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最牛的五位先锋大将,廖化排最后,第一名有点意外!

三国最牛的五位先锋大将,廖化排最后,第一名有点意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奇界 访问量:2663 更新时间:2024/3/14 20:13:51

什么是先锋呢?先锋指的是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古代打仗在开战出征之前,主帅一般都会任命自己的先锋大将,为主帅先在前面开路,遇到敌人也可以先打上两场。先锋大将主帅一般不会随便排遣,通常都是自己的心腹猛将。那么三国中有哪些比较厉害的先锋大将呢?

第五廖化

廖化是三国时蜀汉将领。曾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刘备去世后,为丞相参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当时廖化真正开始当前锋还是要等到姜维的北伐,为什么要选择老将廖化当前锋呢?一来确实当时没有什么年轻的人才,二是廖化确实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老将和猛将,姜维让他当前锋还是比较放心的。

但其实廖化是反对姜维不断的北伐的。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说:“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说的就是伯约啊。智谋并未超过敌人,力量比敌人要弱,但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诗经》说‘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赶上这个时候’,讲的就是现在的事。”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

第四鞠义

鞠义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先登军。这先登部队是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于后。所以鞠义一直以来都是袁绍的正派先锋大将。当年南匈奴单于劫张杨反叛,袁绍使麹义追于邺南,击破之。鞠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到了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

第三甘宁

甘宁是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他也是经常被孙权周瑜作为先锋大将。赤壁之战后南郡攻打曹仁,但未能攻克。甘宁献策,由他率兵从小路取江陵上游的夷陵,以便东西夹击曹仁,迫使其北撤。周瑜命他统兵前往,甘宁日夜兼程,果然一举占领,于是,据守城中。曹操率大军号称四十万攻打濡须口,饮马长江。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

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甘宁不负众望,成功偷袭曹营得手,夜里见到孙权。孙权笑着说:“这也够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一跳了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于是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并称赞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曹操驻扎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像这样甘宁作为先锋,冲敌阵,搞突袭的事情还有很多,甘宁可谓是东吴第一先锋了。

第二乐进

乐进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但演义中很少提及乐进这个人物,是不是他不够厉害呢?非也,他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先锋大将。据史书记载,乐进又矮又丑,“容貌短小”,是凭着胆气过人才得以跟随曹操作战。乐进是从基层滚打起来的将领,他没有显赫的背景,真正靠一刀一枪打下战功。

乐进参与过濮阳之战、宛城之战、下邳之战、官渡之战、河北平定战、荆襄平定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小战。攻战中他都要冲锋陷阵,杀在最前线,攻城的时候他也是身先士卒,每每捷足先登。乐进死的比较早,事迹保存的也不全。陈寿也感叹“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

第一高顺

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曹操曾派夏侯惇为援救刘备而与吕布接战,吕布方是高顺出战,结果夏侯惇败北,最后使得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

高顺不但勇猛而且对吕布也非常的忠心。吕布知道高顺很忠心,但是却不会用他,只有等到要开战的时候,才让魏续把兵还给高顺带领。就是没事魏续有事高顺。面对吕布夺去部队这样的对待,高顺始终没有一句怨言,依然忠心耿耿。后来吕布败给曹操,成为曹操的阶下囚后,高顺拒绝投降、不发一语,最后和吕布、陈宫三人,被曹操枭首示众。高顺既有见识,又有品德,治军严明,对主君忠心,作战能力也出色,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将领。只可惜跟错了主人了。

标签: 廖化

更多文章

  • 廖化武艺一般,为什么在关羽麦城被围时他却能突围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廖化

    所谓廖化在关羽麦城被围时单枪匹马突围去向孟达、刘封求援的情节,是罗贯中在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里虚构的情节,不存在的。 当一个小说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布自己作品里的人物,不管是帝王将相,也不管是神仙鬼怪,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 廖化夺了司马懿的金盔,为何魏延心里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廖化

    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被诸葛亮录为头功。魏延见了,为何不高兴了?

  • 真·廖化作先锋?意大利炮未归队 费莱尼成山东鲁能中锋最优选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花逝标签:廖化

    不出意外,中超就将在下个月开赛,虽然目前针对赛制等方面还有很多疑问与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各支球队开始进行重点准备。不过,对于大部分球队来说,核心外援无法归队依旧是最大的难点,毕竟中超球队基本上都是严重依赖外援的,球队的战术是围绕外援制定的,这显然不仅仅是少了一两个球员的问题。山东鲁能目前也遇到这种困难

  • 关羽为什么让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救,自己却不提前逃跑呢?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廖化

    我们都知道,关羽即将攻陷樊城之时,想不到后院起火,荆州被吕蒙给偷袭了。面对曹孙两家强兵,关羽不断败退,最后只能困守麦城一地。当时,关羽让廖化突围前往上庸去求救。书中写道:“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既然廖化都能杀出重围到达上庸,那关羽为什么要自己困守麦城,而不提前逃跑呢?书中写道:”以待川兵大至

  • 奇袭反中计,廖化败走麦城 神兵陡天降,关羽威服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廖化

    接上文,关羽布置下反攻荆州的计策,廖化、周仓、王甫等人各自接令而去,关羽则率领余下5000精锐,乔装易服,俏俏往南郡进发。廖化在得到关羽的将令后,火急火燎地出发了。担心关羽的奇袭被敌人发现,廖化带着部队急行军百里。连日征战,荆州兵早已人困马乏。廖化如此行军,军中怨言四起。但是想着能更快回到家乡,也还

  • 蜀国最后一位先锋大将,廖化目睹蜀国兴衰,70岁依然临危受命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廖化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经历了董卓,袁绍等前期军阀的战争之后,天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刘备,曹操以及江东的孙权逐渐壮大而形成的天下三分的局势日渐分明。在这一段时间里,三方势力相互称雄,此消彼长,远交近攻,最终各成大业,也各自为对方所忌惮。当然,三国前

  •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其实还有一句,却很少有人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廖化

    喜欢看三国的都知道,关于三国时期有很多有意思的话语。什么“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曹操,曹操就到”等等,而还有一句话也很流行,那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但是,有时候,我们都是只知道上半句,而不知道下半句。大家都知道,廖化起初是山贼出身,当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在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廖化

    为什么蜀汉后期人才匮乏 造成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蜀国在三国时期能够崛起并与魏、吴两国分庭抗礼,大将军们功不可没,最有名的当属“五虎上将”。然而,后期的蜀国逐渐势微,形成了无人可用的局面,这也是他们灭亡的一个原因。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首先,在刘备入川之后,这种局面就已经显现

  • 为何关羽困死麦城而廖化却杀出重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廖化

    熟悉《三国演义》,关云长单枪匹马赴会,张飞、张半坡退敌。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荡气回肠的。随着一代代的成长,英雄老去,胡须苍白。落马使人藏书不忍读。关公征战一生,六十岁了依然驰骋沙场。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看看《三国演义》第76话《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关羽攻打樊城,曹操亲自率军三路救援,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为什么蜀汉人才凋零的如此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廖化

    三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汉代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就是察举制,到东汉后期,人才选拔已经被门阀士族牢牢控制在手中。东汉政府失去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以至于后期发生农民起义,不得不依靠门阀士族进行镇压,同时促使士族的进一步壮大,直到东汉政府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