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励武把坦克开上城墙:薛岳不让我撤,粟裕也不让我走,我就成了罾口川的于禁

马励武把坦克开上城墙:薛岳不让我撤,粟裕也不让我走,我就成了罾口川的于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3/14 20:20:22

马励武让坦克爬上城墙,最后开不下来的军事笑话,发生在1947年1月的峄县之战中,把整编二十六师七辆坦克打得爬上城墙下不来的,就是被称为“战神”的粟裕

在《战神粟裕》一书中,介绍了马励武坦克爬墙的前因后果:“峄县城里尚有从漏汁湖漏网的七辆坦克,因城内火力不足,马励武便把这七辆坦克都开到城头上去,想用坦克炮帮他守城,结果弄巧成拙,等到巷战开始,他想发起反击时,坦克车一辆都开不下来,被第八师轻松缴获。”

马励武“坦克爬城墙”被笑了十多年,一直到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马励武还牢骚满腹,一同学习的沈醉回忆起来还憋不住笑:“这位马老兄是黄埔一期毕业的……许多人都笑他这样指挥机械化部队,连常识都没有,所以他憋了一肚子的气。被俘后,他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连轻微劳动都不愿干,所以经常挨批。一批,心里更不痛快。”

虽然坦克上墙被传为笑柄,但中将师长(整编二十六师原为二十六军,所以他的这个师,实际是军级单位)马励武并不承认自己无能,他秉承蒋军“日记取胜(老蒋最擅长)”、打不过也吹得过的传统,在被俘前的1947年1月5日的日记中还在替自己吹嘘,并为即将战败出逃找借口:“他们(马励武在日记中用的是另外两个字,我们没必要复述那两个字骂自己)一直非常痛恨我,怕我。我们攻下峄县和枣庄之后,他们始终想打败我,可是没有找到机会。这次,我们战略上的错误给了他们机会。此外,突围那天下雨,也给我们增添了许多困难。我们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打了三天三夜,弹药和汽油都用光了,我们怎么能不打败仗?这是否意味着天助他们?老天爷为什么对我们这样残酷?”

马励武被俘后,撰写并发表了《国军精锐师覆灭始末》、《马励武致友人信》、《马励武日记》,其中不乏自相矛盾之处,那些现在看来不允许出现的词句,当年居然也没被要求删改。

峄县之战实际是四十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华野缴获了数不清的弹药和汽油,那些在城墙上爬不下来的坦克,也被“解放战士”开了下来,只有藏在城门洞里的两辆被打坏了。

此战之后,有位叫葛兰痕的美国女记者到峄县城参观采访,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下辖第一、第二纵队和第七、第八师,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即三野,也称陈粟大军)第八师师长(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参谋长)负责接待,葛兰痕钻进坦克一看就笑了:“噢!买嘎达,这是我们美国的坦克!”

那些先进美式坦克全都被粟裕收入囊中,马励武不知道的,是那些把坦克打得爬上城墙的重炮,也是前几天他“送给”粟裕的。

马励武为什么要如此“慷慨”地“送给”粟裕重炮和坦克,我们就得从1946年12月19日结束的宿北战役说起了。

宿北战役结束的当天粟裕就得到情报:徐州“绥署”主任薛岳命令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由涟水向北进攻。

一听老冤家张灵甫要来送死,粟裕摩拳擦掌,准备调集主力南下将其包饺子,没想到张灵甫连薛岳的命令都不听,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一直等等到周围援军靠拢过来凑成一大坨,这才肯把屁股往前挪上一挪,这一大坨将军队形密集,想分割都很难。

粟裕想吃掉张灵甫却无从下口,就盯上了大肥肉马励武:马励武的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均为美械部队,马励武自恃装备精良一味突前,犯下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

马励武这个在抗战中表现不俗的黄埔一期生也不是吃干饭的,宿北战役结束后,他发现自己位置突出,两侧没有配合的部队,感觉有危险,于是停止向东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想等着其他部队赶过来再做打算。

薛岳可不像马励武那样谨慎,马励武也不像张灵甫那样有人撑腰。马励武侦查得知陈粟大军已经包抄过来,百般恳求撤回峄县,薛岳却严令二十六师继续东进,万般无奈之下,马励武只好就地构筑工事,并请快速纵队的坦克往返巡逻,以作机动增援。

这个快速纵队并不属于二十六师建制,而是老蒋的次子蒋纬国在徐州遥控指挥:这是老蒋在昆明组建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一个整营的官兵曾被送到新德里由美军顾问开办的战车训练队进行正规化训练。

配备美式坦克的第一营与日军作战三年保持全胜,后来老蒋又用缴获的日军轻型坦克组建两个团,与坦克一营合并为第一快速纵队,这次随同马励武二十六师行动的快速纵队由一个步兵旅、一个炮兵团和全美式坦克组成的第一营及搜索营、工兵营、汽车团等部队组成,拥有三十六辆美式中型、轻型坦克。

有这支二太子带领的御林装甲军庇护,马励武虽然担心但并不害怕,他布置完防守阵地后,把部队交给副师长曹玉珩,就带着几个随从派到峄县过元旦去了:你薛岳不让我全师后撤,我自己回去还不行吗?

马励武在峄县逍遥快活,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他在看戏的时候,居然点了一出《风波亭》。

马励武正全神贯注看岳飞的时候,二十七军军长李玉堂打来电话:“你的部队打起来了!”

马励武这时候想回前方指挥也回不去了,有他指挥也是必败无疑,更何况此时前方只有一个吓得半死的曹副师长。二十六师一战被打残,马励武回忆:“敌以十万之兵力,以压倒优势将我重重包围,各小据点亦均各个围困,遭受猛烈袭击,交通、通讯均被切断。经两昼夜血战,因众寡悬殊,我官兵伤亡殆尽。旅长蒋志仁、谢清华等二员、团长四员迄今无一生还……4日拂晓奉命突围,又值天降大雨,我空军无法出动作战,战车及炮车亦均深陷泥泞,无力自拔,惨苦之情,难以言状。”

马励武给朋友的这封信,又说了假话:当时他根本就不在包围圈内,而是在峄县趴在城头看着副师长曹玉珩带着七辆坦克滚了回来。

马励武总是强调天降大雨导致部队无法机动,这个喜欢看风波亭的中将可能没看过水淹七军——他把部队驻扎在漏汁湖附近,跟于禁屯兵罾口川犯了同样的兵家大忌。

马励武哀叹“此乃带兵以来对外对内作战损失最惨痛之一役”的时候,陈毅和粟裕却笑得合不拢嘴:十七辆完好好的美式坦克一个美械榴弹炮,两个机械化步兵个团的载具, 华野后来用这些东西组建了一个特别纵队。

陈毅司令亲巡战场并赋诗一首:“快速纵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

马励武说自己的部队弹尽油光才一败涂地,实际情况却是“十余辆卡车牵引着野炮和榴弹炮,炮弹堆满到车篷帆布顶。吉普车装满各种子弹,也有数辆装载着大米和美国制造的罐头、饼干、糖果之类的。”

山野参谋长陈士榘在《快速纵队之歼灭》一文中回忆:“蒋军所自恃的快速纵队,在我军严重的打击下,像水塘被爆炸的鱼一样,昏头乱窜,各自突围逃命,其在野外者则全部被我缴械。美国的战车是不坏,蒋军以为我们没有可以抵击的武器,而不知蒋军早已送给我们美式火箭炮和战防炮、烧夷手榴弹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非常有效。”

马励武在峄县县城里眼睁睁看着他的二十六师主力和快速纵队被消灭,“竟日废寝忘食,狼狈之情,实难笔述”。

狼狈的马励武向薛岳请求,趁着峄县未被合围前赶紧开溜,也不知道薛岳搭错了哪根弦,也可能是薛岳根本就不想放过马励武,他严令马励武整理部队,坚守峄县。直到1月10日白天,粟裕把刚缴获的野炮、榴弹炮拉到城下、坦克开到城边,马励武再想跑也来不及了,只好让剩下的坦克都爬上城头,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马励武脱掉中将军装,换上士兵的棉衣想混杂在俘虏中出城,结果被一眼认出。

马励武的倒霉没有随着爬上城墙的坦克被粟裕开走而结束,他和李仙洲被从山东押往哈尔滨的时候坐的是一条渔船,老蒋的海军巡逻舰队看到船上挂满了捕鱼工具,没有上船检查就放行了。所以马励武在战犯管理所骂薛岳、骂海军,结果被跟薛岳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一句话说得脸红脖子粗:“海军不搜查载有自己人的渔船,这和陆军指挥官把坦克车开到城墙上去作战,同样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满脸通红的马励武接着抱怨和谈代表不谈交换战俘,又引起了哄堂大笑:这么多军长和军长以上的高级指挥官被俘,你让老蒋拿什么来对等交换?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于禁只看画像就被气死?其实曹丕之前还做一件事,用心何其歹毒!

    历史人物编辑:励志小龙说标签:于禁

    稍微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其实在《三国志》中虽然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为一传,却没有提出“五虎上将”的说法,只是说关羽、张飞“为世虎臣”、黄忠、赵云“并作爪牙”,后来的小说话本才把他们合称为“五虎上将”。而“五子良将”的说法却是《三国志》提出来的,“时

  • 浅谈“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樊城之战后受到的羞辱与悲惨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于禁

    大背景: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北伐曹魏,围曹魏大将曹仁于樊城。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军来援助曹仁,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这是关羽的巅峰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天下,而于禁在这次受到了三次不同的羞辱而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于禁被水淹后,面对关

  • 于禁从来就没当过叛徒谥号暴露真相:曹丕憋屈死于禁只是因为二十四年前的一桩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于禁

    三国是个招降纳叛的年代,我们翻一翻《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就会惊奇地发现,当年战败投降换阵营,真比今天白领跳槽换老板还容易,不要说那些夹着一本书在袁绍曹操刘备阵营,跑来跑去的谋士,曹操的五子良将,刘备的五虎上将,居然只有四个半属于起家老班底。而有过投降经历的更多,是六个。我们可以把这五子良将和五

  • 为什么同是投降,于禁和关羽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他为何得不到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于禁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投晋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谈论关羽的事迹。有多少人认为此时的胜利者关羽也有同样的失败投降的经历?不过,关羽的投降并没有成为他光辉一生的污点,反而给他留下了忠义、善良、勇敢的美誉。不同的是,于禁投降后的下场极其悲惨,令人惋惜。于禁的投降为何不被世人承认?曹

  • 于禁输给关羽向他投降,最后羞愧而死,是于禁人品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相互对抗的时期。那个时代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统一大业,而于禁就是其中一个,他当时投靠了曹操,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曹操,可是在和关羽对抗的时候,曹操派他出战,它确定为打不过关于而投降的关羽。于禁投降关羽的这段历史成为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屈辱的律师使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选择不战而降,学者:我们误会于禁了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于禁

    水淹七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还是三国志中,对水淹七军都有记载。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的水淹七军是关羽放水围困了庞德、于禁等人,可是三国志中并不是这样,正史记载关羽没有决堤水攻。是因为霖雨导致了自然水灾。自然灾害的出现,让于禁等人被围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

  • 关羽张辽于禁都做过降将,为何只有于禁被人嘲笑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于禁

    关羽、张辽、于禁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单拿出来任何一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存在。那为什么关羽张辽投降,却没人诟病,只有于禁投降关羽却被耻笑终生?其实原因有三,看看你能猜到几个?一,地位不同关羽在投降曹操时,几乎没有任何官职,如果不是后来蜀汉成就了大业,他可能直接就被历史忽略了。张辽在投降曹操时,

  • 关羽张辽于禁都曾被俘投降,为何关羽张辽名垂千古,于禁遭人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于禁

    #三国风云录#在三国的历史上,许多将领都经历过被俘投降的事情。其中最有名的三位将领分别是关羽、张辽和于禁。他们都曾经被俘过,并且投降了敌人。但是,关羽和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让他们的名声受到影响。相反,他们因为自己的战绩被选入古代的七十二名将。可是于禁却遭到了大家的唾弃,屈辱的死去。幸与不幸,为何差别这么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送回魏国,曹丕为何要将他羞辱而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于禁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规矩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不过,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辗转返回魏国,最终官拜

  • 为什么于禁一生忠勇果敢,坚韧毅重,却投降关羽受辱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于禁

    由于小说的巨大影响《三国演义》,似乎在民间,对于名将们来说三国时期只有关张、赵麻黄五虎将,再加上一个超级吕布的基本印象。但实际上,所谓的五虎将是不存在的。在史书《三国志》中,陈寿只把关张、马黄、赵三人列在了传记中。究其原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同属于蜀汉军事集团四大名将,位居“前后左右”四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