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一直有一个思想,就是拥刘弃曹,也就是一直在帮助刘备,一直在说刘备的好。
当然罗贯中大体写的还是比较真实,不少人物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刘备那个时代,也是人才济济,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还有魏延这样率出奇谋的大将,还有马岱、关平、周仓、廖化这些人。文有庞统、诸葛亮、法正这样的谋士,卧龙凤雏二人名号我相信大家都熟悉吧!可以说人才济济。
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前,刘备势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国力鼎盛,有益州汉中两块地盘,还有荆州,虽然说是孙权借给刘备的,但是跟是刘备自己的也没什么区别。
然而在我们看的三国演义后面,钟会、邓艾二人争功,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刘禅怕死,命令姜维投降,做了蜀国的亡国皇帝。
我们在这里,不禁感到惋惜,刘备手下都是当时武力智力顶尖的存在,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曹操孙权基本上都没有跟他们想抗衡的人才。
如果他们都在,邓艾、钟会怎么可能突破蜀汉防线,蜀汉也不可能经历了二代就灭亡了。
但是真的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就没有人才了吗?我觉得是有的。
比如姜维,姜维虽然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面排最后,但是他也是深得诸葛亮真传,诸葛亮毕胜智慧,姜维可以说学了八九成也不为过。
虽然打末邓艾与姜维,但是姜维也是实力派,也是数次北伐曹魏,效仿诸葛亮,虽然都被司马昭司马师打回来了,但是情况跟诸葛亮司马懿对峙的时期是差不多的。
除此之外还有向宠,看过《出师表》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还是很欣赏向宠的。
还有蒋琬费祎二人组,可以说深得诸葛亮处理政务的真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可以说也算是合格的人才,但是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发生了一次内斗,也就是杨仪跟魏延夺权,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此事,暗中命马岱监视魏延。
魏延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会有这么一手,这次内乱又损失了蜀汉后期一员的猛将。
刘禅时代的蜀汉集团虽然人才奇缺,但也未完全到达一穷二白的地步,比如说霍峻、霍弋、王平、张嶷、廖化、魏延、傅佥、马忠、张翼、罗宪、姜维等等。
这些人才还是能征善战之人,虽然没有五虎上将那么出名,但是肯定也是蜀汉有好处的。
蜀汉肯定不可能靠一个诸葛亮治理政务,一个国家的大事,不可能靠一个人,肯定还有别的人才,对于蜀汉帮助很大。
但是无奈刘禅昏庸,听信黄皓谗言,整天吃喝玩乐,拖累了蜀汉。尤其是在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本来可以守的,姜维都发兵了,可惜刘禅投降了。
所以说蜀汉后期并非真的无将可用,更多是刘禅这位后主本身不具备帝王的根骨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