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氏全族被灭,只剩一个孤儿赵武,后来是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赵氏全族被灭,只剩一个孤儿赵武,后来是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好旺角V 访问量:313 更新时间:2024/2/11 2:42:06

公元前620年,晋襄公之子晋灵公继位为晋国国君,晋灵公长大成人后,生活荒淫奢侈,铺张浪费,随意诛杀手下之人。对于晋灵公的行为,赵家先祖赵盾看不下去了,于是多次进谏规劝灵公改邪归正,重视国家之事,但晋灵公非但不听,反而记恨起了赵盾,想要将赵盾欲杀之而后快。

一天早晨,晋灵公派手下鉏麑前去刺杀赵盾,当鉏麑来到赵盾住处的时候,发现这位国家重臣的住处十分简陋朴素,赵盾此时正打着盹儿穿着衣服准备去觐见国君。

鉏麑看到这一切,羞愧地退了出来,并说道:“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一条都是罪过,我还不如去死!”鉏麑于是撞死在了赵盾庭院的槐树上。

这次刺杀赵盾没有成功,但晋灵公并不死心,之后又以请赵盾喝酒为借口,准备在酒桌上将赵盾杀死,幸好赵盾手下提弥明拼死相救,赵盾才幸免于难。

大难不死的赵盾准备逃离晋国,但他还未出边境,就得到消息,原来晋灵公被他的本族兄弟赵穿给刺杀了,于是赵盾放弃了逃亡,又回到晋国,扶持晋国新君晋成公上位。

成公上位后,赵盾因拥立有功,赵氏被赐为异性公族,赵家在晋国的势力开始崛起。之后,赵盾之子赵朔又娶了成公的女儿赵庄姬为妻,但好景不长,赵朔早夭,庄姬很早便守了寡。

时间一长,按耐不住寂寞的赵庄姬与赵婴私通,事情败露后,赵同与赵括兄弟二人联手将赵婴流放到了齐地。景公十七年,怀恨在心的赵庄姬向景公进谗言,诬陷赵同、赵括兄弟二人谋反。此时,晋国贵族栾氏、郤氏因嫉妒赵氏势力在晋国做大,遂向景公出具了赵氏谋反的伪证。

被诬陷的赵氏因此被灭族,仅存赵朔之子赵武因跟随赵庄姬入宫而幸免于难,被门客程婴舍亲子相救。这件事情平息之后,晋国大夫韩厥以赵氏有功为名,劝说晋景公赦免了赵家的唯一血脉赵武,并立赵武为赵祀,归还了赵氏田邑,赵氏因此得以复兴。

之后,赵武在程婴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又在韩厥的帮助下,将曾经屠杀赵氏一族的景公宠臣屠岸贾诛杀,赵氏成为晋国六卿之正卿,赵武开始了复兴赵氏的艰难历程。

赵国的奠基人—赵鞅

春秋末期,晋国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国家摇摇欲坠,日益衰落。此时的赵鞅由于勤周敬王有功,被周敬王封为王室命卿,赵氏开始了复兴之路。

公元前513年,赵鞅抓住时机,将范宣子制定的刑书熔铸于大鼎之上,为晋国制订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邢鼎”。这部法典对日后晋国的复兴起了极大的作用。

赵鞅的这一举措,不仅使赵氏一族被天下人所熟知,也使得赵氏家族得到了晋国大多数新兴势力的支持。从此以后,赵氏一族在晋国的影响力不断攀升,赵氏的复兴指日可待。

公元前588年,得益于赵鞅所制定的法典的晋国称霸中原,攻下邯郸后,邯郸被并入晋国版图。公元前492年,于晋国有大功的赵鞅掌握了晋国的实权,在赵鞅的努力下,赵氏开始不断向东扩张家族势力,将伐卫获得的500户安置到了邯郸之后,邯郸成为赵鞅的私人领地,这为后来邯郸成为赵国首都奠定了基础。

赵无恤灭代—赵氏的实力再次大增

赵家先祖赵无恤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对代国觊觎已久。

公元前475年的一天,赵无恤邀请代国国君前来赴宴,因为代国国君的妻子是赵无恤的姐姐赵姬,所以代王不疑有他,便带他的妻子欣然前往赴宴。

但代王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次前往的将是鬼门关,等着他的将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宴席上,赵无恤不顾血脉亲情,趁代国国君饮酒之际,指使手下在宴席上杀死了代国国君,看着自己的丈夫惨死,赵无恤的姐姐赵姬悲痛欲绝,随即自杀。

杀了代王之后,赵无恤将代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赵氏的实力再次大增。

三家分晋—邯郸成为赵国首都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衰落的命运也已无可避免。

公元前453年,此时的晋国国君已经形同傀儡,国内大权由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豪门大族掌握。

这一年,智氏联合韩氏、魏氏企图灭亡赵氏,赵氏一度濒临灭亡。但奈何“天不亡赵氏”,关键时刻,赵无恤说服韩氏,韩氏念及曾经的赵氏孤儿之情,遂与魏氏临阵倒戈,反过来与赵氏联合,消灭了智氏,韩赵魏三家借此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标志着以仁义道德为主的春秋时代结束,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登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即位。

赵敬侯是一位眼光独特的政治家,经过观察发现,他觉得邯郸是一个极为理想的整军练武、定都进取的战略要地。

于是,赵敬侯决定将赵国都城由中牟迁往邯郸。历史证明,赵敬侯的这一决策是一个英明的决定。迁都邯郸,进可攻,退可守,赵敬侯为赵国的崛起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此,邯郸将在赵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步入鼎盛巅峰

赵敬侯之后,赵国的发展一直中规中矩,且王室经常爆发内乱,国家实力因此得以大损,时常被山东六国欺负,直到一位天才的横空出世,才扭转了这一切,使得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称霸山东六国,这位横空出世的天才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即位后,开始了战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使赵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胡服骑射成了赵国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在赵雍的努力下,他缔造了战国历史上第一支骑兵军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有名的骑兵。但这对于赵雍来说,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之后,赵雍又用十年时间,相继征服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使赵国的疆域面积大大增加,势力延伸到了草原身处。与此同时,在赵雍的带领下,赵国又连续不断攻打中山国,直到这个心腹之患消除。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通过胡服骑射,缔造了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骑兵,之后又灭中山,拓展疆域面积,经过赵武灵王之手的赵国,成了当时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赵国也因此得以称雄于山东六国。

结语

赵国的崛起,是极为坎坷的,从赵氏差点被灭族,再到称雄于山东六国,这期间的经历,是赵国先祖历代的积累。但是,由于赵国人的爆烈任性,经常发生王室内乱事件,赵国的强大并没有延续下去,经历了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最终被秦国所灭。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究竟是怎样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确只是单纯的军事改革。要了解一项改革,那么必须先知道这场改革的原因。赵武灵王改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说,不是为了长久的争霸,而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至于胡服骑射改革成功之后,赵国大杀四方,灭掉中山国,这些可以说都是改革本身带来的一些利好,而并不是改革的出发点。在胡服骑射改革

  • 汉人向胡人学习的第一人——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雨宸历史标签:赵武

    自夏商周以来,汉人统治中原,建都咸宁。因为文化开蒙很早,不说尧、舜、禹这些明君,就说上古时代的伏羲,创作八卦、发明古琴;神农大帝,亲自品尝百草,交给农民耕种。还有管理铁器的皋陶、发明文字的仓颉等等。但中国无论哪个朝代,周边都有胡人侵扰。这胡人属于少数民族,大多都在草原,所以骑兵非常厉害。中国到了春秋

  •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赵武

    引言春秋中期,晋楚两国经过近百年的争霸战争,尽显疲敝之态。在晋国元帅赵武执政期间,晋国终于和楚国达成和解,从战争走向和平。赵武执政的七年里,晋国国泰民安,然而和平的表面之下,却暗含着各种隐患。晋楚争霸局势但一心为公的赵武无法改变这些,最终在操劳中去世,一个谦谦君子,生在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得不说是

  • 趣谈·被“坑爹”的儿子饿死的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赵武

    这位帝王他的死法说出来一般人都不会相信,怎么死的呀,活活饿死的!有人说碰上大饥荒老百姓饿死,那不算什么新鲜事,堂堂一代帝王就算再缺粮食也缺不着他那口。西晋的著名“傻子皇帝”司马衷,天下大旱,老百姓饿死无数,人家在皇宫里那还不是顿顿吃肉,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柄,当帝王的怎么可能饿死呢?要说这个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赵武

    中山和匈奴是赵国的近邻,它们经常侵袭赵国。对此耿耿于怀的赵武灵王和赵相肥义商议后,准备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计划以原阳为试点,把它更改为骑兵基地。赵臣牛赞进言规劝说:“国家有旧的簿籍,军队有固定的兵法。变更簿籍就会混乱,违背兵法就会削弱。现在大王把原阳更改为骑兵基地,就是变更簿籍、违背兵法。熟

  • 如何评价赵武灵王?为什么他能变法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赵武

    提起赵武灵王,世人总是会拿“胡服骑射”与之对号。的确,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骑兵战的潮流!对中国古代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学习胡人的装束呢?三家分晋后,赵国经历了六代君主,到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继位后,赵国面临着全所未有的亡国危机感!在进行疯狂兼并的赵国

  • 元尊:龙爪天阳设定成谜,至今拥有者寥寥无几,赵武二人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容容爱萌宠标签:赵武

    土豆日常忘记设定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元尊中体现得尤为严重,从最初的源食到后来能削弱对手实力的碎片,土豆忘记的设定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初设定中神府境的武王也是用过法旨的,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毕竟对于剧情影响不大,但是目前天阳境龙爪天阳的设定实在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01

  •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后活活饿死,为何没一个亲信来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亲信来救驾,这完全是因为他“作死”的后果。前期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他的父亲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赵雍父亲生前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妥妥是

  • 沙丘宫变是个“票局”,赵国群臣将反对票,纷纷投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掌柜讲历史标签:赵武

    公元前295年(即周赧王二十年),是赵国不同寻常的一年,围绕赵室发生诸多朝政人事方面的变动,比如赵惠文王临朝听政、赵武灵王拟定“二王并立”等等,一些列的事件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赵国发生“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原本是一片名不见传的土地,却曾经埋没历史上两位骁勇神武的帝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河套平原能否成为赵国奔袭秦国的跳板?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赵武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