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同是投降,于禁和关羽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他为何得不到认可

为什么同是投降,于禁和关羽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他为何得不到认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蹴鞠亚洲女足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3/12/27 1:59:58

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投晋的故事广为流传。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谈论关羽的事迹。有多少人认为此时的胜利者关羽也有同样的失败投降的经历?不过,关羽的投降并没有成为他光辉一生的污点,反而给他留下了忠义、善良、勇敢的美誉。不同的是,于禁投降后的下场极其悲惨,令人惋惜。

于禁的投降为何不被世人承认?

曹操投降我真的很抱歉

可以说,在三国时期,很多将领都是因为对自己的领主不满,或者是因为嫉妒自己的领主而离开的。典型的例子是张云和姜维。后来证明,张允投靠曹操是对的。不仅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还成为了曹魏集团的重将。

曹操的禁令呢?

《三国志·于禁传》:“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为名将。严加管控,严禁盗窃财物而一无所获,所以悬赏很重。”

由此可见,于禁跟随曹操多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曹魏早日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襄樊之战时,于禁被任命为左将军。这种待遇不亚于刘备对关羽和张飞的待遇。可见曹操对晋国的尊重和信任是非常大的。

此外,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善于判断,同时又大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曹操都应该配得上于禁的拼死侍奉。正因如此,曹操才得知于禁投降了关羽,说:“于进与我相伴三十年,为何面对失败不如庞德?

于进投降与庞德慷慨赴死形成鲜明对比

庞德宁死不降,特别留下一句:“闻良将不畏死不逃,烈士不损节节以存,今日吾死之日。”结果于津投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较的。陈寿对这个禁令的评价是“玉禁为重,于禁虽也甚勇善战,但晚年德行不如庞德”。世人及后人更是不以为然。

反过来说,为什么关羽的投降会得到今世后代的认可呢?

关羽被俘后,徐州当时大乱。关羽并不知道刘备投靠了袁绍,也就是说,关羽在不知道刘备是死是活的情况下投降了。如果当时关羽得到刘备的死讯,估计早就同归于尽了。

曹操虽然对关羽好,但他不为所动。后来,关羽回到了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走华容道。关羽让他去报曹操不杀之恩。

所以人们自然会明白,关羽投降其实是权宜之计。关羽的投降,只是暂时牺牲了自己的名誉。最终的目的是回到刘备身边,用一生来报答刘备的恩情。

于禁投降关羽后,因关羽被吕蒙打败,于禁被流放到东吴。他在东吴被于凡数次奚落,又被遣送回曹魏。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暗地里却作壁画羞辱于禁。于禁羞怒而死,谥为离侯。于禁一生为曹操征战,经历生死,晚年却得到这样的结局。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于禁输给关羽向他投降,最后羞愧而死,是于禁人品不行吗?

    历史人物编辑:史料侦探社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魏国,吴国,蜀国三个国家相互对抗的时期。那个时代有许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统一大业,而于禁就是其中一个,他当时投靠了曹操,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曹操,可是在和关羽对抗的时候,曹操派他出战,它确定为打不过关于而投降的关羽。于禁投降关羽的这段历史成为了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段屈辱的律师使

  •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选择不战而降,学者:我们误会于禁了

    历史人物编辑:读史小白标签:于禁

    水淹七军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还是三国志中,对水淹七军都有记载。只不过三国演义中的水淹七军是关羽放水围困了庞德、于禁等人,可是三国志中并不是这样,正史记载关羽没有决堤水攻。是因为霖雨导致了自然水灾。自然灾害的出现,让于禁等人被围困。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精彩的描写

  • 关羽张辽于禁都做过降将,为何只有于禁被人嘲笑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于禁

    关羽、张辽、于禁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单拿出来任何一个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存在。那为什么关羽张辽投降,却没人诟病,只有于禁投降关羽却被耻笑终生?其实原因有三,看看你能猜到几个?一,地位不同关羽在投降曹操时,几乎没有任何官职,如果不是后来蜀汉成就了大业,他可能直接就被历史忽略了。张辽在投降曹操时,

  • 关羽张辽于禁都曾被俘投降,为何关羽张辽名垂千古,于禁遭人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于禁

    #三国风云录#在三国的历史上,许多将领都经历过被俘投降的事情。其中最有名的三位将领分别是关羽、张辽和于禁。他们都曾经被俘过,并且投降了敌人。但是,关羽和张辽的投降并没有让他们的名声受到影响。相反,他们因为自己的战绩被选入古代的七十二名将。可是于禁却遭到了大家的唾弃,屈辱的死去。幸与不幸,为何差别这么

  • 于禁投降关羽,后被送回魏国,曹丕为何要将他羞辱而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于禁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属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敢于攻击不守规矩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不过,公元219年,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被收押在南郡。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辗转返回魏国,最终官拜

  • 为什么于禁一生忠勇果敢,坚韧毅重,却投降关羽受辱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于禁

    由于小说的巨大影响《三国演义》,似乎在民间,对于名将们来说三国时期只有关张、赵麻黄五虎将,再加上一个超级吕布的基本印象。但实际上,所谓的五虎将是不存在的。在史书《三国志》中,陈寿只把关张、马黄、赵三人列在了传记中。究其原因,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同属于蜀汉军事集团四大名将,位居“前后左右”四将之列,

  • 关羽擒于禁仅仅是运气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于禁

    略论建安末年震动中原却惊天逆转的大战系列关羽擒于禁仅仅是运气吗?从建安六年(201年)至二十四年,关羽在荆州已经有将近二十个年头,从建安十八年(213年)开始独自镇守荆州也有六年,他对于荆州的天文地理应该有所掌握的,况且也曾跟刘备驻扎在樊城,对樊城及其周边的环境绝不陌生。作为一个北方人还可以带领水军

  • 手握6万荆州兵,关羽为何无法攻破襄阳和樊城?曹仁的实力很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曹仁

    导语:关羽攻打襄阳和樊城,正常战役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个月。打一座城池,三个月打不下来,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更何况,曹操两次增员,守将曹仁也不比关羽差,双方的兵力更没有悬殊可言。当年陈友谅带领60多万大军,围攻只有2万人马的洪都南昌,守将朱文正也坚挺了83天之久,相差30倍的实力,也能顶上3个

  • 硬怼关二爷!樊城之战曹仁挡住关羽猛击,如此表现还有谁能做到?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曹仁

    北伐樊城,威震华夏,逼得曹操差点迁都,辉煌的战果让年近花甲的老将关二爷获得了空前的名誉和声威。《易》云:亢龙有悔。当人或物处于巅峰之时,应当保持警惕,否则必然盛极而衰,如同烟花一样,在片刻的灿烂之后立马沉寂。可惜,关二爷喜欢读《春秋》而不读《易》,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樊城久攻不下,东吴用计使关羽放松警

  • 三国时的曹魏名将夏侯惇、曹仁,谁的武功厉害?谁带兵打仗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曹仁

    夏侯惇和曹仁,皆是曹操的嫡系核心将领,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心腹爱将。从正史来讲,不论是武功,还是统兵作战能力,曹仁都要略胜夏侯惇一筹。但是,夏侯惇在曹营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绝对的曹营第一将。曹操是东汉末年大宦官曹腾的养孙,由此,成了沛国谯县(现安徽亳州)曹氏宗亲。而裴松之在《三国志》中所做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