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平说历史 访问量:3625 更新时间:2023/12/4 11:44:54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问题

第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第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一、曹操要杀杨修的理由

当时魏国发生的事情,就是曹操正在准备选世子,选接班人。他的手中有两个人选:曹丕曹植。这两个人,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曹植聪明,诗才很好,但是做事有些浮浪,不够稳重。曹丕人比较稳重,但是格局不大,诗才也没曹植好。因此,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这时候曹操问贾诩:“老贾啊,我该咋办?”

贾诩回答:“吾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这句话让曹操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坚定立长不立幼的战略方针,并且消灭其他儿子的所有势力,避免臣子站队并产生内斗。而不巧的是,杨修不仅出生于弘农杨氏这种顶级世家,并且还是曹植手下的头号“战将”。

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后汉书》这句话是鸡肋事件的后文,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到十分好奇,这时候袁术可以说是已经凉透了,但曹操却因为袁术外甥这个身份而顾忌杨修。现在想来怕是顾忌袁家骨子里的内斗基因,怕杨修教唆自己的两个好儿子变成下一个袁绍袁术,或者是袁潭袁尚

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为什么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曹操一定要杀司马懿呢?原因应该是出自《晋书》的两篇故事“狼顾之相”和“三马同槽”。但是《晋书》虽然是二十四史之一,却经常被质疑真实性。首先是修晋书的人数太多,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唐朝离东晋也太过久远,以及书中经常出现的怪力乱神。(《晋书》里有一个某游牧民族和狼生下来后代的故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再而从历史其他记载上看,司马懿是深受曹操信赖的下属,特别是在曹操最后一次西征时,他是以主簿随从的。

况且曹操死于220年,高平陵事变发生于249年,前后隔着近30年。司马懿比曹操小24岁,比曹丕大8岁,比曹叡大25岁,曹操再有天纵之才,怎么可能知道不光自己儿子短命,连自己的孙子都活不过司马懿,又怎么可能预知近30年后司马懿要搞事情呢?

说白了,司马懿能搞高平陵事件,跟曹丕、曹叡的短命,以及曹爽的愚蠢是分不开的。但凡曹丕、曹叡活长点,或者曹爽稍微有点脑子,高平陵事件可能都不会发生。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杨修才不是因为“鸡肋”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修

    杨修被曹操赐死后,曹操遇见杨修他爹,看到老人家清瘦了不少,于是上前故做关心状,问:“杨公清瘦了不少啊,这是为何啊”。杨修他爹也是老江湖,知道曹操的意图,于是回答说:“我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趁早除去逆子,到现在还如老牛想念小牛般想念我的儿子。”曹操听了,被这父子情打动,原本想着只要这老头有一点点怨言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杨修

    曹操,一生戎马天下,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曹魏江山,在其死后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被司马氏所窃取,其中缘由很多,但多数缘由则是来自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操既然觉得让曹丕来即位,那么他就要大力的巩固曹丕的地位,首先就是要打压曹植一党了,否则曹丕的即位不可能会顺利的。杨修作为曹植的首席心腹肱骨之人,曹操肯定会先拿其开

  • 历史探秘|杨修被杀,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吗?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杨修

    杨修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中四世太微,这让杨修在东汉末年颇具名气。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深受曹操的赏识。曹操任命杨修为主簿,兼领相府内外的诸多事物。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曾多次猜到曹操的想法,比如曹操在园林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被杨修猜到是嫌门太宽了。还有外臣进贡的一盒酥,被杨修解释

  • 从现代秘书的角度审视杨修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杨修

    从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领导人秘书的素质,因此难免遭杀身之祸。杨修(公元175——219年),汉末文学家。学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后汉书·杨震列传》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

  •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讨厌杨修呢?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杨修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不过罗贯中还是为他保留一个优点:求贤若渴。曹操曾著诗《短歌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达他对于贤才的渴望。演义当中的杨修亦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罗贯中称赞他道:“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

  • 杨修人设崩塌,死无葬身之地,父亲杨彪却说: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杨修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太尉杨彪之子,母亲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建安年间,杨修通过公务员海选进入仕途,不久,曹操欣赏杨修的才华,让其担任了丞相主簿,主簿是个什么官职?相当于曹操家的管家。在充任主簿的职位上时,杨修干得很出色,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既然公务员年度考核打出了

  • 杨修之死为何是必然的罗贯中1句话8个字精辟总结杨修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杨修

    对于杨修的死,罗贯中先生这样解释:“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有一句话八个字,却一针见血,直指杨修死因是两个方面,即“恃才”和“犯曹操之忌”。曹操因为礼贤下士,一直为人所称道,他确有容人之心,身边亦有不少有才之人,为何杨修最后会被杀呢?所以,这两个原因中最为重要的还是杨修犯了曹操的忌讳。那么,杨

  • 杨修在才华、家世上都超过司马懿,只有一项不如却导致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杨修

    许多人以为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比曹操聪明,经常猜中曹操心事,这对帝王来说是很要命的事情。而司马懿却不同,他知道自己被曹操猜忌,所以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非常低调,不敢彰显自己的才能,所以司马懿凭借隐忍才最终坚持到最后。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多篇杨修之死的文章,杨修之所以会被曹操杀死

  • 杨修的死亡真的是因为鸡肋事件吗?看懂了杨修,就明白结局已定

    历史人物编辑:打工人清清标签:杨修

    故事一开篇,便是杨修身首异处。杨修乃曹操亲信幕僚,才高八斗,却因一句“鸡肋”之语,触怒曹操,被下斩首之令。世人皆道杨修死于鸡肋之事,不知此事只是表面之因,其背后却有深深的政治恩怨。鸡肋之事,乃是曹操平定汉中之后,欲南征刘备,却难以决断。一日在宴席上,曹操忽然叹道:“鸡肋,鸡肋。”杨修见状,便接口道: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说出此话的人,跟三国杨修的关系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杨修

    相信大家都听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是无知?”“这句话,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为做坏事就没人知道,但是,这个故事的来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在三国是谁的家训?这个故事起源于东汉弘农县华阴县人杨震。杨震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他被当时的人们誉为关西孔子。后来,邓植将军听说了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