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修人设崩塌,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杨彪却说:咎由自取

杨修人设崩塌,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杨彪却说:咎由自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贵祥 访问量:943 更新时间:2024/2/20 22:55:37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太尉杨彪之子,母亲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建安年间,杨修通过公务员海选进入仕途,不久,曹操欣赏杨修的才华,让其担任了丞相主簿,主簿是个什么官职?相当于曹操家的管家。

在充任主簿的职位上时,杨修干得很出色,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既然公务员年度考核打出了满分的成绩,照这样下去,杨修混个正部级干部自然不在话下。

但最终杨修却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以曹操的话来说杨修的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也就是泄露上级领导的文件精神,结党营私的作风问题。

这个解释有说服力吗?我认为过于牵强。

“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是曹植曹丕夺嫡时,杨修辅佐曹植所做的事情,那么,在曹丕旗下的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人做过这样的事吗?显然是做过的,不然曹丕也不可能最终继承曹操的衣钵。

既然,杨修所做的勾当与司马懿、陈群等人别无二致,那为何曹操要杀杨修?世人对杨修之死基本上众口一词,那就是杨修死于聪明过头,也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的聪明表现在哪里呢?

有两个小故事很能说明杨修的才智。曹操和杨修一行人路过曹娥碑时,见碑文上隽刻有“黄绢幼妇,外孙蓥(jī)臼”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曹操不解其意,当场问杨修是否看出了门道?杨修很直率地说已经搞懂了,曹操就让杨修写下来暂时不要说出来。走了三十里地,曹操恍然猜出“绝妙好辞”四字谜,二人比对答案,曹操发现杨修的回答完全吻合。

这个故事被记载于《世说新语》中,后人常常据此认为曹操虽归拢建安七子,但才情却与杨修整整差了三十里地,用今天的话来说,杨修的才华甩曹操几十条大街。

第二个故事是说在丞相府的新宅落成典礼仪式上,曹操视察了新宅后在丞相府大门上写了个“活”字就离开了,众人不解其意,杨修一针见血地指出“活字,阔也”,原来是曹操嫌新宅的府门太大了。

从这两个小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杨修的智商系数远远高于曹操,然而,难道智商高就是曹操杀杨修的理由吗?

显然不是,曹操杀杨修就在于杨修的人设过于高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喜欢出风头炫耀自己的才思敏捷。

杨修最大的失败在于触碰了职场中的“潜规则”红线。

他打破了什么职场潜规则?

简单来说就是好出风头让领导的颜面尽失。

前几年,古装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李元芳作为狄仁杰的贴身护卫,每当狄仁杰破案发现端倪都会问一句:“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机智过人的李元芳其实已经看出了端倪,却任然回答:“大人我觉得事有蹊跷”。

李元芳的回答是门艺术,明明他看出了门道却采取“看破不点破”的方式迂回对答领导的提问,最后由借狄仁杰的口道出了个中玄机。

这样既保住了领导的面子,也不显得下属愚笨无能。而杨修的行事作风却是“看破也要点破”,这样一来,表面上自己赢得了众人的夸赞,实则已让领导心生厌恶,久而久之,再优秀的员工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

最终,杨修的人设崩塌,死无葬身之地,而杨修的父亲杨彪却很坦然的道出了“愧无日磾(金日磾)先见之明”的题注,言语中满满都是杨修的咎由自取。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杨修之死为何是必然的罗贯中1句话8个字精辟总结杨修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杨修

    对于杨修的死,罗贯中先生这样解释:“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一句话八个字,却一针见血,直指杨修死因是两个方面,即“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曹操因为礼贤下士,一直为人所称道,他确有容人之心,身边亦有不少有才之人,为何杨修最后会被杀呢?所以,这两个原因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杨修犯了曹操的忌讳。那么,杨

  • 杨修在才华、家世上都超过司马懿,只有一项不如却导致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修

    许多人以为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比曹操聪明,经常猜中曹操心事,这对帝王来说是很要命的事情。而司马懿却不同,他知道自己被曹操猜忌,所以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非常低调,不敢彰显自己的才能,所以司马懿凭借隐忍才最终坚持到最后。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多篇杨修之死的文章,杨修之所以会被曹操杀死

  • 杨修的死亡真的是因为鸡肋事件吗?看懂了杨修,就明白结局已定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杨修

    故事一开篇,便是杨修身首异处。杨修乃曹操亲信幕僚,才高八斗,却因一句“鸡肋”之语,触怒曹操,被下斩首之令。世人皆道杨修死于鸡肋之事,不知此事只是表面之因,其背后却有深深的政治恩怨。鸡肋之事,乃是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欲南征刘备,却难以决断。一日在宴席上,曹操忽然叹道:“鸡肋,鸡肋。”杨修见状,便接口道: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说出此话的人,跟三国杨修的关系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杨修

    相信大家都听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是无知?”“这句话,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为做坏事就没人知道,但是,这个故事的来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在三国是谁的家训?这个故事起源于东汉弘农县华阴县人杨震。杨震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被当时的人们誉为关西孔子。后来,邓植将军听说了他的才能,

  • 杨修死在小聪明上?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看看史学家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杨修

    文/星座天天看V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知道,著名的文学家杨修是三国中典型的“恃才放旷”之人,很多人觉得杨修自以为是、骄傲自负,最后被杀是罪有应得!但真实的杨修却并非小说、电视剧中的那般自作聪明。历史上的杨修为人恭敬、学识渊博、仁义孝廉,深得曹操喜爱,怎么可能会因“小聪明”就遭到曹操记恨将其杀害呢?曹

  • 关于杨修的一些小故事,除了鸡肋和书之外,杨修的猜字谜

    历史人物编辑:微风拂海棠标签:杨修

    关于杨修的一些小故事,除了鸡肋和书之外,杨修的猜字谜这个鸡肋的杨修,也是那个敢戏耍曹丞相的杨修,可是除了这两个之外,杨修他还有着一些其他的小故事,比如说接下来讲的这个,关于杨修他的猜字谜的故事就是十分的有趣了。我们似乎只知道杨修他是十分聪明,可以很快的判断出曹丞相他的意思,可是也会惋惜杨修他的不识好

  • 杨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一盒酥”只是表象,深层原因是杨修善变

    历史人物编辑:胡润平标签:杨修

    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杨彪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有着“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等忠义故事,也有着魏国一方的猜忌故事,如“杨修之死”。杨修作为曹魏集团的一个谋士,他的聪明才智有时候连曹操都不能够比肩,为何会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杨修是一

  • 柴桑大姐直播回忆姚策,一句话让人想起三拒绝。网友:杨修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渤海草堂标签:杨修

    柴桑大姐直播回忆姚策,一句话让人想起三拒绝。网友:杨修之死善人必有良处。连日来,经常听柴桑大姐的直播,感觉她们许家人真是太善良了,凡事都不好意思,无形中就助长了某些人的邪恶。刚才,看了柴桑大姐的一个直播视频,主要是回忆姚策的内容。视频中,柴桑大姐说,策策生前曾和“我妈”说过三件事,第一是“我妈”斗不

  • 杨修之死,绝不是因为小聪明,是杨修犯了大忌

    历史人物编辑:付如艳标签:杨修

    曹操有25个儿子(至今仍有记载,不算早逝的),20多个女儿,都有40多个孩子。当然,这还不算他在外面的“一夜情”。曹操老了,老是偏头痛。他觉得没有多少日子了。他必须考虑培养接班人!选择接班人一直是重中之重。稍有不慎,自相残杀,父子反目。曹操的儿子不仅怀念这个国家,甚至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例如,唐

  • 曹操杀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杨彪回了一句,成千古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付海祥标签:杨修

    一、曹操、杨修和鸡肋曹操为何杀杨修?《三国演义》和正史都指向两个字“鸡肋”。也就是说,曹操跟刘备在汉中之战打成了僵持,他实在有点顶不住。恰好曹营的军令官,请示今天的“口令”。曹操一眼瞅见餐桌上有鸡肋,于是说出了“鸡肋”。杨修得知此口令后,就玩了一把文字游戏,言称“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恰如咱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