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问题
第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第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一、曹操要杀杨修的理由
当时魏国发生的事情,就是曹操正在准备选世子,选接班人。他的手中有两个人选: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曹植聪明,诗才很好,但是做事有些浮浪,不够稳重。曹丕人比较稳重,但是格局不大,诗才也没曹植好。因此,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这时候曹操问贾诩:“老贾啊,我该咋办?”
贾诩回答:“吾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这句话让曹操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坚定立长不立幼的战略方针,并且消灭其他儿子的所有势力,避免臣子站队并产生内斗。而不巧的是,杨修不仅出生于弘农杨氏这种顶级世家,并且还是曹植手下的头号“战将”。
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后汉书》这句话是鸡肋事件的后文,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十分好奇,这时候袁术可以说是已经凉透了,但曹操却因为袁术外甥这个身份而顾忌杨修。现在想来怕是顾忌袁家骨子里的内斗基因,怕杨修教唆自己的两个好儿子变成下一个袁绍袁术,或者是袁潭袁尚。
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为什么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曹操一定要杀司马懿呢?原因应该是出自《晋书》的两篇故事“狼顾之相”和“三马同槽”。但是《晋书》虽然是二十四史之一,却经常被质疑真实性。首先是修晋书的人数太多,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唐朝离东晋也太过久远,以及书中经常出现的怪力乱神。(《晋书》里有一个某游牧民族和狼生下来后代的故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再而从历史其他记载上看,司马懿是深受曹操信赖的下属,特别是在曹操最后一次西征时,他是以主簿随从的。
况且曹操死于220年,高平陵事变发生于249年,前后隔着近30年。司马懿比曹操小24岁,比曹丕大8岁,比曹叡大25岁,曹操再有天纵之才,怎么可能知道不光自己儿子短命,连自己的孙子都活不过司马懿,又怎么可能预知近30年后司马懿要搞事情呢?
说白了,司马懿能搞高平陵事件,跟曹丕、曹叡的短命,以及曹爽的愚蠢是分不开的。但凡曹丕、曹叡活长点,或者曹爽稍微有点脑子,高平陵事件可能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