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人向胡人学习的第一人——赵武灵王

汉人向胡人学习的第一人——赵武灵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雨宸历史 访问量:4957 更新时间:2024/1/3 15:26:26

自夏商周以来,汉人统治中原,建都咸宁。因为文化开蒙很早,不说、舜、禹这些明君,就说上古时代的伏羲,创作八卦、发明古琴;神农大帝,亲自品尝百草,交给农民耕种。还有管理铁器的皋陶、发明文字的仓颉等等。

但中国无论哪个朝代,周边都有胡人侵扰。这胡人属于少数民族,大多都在草原,所以骑兵非常厉害。中国到了春秋时代,基本都是以车战为主。但是车战不利于行动,尤其在整体作战中显得迟缓,从而影响战局。

到了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异人。此人身长八尺八寸(按现代尺寸近两米高),天生龙颜,而且虬髯满面,乃是赵国的武灵王。

这赵国北边和燕国接壤,东边就是胡人国度(当时统称胡人);西边还有林胡、楼烦这些国家,秦国也在西面,止隔着一条河。南边和出国、韩国双边接轨,一句话形容赵国:居在五战之地。

为什么叫五战之地呢?秦国、燕国、韩国、楚国是邻居,打来打去都百多年了。胡人(不管哪个民族)经常骑兵来打扰,而且打了就跑,很难抓住他们。这就是五战之地。时间一长,国家经不起耗损,必然日渐微弱。

赵武灵王素来心怀大志,要强国富民。于是没过几年,当政清明,国库丰盈。这时他就要改革兵士,改良战法。便自己穿胡人的军服,皮带皮靴,果然骑马都非常方便。不像中华宽袍大袖,走路还可以,去打战简直是找死。

改革之初,群臣都反对。说我堂堂中华,怎能学习胡人,还穿他们的衣服呢。但赵武灵王坚持如此,并下令军队首先把着装改成胡服。果然军队的行动力焕然一新,骑马施射都非常迅捷。

这时一些将领和大臣也感到了极大的变化,于是无论贵贱,都把穿胡服当成了潮流。全部都不坐车,只是乘马,连文官也天天射猎。这下子,国家有钱,军队越强。赵国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实力越来越大。

不过几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大军,把属于胡人的地盘从常山之西云中,到北边的雁门,全部纳入赵国,便有了灭掉秦国的志向。

由于不知道秦国的虚实,赵武灵王便传位给儿子,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主父,也就是皇帝的父亲太上皇。他却冒充使者出使秦国,见到秦昭襄王。两人交谈,赵主父对答如流,秦昭襄王非常敬重。

等赵主父回国后,秦昭襄王让人打听,原来正是赵主父本人。秦昭襄王大惊,赶紧命令白起领精兵三千星夜追赶,不料赵国大军早有准备。

到了第二年,赵主父出巡云中,自代而西,在楼烦大胜胡人,就在当地筑城,叫赵王城。

自此,战国时代的各个国家,纷纷学习赵主父,穿上胡人的军装,并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进行改良。

毛主席曾经有句名言:拿来主义。意思是胜于自己的事务,就是要善于学习,拿来为我所用。所以毛主席用兵如神,从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赵武灵王向胡人学习,正是看准了胡人在军事上强于自己的地方。

康熙有一句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善于学习对方的长处,反过来制约对方。可惜康熙的后代子孙一代比一代差,以至于让中华帝国落后西方,被挨打了一百多年。

这就是历史给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来看,赵武灵王对于中华的功绩非常大,影响了后世把他作为典范,不愧是一代豪强,英明君王。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赵武

    引言春秋中期,晋楚两国经过近百年的争霸战争,尽显疲敝之态。在晋国元帅赵武执政期间,晋国终于和楚国达成和解,从战争走向和平。赵武执政的七年里,晋国国泰民安,然而和平的表面之下,却暗含着各种隐患。晋楚争霸局势但一心为公的赵武无法改变这些,最终在操劳中去世,一个谦谦君子,生在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得不说是

  • 趣谈·被“坑爹”的儿子饿死的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赵武

    这位帝王他的死法说出来一般人都不会相信,怎么死的呀,活活饿死的!有人说碰上大饥荒老百姓饿死,那不算什么新鲜事,堂堂一代帝王就算再缺粮食也缺不着他那口。西晋的著名“傻子皇帝”司马衷,天下大旱,老百姓饿死无数,人家在皇宫里那还不是顿顿吃肉,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柄,当帝王的怎么可能饿死呢?要说这个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赵武

    中山和匈奴是赵国的近邻,它们经常侵袭赵国。对此耿耿于怀的赵武灵王和赵相肥义商议后,准备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计划以原阳为试点,把它更改为骑兵基地。赵臣牛赞进言规劝说:“国家有旧的簿籍,军队有固定的兵法。变更簿籍就会混乱,违背兵法就会削弱。现在大王把原阳更改为骑兵基地,就是变更簿籍、违背兵法。熟

  • 如何评价赵武灵王?为什么他能变法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赵武

    提起赵武灵王,世人总是会拿“胡服骑射”与之对号。的确,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骑兵战的潮流!对中国古代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学习胡人的装束呢?三家分晋后,赵国经历了六代君主,到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继位后,赵国面临着全所未有的亡国危机感!在进行疯狂兼并的赵国

  • 元尊:龙爪天阳设定成谜,至今拥有者寥寥无几,赵武二人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容容爱萌宠标签:赵武

    土豆日常忘记设定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元尊中体现得尤为严重,从最初的源食到后来能削弱对手实力的碎片,土豆忘记的设定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初设定中神府境的武王也是用过法旨的,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毕竟对于剧情影响不大,但是目前天阳境龙爪天阳的设定实在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01

  •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后活活饿死,为何没一个亲信来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亲信来救驾,这完全是因为他“作死”的后果。前期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他的父亲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赵雍父亲生前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妥妥是

  • 沙丘宫变是个“票局”,赵国群臣将反对票,纷纷投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掌柜讲历史标签:赵武

    公元前295年(即周赧王二十年),是赵国不同寻常的一年,围绕赵室发生诸多朝政人事方面的变动,比如赵惠文王临朝听政、赵武灵王拟定“二王并立”等等,一些列的事件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赵国发生“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原本是一片名不见传的土地,却曾经埋没历史上两位骁勇神武的帝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河套平原能否成为赵国奔袭秦国的跳板?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赵武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

  • 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绝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赵武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可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值得玩味。赵武灵王大家都知道他的胡服骑射,但对于他的灭秦战略,知之人较少。其具体的战略是这样的。一.第一步,联秦北伐战略据统计,赵国自赵成侯到代王嘉,秦赵战争共发生32次,秦胜23次,赵胜7次,2次胜负不明。赵武灵王在位时,

  • 赵武灵王的谥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褒一贬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雍将王位让给次子赵何,由其主持朝政,自己则专注于作战,称“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爆发,赵雍于动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