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安十六年,益州别驾张松去许昌向曹操献上益州地图不曾想却遭到曹操的鄙夷,一怒之下转而投奔荆州的刘备,与刘备一拍即合定下了夺取益州的计策。
张松回到成都向益州刺史刘璋建议引汉室宗亲刘备入蜀抵御汉中军阀张鲁,刘璋被张松花言巧语蒙蔽,准备接受张松的提议引刘备入蜀一道讨伐张鲁。
此时刘璋手下一个叫黄权的人跳出来反对:“刘备骁勇善战,请他来若以部下之礼待之恐怕满足不了他的野心,若以贵客之礼待之那么一山不容二虎。客人安稳了,主人就要危险了。以我们现在边境的情况看其实可以静观其变,没必要多此一举。”
刘璋大怒:“刘备乃是汉室宗亲,你竟然敢离间我们!”
于是刘璋派人去迎接刘备,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果然建安十七年,刘备在蜀中广施恩惠,势力稳固之后开始向益州发起进攻,刘备手下兵精将勇,益州郡县纷纷抛弃刘璋归顺刘备。
刘璋感叹:“后悔不听黄权之言啊!”
言罢出城投降。
02
益州郡县之中黄权镇守广汉一直拒绝投降刘备,直到刘璋投降的消息传来,黄权这才无奈地去拜见刘备。
因此黄权成为刘备阵营中最后一个投降的蜀中将领。
《三国志》记载:“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黄权投降刘备之后并不像其他蜀中将领一样三心二意,而是忠心耿耿的追随刘备,为刘备出谋划策。
建安二十年曹操带领三十万大军征伐汉中张鲁,迅速击溃了盘踞在汉中的张鲁势力,并喊出来“得陇望蜀”的口号。
黄权第一个站出来建议刘备:“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得到汉中就犹如割掉了蜀地的大腿和胳膊。”
于是刘备才认识到汉中的重要性,下令进军汉中与曹操一战。
刘备按照黄权的谋划,抓住张鲁刚刚投降曹操的契机,帅军斩杀夏侯渊夺取了汉中。
后来刘备称王汉中,封黄权为治中从事。
《三国志》记载:“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03
然而刘备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关羽镇守的荆州被东吴的吕蒙偷袭全军覆没,不久又传来了在阆中练兵的张飞被刺杀的消息。
刘关张誓同生死,生死与共的兄弟相继阵亡让刘备暴跳如雷,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发誓定要灭掉东吴为弟报仇。
黄权见众人都阻止不了主公,只得主动请缨,为主分担:“吴军骁勇善战,我军乘船顺流而下易进难退,就让我带领部队作为先锋去探听虚实,陛下在后面坐镇吧!”
刘备听后非常感动,却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是将黄权封为镇北将军,将其放在了长江以北防御魏国,刘备亲自带兵东下与孙权决一死战。
《三国志》记载:“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
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杀向江东,孙权派出大将陆逊出兵迎战,最终陆逊率领军队冲破刘备的包围,将刘备的蜀军打得大败而归,刘备本人仓皇逃回白帝城。
当时黄权正带领部队防御江北的曹魏政权,闻讯蜀军战败长江航道道完全被吴军阻隔,黄权无法带军队返回蜀中,无奈之下只能投降了曹魏。
按照蜀国法律:“将领投降,全家都要被处罚。”
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一传来,刘备部下便依律迅速逮捕了黄权的家属并上报刘备请求斩首。
刘备坚决制止:“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啊!”
遂下令释放了黄权的家人,并承诺其家人仍享受原有的待遇不变。
《三国志》记载:“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04
魏文帝曹丕听闻黄权归降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亲自接见黄权并问道:“你前来投奔是仿效陈平、韩信吗?”
黄权诚恳地说道:“我受到先主(刘备)厚恩,因为他战败我无法返回蜀国,又不能背信弃义投降敌国,所以只能前来投奔您。败军之将能够免死很幸运了,不敢与古人相比。”
曹丕对黄权的气度非常赏识,于是封其为镇南将军、育阳侯,加侍中。曹丕对黄权说道:“蜀中投降的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你的家人。你准备发丧吧!”
黄权虽未得到真相,却非常笃定地说道:“我对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心志。真相还没有确实,我们还是静待消息吧。”
果然如黄权预料的一样,刘备没有杀害黄权的家人
《三国志》记载:“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后来刘备的死讯传到魏国,魏国大臣纷纷向魏文帝曹丕表示庆贺,唯独黄权一脸深沉,没有一丝笑意。
曹丕察觉黄权这个人非常沉得住气,于是准备作弄一下他。
曹丕命令身边的宦官去黄权府上传旨召见黄权,等到黄权走在来皇宫的路上,曹丕便另仆人一个接一个地的前来催促,黄权的随从和下属见此情形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
《三国志》记载:“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遣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不仅曹丕,司马懿也非常欣赏黄权,曾经问黄权:“蜀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多少。”
在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信中,司马懿也赞叹黄权:“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坐着聊天的时候,对您赞不绝口啊!”
魏明帝曹睿曾经问黄权:“天下三足鼎立,不知道哪家才是正统?”
黄权答道:“这要验证于天文。就像当年天像异常,先帝(曹丕)驾崩了。而吴、蜀两国却平安无事,这便是验证。”
黄权说话不曲意奉承,此番回答更是得到魏明帝曹睿的青睐。
魏明帝曹睿晋封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开府”的形式。
05
黄崇劝谏诸葛瞻快速行军占领险要地势,诸葛瞻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最终让邓艾趁虚而入。
在绵竹一战中,黄崇激励士卒保家卫国,最终殉国。
在战乱纷纷的三国时期,信义早已成为伪装的道具,但是黄权能拿捏尺度,既不投机钻营,又不愚忠,于乱世中斡旋可谓名利双收,着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