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投降后,那位驻守永安的罗宪,才能不输邓艾

刘禅投降后,那位驻守永安的罗宪,才能不输邓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小斌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3/12/13 21:29:22

一个三国鼎立,群雄并起的时代,在这里不断上演着一段段英雄传奇。

面对这个混乱割据的局面,魏蜀吴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许当时谁都没有想到第一个灭亡的是蜀汉。

而提起蜀汉的最后的战将,都会提到姜维和阎宇,而实际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是罗宪

仇恨的开始,罗宪与“吴国”的“缘分”

罗宪年纪轻轻就非常有才华,凭借自己过人的能力很快出了名。

在当时蜀国环境很差的情况下,他拜在了大儒谯周的门下。

文韬武略的罗宪在当时当过太子舍人,两次出使吴国,这样的人才理应受到器重。

可是他的心性与蜀国的现状并不匹配。蜀国的气数在一点点耗尽,罗宪有着一身才华,抱着满腔热情,十分渴望能够建功立业,闯出自己的天地,可惜没有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

那么蜀国是怎么衰落的呢?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面对实力强大的曹操,孙权刘备渐渐被逼上绝路,只好选择结盟。

这就有了后来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大部分来自北方,不擅长水战。

吴国的水战又声名在外,还有蜀国的帮助,依托着长江之利,大败曹操。

此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孙刘的危机解除后,矛盾日益凸显。

蜀国占领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荆州。

这对孙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所以在关羽与曹激战时孙权直取荆州并趁机杀了关羽。

蜀国恨吴国入骨,无奈刘备在夷陵之战后逝世,又面对曹操的威胁,诸葛亮只能与吴国重建联盟。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竟是罗宪报了此仇。

随着诸葛的去世,蜀汉失去主心骨,逐渐安于一隅,没有了争斗的心思,更遑论“恢复汉室”的壮志呢。

蜀汉与两国差距越来越大,罗宪对于这样的现状非常不满,武将骨子里的血性被他展现的淋漓尽致,政见上,他主张北伐,却与自己的老师意愿相悖。

在内外环境都不允许的情况下,罗宪审时度势,选择了暂时的隐忍,始终不曾表现。

可是这份隐忍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着董宪的离世,朝堂上人心涣散,刘禅重用黄皓,一时间身为宦官的黄皓权倾朝野。

罗宪为人刚正不阿,自然忍受不了黄皓的专权,那时姜维和阎宇都常年在外,朝中又都是黄皓的耳目,很快罗宪就被发配到了巴东前线。

当时的罗宪无力去抵抗,所幸他在那里遇到了阎宇,阎宇看中了他的才华和能力,认为罗宪可以很好的担任抵御吴国入侵使命,罗宪最终也没有让他失望。

罗宪得到兵权后,镇守前线长达五年。

这时,魏国军队的刀锋指向了蜀汉,在阎宇回程后,罗宪成为了一把手。

虽然罗宪防范着吴国,但是邓艾的军队却已经兵临城下,说起邓艾,暂且不谈国家之间的恩怨,他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实干家。

在魏国军费出现重大负担时,邓艾推行军屯的政策,不仅解决了财政上的问题,还奠定了最后完成统一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如何处理西部民族问题的建议。

邓艾是个良将,他拥有指挥的才能,会从战局中分析局势。

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兼具的人才,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罗宪可以打败他呢?

三败吴军

在蜀国兵败和罗宪老师劝刘禅投降的消息传到永安城后,城中的百姓和一些官员就乱了方寸,想要弃城而去。这时虽然对自己老师的行为感到很是疑惑,但是却依旧十分冷静。

面对这样的局面,罗宪迅速制定了策略,他将最先逃出城的人杀掉,震慑其他抱有弃城心思的人,第二步稳定人心和形势。

他言:“蜀国兵败,也会保护平民百姓。”罗宪的保证纵然让城中的人安心不少,但是面对生死存亡的威胁,还是没有完全相信。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罗宪展现了不弱于邓艾的领导才能和将领风范。紧接着,吴国看着蜀国气数将近,就欲趁虚而入分一杯羹。

吴国的将领就不断的向城池靠近,明着是想要援救蜀国,暗里却要占据永安城。

罗宪一眼就看透了吴国的心思,愤怒的指责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又指吴国是小人行径。

并表明自己是绝对不会投降的,罗宪胸中的气节在这时尽数展现。

吴国自然不愿意就这么放弃眼前的肥肉,随即,罗宪率着几千军队大杀吴军。这是吴军没有想到的,他们低估了罗宪的才干和蜀国士兵对吴国的怨气。

这一战的胜利大大增加了城中百姓的信心,罗宪的威望也得到了提升。

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魏国的军队突然在蜀地爆发了内乱,一众将臣被杀害。蜀国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魏军出事,蜀地百座城池就赤裸裸的暴露在吴国眼中。

对于唾手可得的肥肉,吴国怎么可能不心动?

永安城遭到了吴军的两波袭击,第一次出战的是步协,在罗宪迎战后将其击败。

这次吴国不会像上回一样轻易退缩。

为了拿下这场战役,吴国又派出了有名的将军陆杭和四万军队。而城中只有两千军队。以两千对四万,实力差距异常明显。

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罗宪秉承着自己的信念,不投降,忠于自己的国家。即便陆杭用尽了办法,还是没能攻下这座城池。

罗宪带领着军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坚持了六月之久。

他就像支柱,牢牢守着蜀国最后的尊严。

之后,永安城内突然出现了瘟疫,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罗宪依然决定坚守永安城。他说:“独自逃命,这不是君子应该干的!”没有粮食的时候,就去抓老鼠填饱肚子。

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恰巧,西陵受袭,吴军撤退,这场围剿以失败告终。

然而罗宪不能阻止蜀国的灭亡,罗宪选择了魏国作为归宿。

蜀国战将罗宪年少出名,文武双全,虽遇不公,却三败吴国,捍卫永安城。

他的气节令人敬佩。《晋书》中言:可以和陶璜、吾彦等逸杰并驾齐驱。

可惜历史不能倒回,罗宪也不能对战邓艾,但他不愧是蜀汉名将的最后光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标签: 罗宪

更多文章

  • 霍弋和罗宪“拥兵自重”,为什么会坐看蜀汉被灭?并非不想施以援手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霍弋

    这两人都是蜀汉灭亡时候才进入世人眼中的大将,而之所以作壁上观,并非不想救国,而是一系列客观因素造成的。(一)霍戈霍戈和罗宪都是“将二代”,特别是霍戈,其父霍俊是刘备手下的名将,不但能征善战,更是长于固守城池,他的成名之战就是以800士兵守住了葭萌关一年多,扛着了刘璋大军1万多人的攻击。霍俊死后,霍戈

  • 有人说霍弋和罗宪作为蜀国名将,魏国灭蜀之时,拥兵自重这话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霍弋

    这个问题提的不符合历史事实。霍弋和罗宪确实是蜀国后期重要的将领不错,但是在魏国灭蜀国的过程中,这两人都积极表示要忠于蜀国,共同抵御魏国的攻势。但其主要的根源在蜀国的国君刘禅身上,由于当时刘禅对于魏国的进攻非常的惊慌,派出姜维、廖化等将领率蜀兵抵抗魏国的进攻。但当魏军将领邓艾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切断姜维

  • 成都失守的消息传至南郡,守将霍弋潸然泪下,身穿丧服,告祭三日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霍弋

    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来攻蜀汉,远在南郡驻守的蜀汉大将霍弋听闻这个消息后,便上表后主刘禅,表示自己愿领兵退敌,但后主刘禅以战略已定为由,让其死守待命,不久,成都失守的消息传至南郡,霍弋潸然泪下,身穿丧服,告祭三日。霍弋,蜀汉名将霍峻之子,其父自荆州起兵,追随蜀主刘备南征北战,为刘备能够顺利拿下益

  • 龙骧将军王濬在晋灭吴之战中立有大功,为何差点被王浑害得治罪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王浑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咸宁六年(280年),晋将王濬(jun)进入建业接受吴帝孙皓投降,成为平灭孙吴的第一功臣。然而王濬在战后屡次受到王浑及其党羽的陷害,差点被逮捕入狱。为何王浑要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王濬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晋军伐吴咸宁五年(279年

  • 王浑初在豫州上任便击败吴军,灭吴之后和王濬争功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王浑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西晋太原晋阳(今太原市)人。晋初名将,系出望族名门太原王氏之家,高官名士,代不乏人。其祖王泽为东汉代郡太守,从伯王机为曹魏东郡太守,父王昶官累至曹魏“三公”之一司空,从兄王沈为魏晋史学大家。王浑承袭父京陵侯之爵,与从兄王沈同受聘于大将军曹爽麾下为掾。是时之曹魏政权

  • 江东四大家顾、陆、朱、张,孙权为何废黜张温一家?权斗还是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张温

    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族?虽然说孙权晚年,对于江东士族有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张温却早在公元224年即被废黜,

  • 孙坚死后,刘表按照蒯良之计,真的就能夺得江东吗?事实很明显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蒯良

    在《三国演义》中,孙坚因为中了刘表手下吕公的埋伏被乱箭射死。双方收兵后,荆州谋士蒯良建议刘表乘孙坚刚死,诸子皆幼,江东群龙无首,可以出兵乘机一鼓作气夺取江东。可是刘表没有采纳,还是用孙坚的尸体换回来了被江东活捉的黄祖。很多人因为刘表没有采纳蒯良的建议而认为刘景升怯弱,从而错失了夺取江东的大好时机,也

  • 士燮虽处偏远但一片忠心,雄踞交州却主动让出大权给朝廷

    历史人物编辑:梦想美食标签:士燮

    《庄子·列御寇》有言“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这是古代考察人“贤”与“不肖”的九种方法之一。曹操掌控的许都朝廷刚成立不久,在遥远的交州雄踞一方的士燮,没有驱逐朝廷派来的刺史张津,并主动上表让张津担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交州牧,让出一方大权,足见其忠心。深受中原文化熏陶187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刺史部(以

  • 士燮在交州的至高战略布局,三国交州本土豪族如何占稳一州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士燮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43章 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 东吴篇第二十二章:士燮在交州的至高战略布局,三国交州本土豪族如何占稳一州之地? 士燮是汉末交州的割据势力,其实当人们聚焦于中原混战时,我们很容易就忽略掉了交州和辽东的情况。 根据记载,士燮是苍梧广信人。他的祖上是鲁国汶阳人,为了躲

  • 王者之心:上线就收到了好消息,大众脸手下活捉了三国名将士燮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士燮

    taptap版《军令如山:王者之心》手游的体验文章,已经来到了第三刊。作为一个从单机领域进入该款手游的萌新,这几天围绕的重点,就是要抓到第一个名将,以此来调剂帐下清一色的大众脸武将阵容。虽然泥腿子团队很接近草根创业的现实,但是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上线以后,在信件栏里收到了一则好消息,那就是终于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