赶回来。要知道,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继承人,一旦秦始皇去世,扶苏是要马上继承帝

  • 他是汉初最好的外交家,两度出使南越,三言两语就让赵佗俯首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赵佗

    有这样一群人常因自己冷静的头脑,优秀的口才常被国家赋予外交重任,陆贾,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载他因能言善辩常被用于出使诸侯,汉朝建立后,两度出使南越国,收复南越,对国家的统一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公元前207年,赵高杀害秦二世胡亥,这时候刘邦正进军关中的途中,赵高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签订盟约,然后两人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