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庆父之乱后,鲁国迎来了年少的国君姬申,即鲁僖公。鲁僖公在位时,鲁国的朝政被鲁国三桓所掌握,其中季友因为帮助鲁僖公继位,所以他的权势最大;叔牙的儿子公孙兹为鲁国司马,掌管鲁国军权;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则担任鲁国鲁国司空,掌管水利建设之事。
鲁僖公在三桓的影响下逐渐开始掌管鲁国国政,所以对平衡各个势力间的关系得心应手,这不仅反映在鲁国内部,在鲁国对外的外交上更是明显。有的时候鲁国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更是经常做出墙头草反复横跳的操作。
首先,齐桓公称霸时联齐抗楚。在鲁僖公四年,当齐桓公还在位时,齐国是当时诸侯中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楚国的势力已经开始影响到蔡国,齐桓公因为蔡穆侯将蔡姬改嫁为由,率领联军攻打蔡国,之后进而攻打楚国。面对齐桓公的要求,鲁僖公当然跟紧齐桓公的脚步,欣然加入联军一起攻打楚国。最后楚国与诸侯联军签订了盟约才各自收兵回家。
这次与楚国的交锋虽然没落下风,但是鲁僖公也看清了楚国强大的实力。鲁僖公知道楚国一直寻求北上增强自己在中原诸国的影响力,于是鲁僖公便开始借助这一点与楚国接触,来牵制处在东方的大国齐国。
鲁僖公十六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了五子争位的内乱。此时宋襄公站了出来,帮助齐孝公继承国君之位,齐襄公开始追求霸主的地位。但灵敏的鲁僖公早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他知道以宋国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楚国抗衡,而宋襄公对外的名声也没有到达齐桓公的高度。所以面对宋襄公会盟的要求,鲁僖公的做法则是口头支持,但行动上无动于衷。另一方面,鲁僖公则是忙着联系楚国,加深与楚国的关系。
到了宋国会盟的时候,楚、陈、蔡、许、曹、郑等国都去参加了宋国的会盟,鲁僖公则趁机攻打邻国邾国,夺取了邾国的须句之地。之后宋襄公在会盟时被楚成王埋伏的士兵俘虏,捉到了楚国,鲁僖公又从中调停,令释放了宋襄公,赚足了人情。
不久,楚成王在泓水打败了宋襄公,宋襄公称霸的梦想化为泡影。鲁僖公则完全倒向了楚国,并借助楚国的力量开始制衡齐国,并在鲁僖公二十五年,在楚国的帮助下发兵占领了齐国毂地。
结果局势的发展出乎鲁僖公的预料,此时西边的晋国在晋文公执政后开始显露锋芒。晋国与楚国在中原的争霸成为了当时新的焦点。
鲁僖公二十七年,晋文公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友卫国,楚国派兵来救,双方在卫国展开了晋楚中原的第一次交锋。晋文公方面,纠集了晋、齐、秦、宋四国的盟军,而楚国方面,则率领了楚、陈、蔡、许、郑等楚国势力下的盟友。而鲁国作为楚国的盟友,此时竟玩了一手令现在外交看来都拍案叫绝的精妙操作。
首先,鲁僖公杀了鲁国守卫的大将公子买,并派人对晋文公说道:“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
紧接着,鲁僖公又派人对楚成王说道,“公子买作战不力,没有好好帮助楚国打仗,所以杀之”。
就这样,鲁僖公未派一兵一卒,便做到了两边都不得罪。而晋楚两国因此也理解了鲁国作壁上观的做法,都认为鲁国是自己的盟友。
最后,城濮之战以晋国大胜楚国大败而结束,晋文公成为了春秋新的霸主。鲁僖公也顺势参加了晋文公主持的践土会盟,堂而皇之成了战胜国,并分得了战败国卫国的济西之地,真可谓是外交界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