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晋国赵武:如何从险遭灭族的“赵氏孤儿”变为春秋“一代贤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莽原说 访问量:3471 更新时间:2024/2/11 2:43:53

引言

春秋中期,晋楚两国经过近百年的争霸战争,尽显疲敝之态。在晋国元帅赵武执政期间,晋国终于和楚国达成和解,从战争走向和平。赵武执政的七年里,晋国国泰民安,然而和平的表面之下,却暗含着各种隐患。

晋楚争霸局势

但一心为公的赵武无法改变这些,最终在操劳中去世,一个谦谦君子,生在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得不说是种悲剧。

赵武

劫后余脉:未黑化“赵武”,成年相礼

赵武的祖父赵盾是晋灵公、晋成公时期大权在握的元帅,父亲赵朔是晋景公时期的中军将。赵武出生时,赵家的势力如日中天。然而随着赵朔的英年早逝,一场浩劫即将来临。

晋国赵朔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为壮公族势力,时任元帅的敌对卿族栾氏族长栾书也借机“下宫之难”落井下石。然后晋景公下令讨伐赵家,号召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诛杀赵同、赵括及其子嗣,没收赵家土地和财产。

下宫之难

幸亏有韩厥的劝谏,晋景公才命令年幼的赵武继承赵家的家产。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赵家的地位在晋国可谓一落千丈,而复兴赵家的重任,则落在“孤儿”赵武的身上。

韩厥是赵武的祖父赵盾一手提拔起来的,同时还是让赵武得以继承家业的大恩人。

示意图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拾侈卿的目的已达到,遂复立赵武。公元前576年,年仅十五岁的赵武提前举行冠礼。景公暴毙后,厉公希望借用赵武来打压侈卿的嚣张气焰。

可见,赵武及赵氏家族,甚至于各大卿族,对于晋国执政者来讲,他们只是稳固权威和地位的棋子,平衡国内侈卿的工具。

冠礼,即举行加冠仪式,标志着男性成年,按照周制,男性二十岁举行冠礼,然而也有不少提前加冠的例子。

晋国卿族势力

当时晋国的卿大夫家族都在扩大自家势力,在这种情况下,赵武是不可能拖到二十岁再加冠的。如果不趁早举行成人仪式跻身大夫行列,赵家就可能永远告别晋国的政坛。

赵韩魏三家卿族

冠礼结束后,赵武正式成为大夫,按照当时的习俗,赵武需要去拜见晋国各大卿族的领袖人物。

赵武首先去拜见的是元帅栾书,不过当年那场浩劫让赵武记忆犹新,面对这样个睚眦必报、 手段阴刻的元帅, 年少的赵武不免感到芒刺在背。但在之后赵武掌权晋国时,也并未去打压栾氏、杀害栾书。

栾书

没过几年,晋国的政坛就发生了动荡:公元前572年(晋厉公九年)初栾书、中行偃杀晋厉公。二月迎公子周悼公继位。

示意图

晋悼公继位为抑制栾书的势力,决定重新扶植赵家。晋悼公可谓一代英主,实行新政,提拔大量被埋没的人才(赵武便在其中),削减卿族的势力。降伏郑国、挫败楚国、讨伐秦国、打击齐国,为维护晋国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晋国版图

官运亨通,突飞猛进,辛苦耕耘“晋地”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自此赵武始为卿,尽管居八卿之末,但却跨越了从大夫到卿的质变。

示意图

当年的“赵氏孤儿”终于成为晋国的军政一把手,与专横跋扈的范匄[gaì]不同,赵武是位谦和的贤臣。虽然出身卿族,但赵武执政期间并不为赵家谋取私利,他先后举荐的四十六个人皆成为国之栋梁,没有一个人成为赵氏家臣,其大公无私,堪称千古之楷模。

示意图

此外,赵武一上台就立即推行“客大夫制”,积极吸纳各国人才。《左传》记载:

“虽楚有才, 晋实用之”

赵武根本出发点是加强君权、抑制六卿发展势头,却无意间加速晋国的分裂与灭亡。因为赵武去世后,诸卿依然以广纳贤士,但却各怀心机,将士收于家中,充实私门,导致卿族势力强于公族。然则也因性格因素,赵武善事文职而并不善战。

三家分晋

就在悼公准备会盟诸侯,共商伐齐之时,突然薨逝。悼公之死,是晋公室彻底衰败的起点,后任国君都难以驾驭强悍的六卿。这也是赵武政治生命的巨大转折点,晋悼公怀揣着伟大的政治理想,却英年早逝,使赵武、韩起共创大业的抱负遭到沉重打击,对赵武的伤害不言而喻。

春秋诸侯会盟

晋平公上位后,赵武一直小心侍奉国君,注重德行,对国政的参与也兢兢业业,努力与诸侯共存共荣,尽力维持中原联盟的稳固与对荆楚势力的压制态势。

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

公元前548年7月,赵武促使诸侯签订“重丘之盟”,宣布晋、齐两国休战,标志着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联盟的再度稳固。参照于之后的国际发展,此次盟誓意义极其重大。

弭兵之盟

公元前547,秦景公时期,在赵武倡导的和平称霸之国策下“秦晋再好”,维持两国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

诸侯会盟

国际新秩序确立,但是这个中原共荣圈又凸显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楚国蠢蠢欲动,新兴大国“吴国”的崛起,鲁国悍然向莒国发动进攻...这些不稳定因素都将破坏赵武已建立好的“和平方针”。

春秋局势

天子劳之,贤臣驾鹤西去

赵武从政以来勤勤恳恳,事无巨细,都认真对待。多年来,赵武尽力维护国君地位、抑制国内卿族,同时四处奔走尽力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和平,这些都耗费了赵武太多精力,使他迅速地衰老,年仅50岁左右,却显得异常精力交瘁,身心疲惫,着实令人担忧。

晋国周围态势

加之,晋平公的荒诞享乐、公室的腐朽不堪、卿大夫世家的强横野心更是雪上加霜,赵武对此感到深深的悲凉与无奈。即使赵武依旧如常办理公务,主持朝政,尽管有韩起、魏舒的全力辅佐,却难以改变现状。

晋平公号召命令诸侯为杞国筑城

赵武一生忠心侍奉君主而不拉帮结派,推举贤人而不阿谀奉承,立志要做一个振兴国家的贤臣,然而现实让他极为失望,实为“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公元前541年12月7日,一代贤臣“赵武”忧愤而亡。

春秋逐渐向战国时代过渡

晋国的霸权再度削弱,堕落的好友韩起最终与其余诸卿沆瀣一气,对晋国一切资源进行瓜分。潜移默化中,晋国的分裂在赵武去世后大大加速。

晋国分裂

结语

赵武的谥号是“文子”,确实与这位翩翩君子相符。赵武是晋国最后一位以国事为重的执政卿,就像鲁国叔孙豹所说的那样,赵武死后“晋君将失政矣”。

秦晋

可以看出赵武的为政之路与其祖父赵盾不同,他一反其祖之专制、狠辣、凌厉,表现出来的是温和、忠信、礼义、谨慎。除了其性格原因,不得不说与赵氏家族曾经的中衰有关,赵武作为赵氏唯一的幸存者,他经历颇多苦难,也承担太多的责任,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稳重、敢担当的一面。

赵盾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家族被诛,屡受欺压的赵武在成年后,心理上并未发生“黑化”,也没有去“复仇”,这是难能可贵的。

赵武执政时期,是春秋最风平浪静的时代,诸侯都倾向于赵武的良性统治。他的逝去不仅是一个人的死去,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春秋的诸侯时代开始走向混乱的战国时代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舒大清.论春秋后期晋国和平变法及其文化影响.《CNKI;WanFang》,2011

孟春娟.大雅君子社稷纯臣——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韩厥.《CNKI;WanFang》,2009

石国权.晋平公求才.《CNKI》,2000

郑阿静.晋平公时期的晋鲁邦交.《雪莲》,2015

李沁芳.晋国六卿研究.[D],吉林大学.2012.9

李世宽,陈燕妮.晋悼公复霸时期晋国的外交——以晋楚外交为主.《新西部(下旬刊)》,2008

张鹏立.晋悼公运用统一战线促进晋国复兴述略.《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标签: 赵武

更多文章

  • 趣谈·被“坑爹”的儿子饿死的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赵武

    这位帝王他的死法说出来一般人都不会相信,怎么死的呀,活活饿死的!有人说碰上大饥荒老百姓饿死,那不算什么新鲜事,堂堂一代帝王就算再缺粮食也缺不着他那口。西晋的著名“傻子皇帝”司马衷,天下大旱,老百姓饿死无数,人家在皇宫里那还不是顿顿吃肉,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柄,当帝王的怎么可能饿死呢?要说这个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赵武

    中山和匈奴是赵国的近邻,它们经常侵袭赵国。对此耿耿于怀的赵武灵王和赵相肥义商议后,准备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计划以原阳为试点,把它更改为骑兵基地。赵臣牛赞进言规劝说:“国家有旧的簿籍,军队有固定的兵法。变更簿籍就会混乱,违背兵法就会削弱。现在大王把原阳更改为骑兵基地,就是变更簿籍、违背兵法。熟

  • 如何评价赵武灵王?为什么他能变法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赵武

    提起赵武灵王,世人总是会拿“胡服骑射”与之对号。的确,赵武灵王开创了一个时代,引领了骑兵战的潮流!对中国古代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赵武灵王为什么要移风易俗,学习胡人的装束呢?三家分晋后,赵国经历了六代君主,到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继位后,赵国面临着全所未有的亡国危机感!在进行疯狂兼并的赵国

  • 元尊:龙爪天阳设定成谜,至今拥有者寥寥无几,赵武二人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容容爱萌宠标签:赵武

    土豆日常忘记设定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这一点在元尊中体现得尤为严重,从最初的源食到后来能削弱对手实力的碎片,土豆忘记的设定简直不要太多。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最初设定中神府境的武王也是用过法旨的,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毕竟对于剧情影响不大,但是目前天阳境龙爪天阳的设定实在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01

  •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后活活饿死,为何没一个亲信来救驾?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亲信来救驾,这完全是因为他“作死”的后果。前期英明神武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是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他的父亲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赵雍父亲生前与魏、楚、秦、燕、齐等国连年恶战而不处下风,赵国妥妥是

  • 沙丘宫变是个“票局”,赵国群臣将反对票,纷纷投向赵武灵王

    历史人物编辑:掌柜讲历史标签:赵武

    公元前295年(即周赧王二十年),是赵国不同寻常的一年,围绕赵室发生诸多朝政人事方面的变动,比如赵惠文王临朝听政、赵武灵王拟定“二王并立”等等,一些列的事件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赵国发生“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原本是一片名不见传的土地,却曾经埋没历史上两位骁勇神武的帝王——赵武灵王和秦始皇,

  • 如果赵武灵王不死,河套平原能否成为赵国奔袭秦国的跳板?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赵武

    黄河在流经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和山西五省时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而河套平原就分布在这个“几字湾”的沿线上。水往低处流,河流两岸必然要高出河道中央,黄河能够形成这样一个弯曲的走向,必然是受到两侧山体的限制。黄河在流出兰州之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的包夹之下折而向北,随后受到阴山山脉的阻拦改向为

  • 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绝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赵武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可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比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更值得玩味。赵武灵王大家都知道他的胡服骑射,但对于他的灭秦战略,知之人较少。其具体的战略是这样的。一.第一步,联秦北伐战略据统计,赵国自赵成侯到代王嘉,秦赵战争共发生32次,秦胜23次,赵胜7次,2次胜负不明。赵武灵王在位时,

  • 赵武灵王的谥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褒一贬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赵武

    赵武灵王(?-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雍将王位让给次子赵何,由其主持朝政,自己则专注于作战,称“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乱爆发,赵雍于动乱中

  • 一场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浅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赵武

    一场势在必行的政治改革——浅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深远影响赵武灵王是东周后期的赵国君主,在公元前326年其父赵肃侯去世之后年仅十五岁即位。而他就是后来名震华夏、号称改革之君的赵雍。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正面临外忧内患之际。尤其是在为赵肃侯举办葬礼的时候,魏、楚、秦、燕、齐五国以会葬为名俟机图赵,这就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