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的《春秋》为什么从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开始记载?

孔子的《春秋》为什么从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开始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帅说历史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3/12/13 16:19:33

《春秋》是我国周代鲁国的史书,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编年体写的史书。它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公元前481)长达242年的历史。公元前1040年周公平叛后,为了稳定东方局势,分封了自己的七个儿子就封诸侯,其中鲁国首任国君就是周公的长子伯禽。伯禽传了十三世到了鲁隐公,此时距离平东迁过去了22年,孔子的著作《春秋》由此开篇。

孔子写《春秋》是从鲁国第十四代君主鲁隐公(公元前722年)开始记述的,不是为了纪念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更不是因为鲁国之前的历史无法考证。而是孔子希望通过褒扬鲁隐公以庶子继承国君之位却坚定地维护了宗法制最后导致身死的故事,让天下人重新重视,遵守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要知道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自西周初年定下的宗法制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再到士大夫,可谓是层层失控。不但下克上成风,而且小宗驱逐大宗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曲沃代翼”和“庄公克段于鄢”。这些无视等级伦理的事件层出不穷的发生,直接破坏了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同时,此种无视宗法等级秩序的行为也间接导致了诸侯之间的相互征伐,不但消耗了国力,而且也让四方蛮夷戎狄起了觊觎之心。

为了重新让东周这个乱世尽快恢复儒家的秩序,公元前483年之前,孔子奔走各国长达十四年,却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于是,有感于周道衰微且自己壮志难酬的孔子就如同后世的鲁迅以文字作为武器,用纸和笔继续向天下人述说着他的儒家思想。孔子归鲁后以“国老”问政,然后根据已有的《鲁春秋》而重新修订《春秋》。此番修订,不但为鲁国存照,还摄入了其他诸侯国的身影,所以说其为天下存照亦不为过。从此,后世开始以“春秋”命名这段历史。然后鲁隐公作为春秋第一公的形象就出现了!

那么鲁隐公是何人?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鲁隐公名息,是鲁惠公与继室的儿子,成年后惠公为之娶妻宋国女。可是惠公见宋女貌美于是自纳享用,生下了嫡子允。后来鲁惠公去世,因为公子允年幼,于是国人就推举了公子息当国为君。但是息却想等到公子允成年后效仿周公故事,归政于公子允。但是,就在公元前718年意外发生了!彼时鲁隐公正在棠地观鱼,权臣公子挥不想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出现,于是公子挥就进言隐公除掉公子允,隐公断然拒绝。于是公子挥就倒向了公子允,接着公子挥编造鲁隐公欲杀公子允而说服了公子允下决心袭杀了鲁隐公。于是公子允得以继位,是为桓公。

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隐公是不当立的。但是迫于时势压力,加之公子允年少,隐公无奈继位。可是隐公并不想就此垄断君位,而是一边稳定国家周边局势,一边教导公子允长大成人,以便顺利还位于故君嫡子公子允。因此,隐公继位之时,并没有行君主登位大礼,可以说他是一位不是君主的君主。而且就算鲁隐公的母亲去世,隐公也没有以国母的礼仪安葬,而对公子允的母亲去世则用国君夫人之礼下葬。虽然隐公最后被杀了,但是隐公到死都是宗法制的坚定维护者。在孔子的心里,鲁隐公和孔子的偶像周公一样,都是宗法制的坚定维护派,所不同的是鲁隐公下场却是十分凄惨。但是鲁隐公对于宗法制的绝对支持和遵守,却是孔子得以提取的宣传榜样。这也许就是孔子要自鲁隐公元年作为《春秋》开端的深刻寓意吧!

标签: 鲁隐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故事」外交天才鲁僖公-在齐楚晋等大国中间左右摇摆

    历史人物编辑:陈悦时尚搭配标签:鲁僖公

    在经历了庆父之乱后,鲁国迎来了年少的国君姬申,即鲁僖公。鲁僖公在位时,鲁国的朝政被鲁国三桓所掌握,其中季友因为帮助鲁僖公继位,所以他的权势最大;叔牙的儿子公孙兹为鲁国司马,掌管鲁国军权;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则担任鲁国鲁国司空,掌管水利建设之事。鲁僖公在三桓的影响下逐渐开始掌管鲁国国政,所以对平衡各个势力

  • 澹台灭明:斩杀蛟龙的勇士,文成武就弟子几百,最初却被孔子小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澹台灭明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后被誉为“大成圣师””、“至圣上师,万世之师”等。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据说他有弟子三千,诞生了七十二位圣人。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一代又一代地传播了他的思想和观念,并影响了中国文化。千年。但俗话说,人无完人,这位伟人也是被误判的。事后“真香”的时

  • 「春秋故事」春秋时代礼崩乐坏-鲁惠公一家的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鲁惠公

    话说在周宣王时,鲁国的国君是鲁武公,鲁武公有几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是公子括,二儿子是公子戏,三儿子是公子称。周宣王因为喜欢公子戏,便让鲁武公立次子为太子,虽然废长立幼不合周礼,但鲁武公还是照做了。后来公子称继位,是为鲁懿公。等到公子括的儿子伯御长大成人,看着他的叔叔当着鲁国国君,伯御心想,“按照周礼,

  • 鱼肠剑与吴王僚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吴王僚

    当年,欧冶子为越王做了“三长两短”五把剑,其中最短的一把,名叫“鱼肠剑”。因为剑身上的纹路,曲折婉转,凹凸不平,花纹犹如鱼肠一般,故而得名。还有一说,此剑极其小巧,沿着鱼口插入,能将整把剑身全部隐藏于鱼腹之中,故又名:“鱼藏剑”。 其实就是一把小巧的匕首。 五剑做成之时,越王请了一位非常善于相剑的大

  • 公子光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为何没有受到谴责?

    历史人物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吴王僚

    《刺王僚》是京剧中非常经典剧目,说是春秋末年,吴国公子光假意邀请吴王僚赴宴,然后让刺客装扮成厨师,利用献鱼的机会刺杀吴王僚,最后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即吴王阖闾。其实这场戏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那么问题来了,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弟,他为何要刺王夺位呢?作为一个篡位者,为何没有遭到人们的谴责呢?一、吴王寿

  • 吴王僚之死,内外勾结最明目张胆的无耻谋杀

    历史人物编辑:婷艳读书标签:吴王僚

    吴国素有礼让之风,泰伯让国奔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到了吴国后期,老吴王想让老四季札即位,老四不接受。王位就开始老大坐了,老二坐,老二坐了传给老三,希望最后可以传到老四季札。老三死后,老四季札还是不坐王位。大家可能考虑到国不能一日无君,老三的儿子僚就继承王位,这个就是吴王僚。吴王僚即位,最不爽的老大的

  • 吴王僚到底是谁?隐秘的吴国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吴王僚

    说起吴越的历史,大多数人可能停留在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夫差和勾践。至于吴王僚是谁,大家可能陌生了。吴王夫差的父亲是吴王阖闾,有史书也称之为阖庐,而吴王阖闾的前一任吴王就是僚,彼时阖闾还被称为公子光。“公子”,我们熟知这是古代一种对别人的敬称,多用于男性。但是,在先秦时期这个“称谓”是专指诸侯的儿子。

  • 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只是因所提问题太刁钻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宰予

    我们现在批评人,常用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在《论语》中。《论语.公冶长》中有宰予昼寝的故事,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责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实际上这句话孔子想要强调

  • 宋文公:小伙长得帅,奶奶都要爱

    历史人物编辑:怀旧历史影像馆标签:宋文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当李莫愁吟唱这诗句时,意味着又要杀人了。作为金庸笔下的怨女,李莫愁但凡看到别的男女卿卿我我,往往心生嫉妒,继而杀人泄愤。其实,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一位类似的痴情女,不仅垂涎帅气的孙子,并执着地为之付出,她就是宋襄公寡居多年的夫人。宋襄公因为与楚国泓水一战大腿中了

  • 「春秋故事」宋昭公——公族孤立百姓离心,最后落得个被杀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玖玖不喝酒标签:宋昭公

    宋襄公死后,继位的是儿子宋成公。宋成公去世后,宋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此时宋国的国内主要是宋国公族掌权。其中一支是宋戴公后代的旁系公族,主要包括宋国司马乐豫、司徒鳞矔、司寇华御事等;另一支则是宋穆公宋襄公后代这一支宋国公族。此时宋成公的弟弟公子御杀死了太子及公孙固,自立为君。宋国公族对公子御感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