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
字德祖
,出身汉魏名门,博学多才,是东汉有名的
文学家
。建安年间,曾任曹操府上的
主簿
。
杨修聪明,虽才华深得曹操之心,但
太过聪明能洞察人心
的人,对性格多疑喜怒无常的曹操来说,
不见得能有什么好前程
。
一开始,曹操确实非常欣赏和信任杨修。主簿这个官看起来好像不大,可是,曹操那时候是丞相,位高权重,朝廷上的事大多由他把持。
后来曹操架空了整个朝廷,再来看看杨修的位子,就会发现有多么的重要。
按理说,曹操有称王的大志,有才的谋士越多,对自己将来的帮助越大,可是曹操后来还是杀了杨修。
这不是浪费人才吗?
在曹操看来
,人才固然不可多得,但是所有能威胁他的人,都不能活命。杨修死了,还有后人,
人才总是前仆后继,死个谁都不值得可惜。
有才固然好,但
恃才为傲
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可惜杨修那时不懂收敛,也不明白他面对的人是谁。
曹操不喜欢旁人在自己面前炫耀和显摆,杨修却在群臣面前也不顾忌曹操的面子。刚开始曹操看重他尚能容忍,人才嘛,没用了再杀也不迟,但是在曹操心里,戒心是早就存下了,
什么时候动的杀心,也未可知。
谋士除了要提供有用的建议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能体会主子的隐藏含义
。
杨修便是经常能切中曹操话中要点的那个人。表面看起来这是好事,但是杨修聪明过头了,自以为是,
惹怒了曹操都全然不知
,或者说,他根本没在乎,也不怕曹操会将他怎么样,还想出风头。
相国府刚建好时,曹操带人去视察,这府邸的建造,手下的人颇费了一番心思想讨好曹操,没想到曹操看了一圈之后,一句话没说,
只是让随从在门上写了个“活”字便离开了。
这让负责修府邸的人心里没底,杨修过来看了之后,立刻命人把大门拆了。
门中一个活,加起来就是阔,曹操的意思是,这门修的太阔了。大门重修之后,曹操果然满意。
这个事是好事,自然不会惹到曹操,可是另一回杨修猜曹操心思的事,就没这么幸运了。
那次是曹操在点心盒上写了三个字
:一合酥
,众人都不敢随便猜测,杨修主动站出来揣摩曹操的心思,
将“一合”给拆分成了“一人一口”,叫众人过来将点心分食了。
当曹操回来看到点心的情况,杨修不以为然地回答到:
“你不是在上面写了一人一口酥吗?”
曹操没反驳,也没赞同。
杨修这次是不是猜准了曹操的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种大胆的行为,让曹操对他的戒备心又增加了一层。
著名的鸡肋事件,很多人都知晓,那是在曹操进军汉中与刘备决战的时候。当时的形势对曹操不利,曹操进退两难,心头烦躁。当部下来问曹操值夜的口令时,曹操正好在啃鸡肉,便随口一说:
“鸡肋。”
鸡肋这种东西,如何能当军中口令?部下不敢乱猜,忙求助杨修。杨修道: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不日便会撤兵。”
显然,这次杨修又猜中了曹操的心思。
这让曹操大为恼火,
一军统帅尚未下令,一个谋士居然先行说出撤兵
,这是
扰乱军心!
这次杨修出格的行为确定了他的杀身之祸,本来已经对他心存芥蒂的曹操不得不杀之而后快了。
最后让曹操忍无可忍杀掉杨修的事情,是杨修扶持曹植。
曹操儿子众多,要挑出能担大任的继承人得花一番功夫对他们进行考核。曹植屡屡在考核中应对自如,让曹操起了疑心。
一查,发现又是
杨修在后面出谋划策
,而曹操心中想选的人却是曹丕。
卷入
夺嫡之战
中,扰乱曹操的大计,曹操终于有了完美的借口杀了杨修。杨修死后,曹操见到其父杨彪身体消瘦,精神不振,还故作不知地笑着问他:
怎么如此消瘦?
杨彪道: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杨彪引用了匈奴政治家金日磾杀子的典故,绵里藏针地向曹操表达自己没有远见,但是思念儿子的意思。此话一出,曹操动容。
后来,人们便用
老牛舐犊
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