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杨修才不是因为“鸡肋”而死

历史上的杨修才不是因为“鸡肋”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春红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4/2/29 15:33:25

杨修曹操赐死后,曹操遇见杨修他爹,看到老人家清瘦了不少,于是上前故做关心状,问:“杨公清瘦了不少啊,这是为何啊”。杨修他爹也是老江湖,知道曹操的意图,于是回答说:“我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趁早除去逆子,到现在还如老牛想念小牛般想念我的儿子。”

曹操听了,被这父子情打动,原本想着只要这老头有一点点怨言,他就杀他全家,以绝后患,谁知老头子很机智,回答得很体面很妥当。

其实杨修这个人,个个都说他聪明,包括曹操,不然也不会让杨修当自己的秘书。但是,《三国演义》里关于杨修的那些小故事,无一不在告诉读者,杨修其实不聪明,只是会耍小聪明,爱卖弄而已,完全不是像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比如,一盒酥的故事,一人一口酥;门字里写个活字,意味着门太宽……这都是非常简单的谜语,我不相信只有杨修一人猜出,这真的体现不了他的聪明才智,反倒体现了他的爱表现和小聪明。

尤其是关于“鸡肋”的故事,别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决不如此草率行事,就是一个军人,也不能依猜测去行动,一定是有了准确的命令才能行动的。听到“鸡肋”可以判断主公想退兵,但是不能没有命令就收搭行装叫大伙退兵。动摇军心、假传命令,这在军队里是死罪。

一系列的操作,感觉是作者罗贯中看不惯杨修,故意把他写成了这样一个跳梁小丑般的人物,就像他把周瑜写得心胸狭窄一样,实际上的周瑜是心怀天下,大无私之人。

在《三国志》里,杨修虽然也是被曹操所杀,但是不是因为“鸡肋”事件。是因为杨修作曹操的臣子却参与夺嫡,他从属曹植阵营,用计谋挑拔曹丕与曹操的关系,引起曹操的不满。

原来对杨修既信任又欣赏的曹操,渐渐改变了对杨修的看法,他担心以杨修的才华以后的魏国国君不一定能控制住杨修。而且,杨修还是袁绍的外甥,这一切加在一块,让曹操很不安,于是决定除掉杨修,以绝后患。最后,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打杨修。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杨修

    曹操,一生戎马天下,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曹魏江山,在其死后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被司马氏所窃取,其中缘由很多,但多数缘由则是来自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操既然觉得让曹丕来即位,那么他就要大力的巩固曹丕的地位,首先就是要打压曹植一党了,否则曹丕的即位不可能会顺利的。杨修作为曹植的首席心腹肱骨之人,曹操肯定会先拿其开

  • 历史探秘|杨修被杀,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吗?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杨修

    杨修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中四世太微,这让杨修在东汉末年颇具名气。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深受曹操的赏识。曹操任命杨修为主簿,兼领相府内外的诸多事物。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曾多次猜到曹操的想法,比如曹操在园林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被杨修猜到是嫌门太宽了。还有外臣进贡的一盒酥,被杨修解释

  • 从现代秘书的角度审视杨修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杨修

    从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领导人秘书的素质,因此难免遭杀身之祸。杨修(公元175——219年),汉末文学家。学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后汉书·杨震列传》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

  •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讨厌杨修呢?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杨修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不过罗贯中还是为他保留一个优点:求贤若渴。曹操曾著诗《短歌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达他对于贤才的渴望。演义当中的杨修亦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罗贯中称赞他道:“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 杨修人设崩塌,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杨彪却说: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杨修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太尉杨彪之子,母亲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建安年间,杨修通过公务员海选进入仕途,不久,曹操欣赏杨修的才华,让其担任了丞相主簿,主簿是个什么官职?相当于曹操家的管家。在充任主簿的职位上时,杨修干得很出色,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既然公务员年度考核打出了

  • 杨修之死为何是必然的罗贯中1句话8个字精辟总结杨修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杨修

    对于杨修的死,罗贯中先生这样解释:“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一句话八个字,却一针见血,直指杨修死因是两个方面,即“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曹操因为礼贤下士,一直为人所称道,他确有容人之心,身边亦有不少有才之人,为何杨修最后会被杀呢?所以,这两个原因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杨修犯了曹操的忌讳。那么,杨

  • 杨修在才华、家世上都超过司马懿,只有一项不如却导致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修

    许多人以为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比曹操聪明,经常猜中曹操心事,这对帝王来说是很要命的事情。而司马懿却不同,他知道自己被曹操猜忌,所以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非常低调,不敢彰显自己的才能,所以司马懿凭借隐忍才最终坚持到最后。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多篇杨修之死的文章,杨修之所以会被曹操杀死

  • 杨修的死亡真的是因为鸡肋事件吗?看懂了杨修,就明白结局已定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杨修

    故事一开篇,便是杨修身首异处。杨修乃曹操亲信幕僚,才高八斗,却因一句“鸡肋”之语,触怒曹操,被下斩首之令。世人皆道杨修死于鸡肋之事,不知此事只是表面之因,其背后却有深深的政治恩怨。鸡肋之事,乃是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欲南征刘备,却难以决断。一日在宴席上,曹操忽然叹道:“鸡肋,鸡肋。”杨修见状,便接口道: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说出此话的人,跟三国杨修的关系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杨修

    相信大家都听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是无知?”“这句话,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为做坏事就没人知道,但是,这个故事的来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在三国是谁的家训?这个故事起源于东汉弘农县华阴县人杨震。杨震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被当时的人们誉为关西孔子。后来,邓植将军听说了他的才能,

  • 杨修死在小聪明上?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看看史学家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杨修

    文/星座天天看V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都知道,著名的文学家杨修是三国中典型的“恃才放旷”之人,很多人觉得杨修自以为是、骄傲自负,最后被杀是罪有应得!但真实的杨修却并非小说、电视剧中的那般自作聪明。历史上的杨修为人恭敬、学识渊博、仁义孝廉,深得曹操喜爱,怎么可能会因“小聪明”就遭到曹操记恨将其杀害呢?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