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

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 访问量:1045 更新时间:2023/12/20 19:02:30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兵败于曹操之手之后,吕布被杀,其部下有三名大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高顺。而在这其中,为什么曹操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而杀死了最有能力的高顺呢?接下来就从正史的角度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吕布兵败被杀的过程。

当时吕布击败了在徐州的刘备,占据了小沛。刘备败亡之后并不甘心于失败,而是选择去投奔了曹操。曹操听从刘备的意见率领大军征讨吕布,最早曹操本想招降吕布,言明利害关系。但是吕布的手下陈宫因为与曹操有嫌隙,强烈反对吕布投降而作罢。于是吕布一方面坚守不出,另一方面派人找袁术求救。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兵败被杀的命运,当时他的一匹宝马丢失了,当时负责看守的部将侯成很是焦急。但是随后又失而复得,故而侯成宴请部下。恰巧当时被吕布发现,因此吕布大怒,侯成担心吕布迁怒于此。故而与宋宪等人反叛了吕布,吕布被曹操所擒获。

而据史书记载:

布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若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由此来看,当时的吕布已经有了投降曹操的心思。但是恰巧刘备当时在曹操身边,于是刘备对曹操说:您还记得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曹操于是决心处死吕布,自此一代枭雄吕布身死。但是可以说是罪有应得,毕竟吕布人品太差,且没有容人之量,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其次再来说一说高顺是何许人也。

许多人对于高顺的熟悉主要是来自于传闻中其麾下的陷阵营。这支部队在三国历史当中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支军队的实际上的统帅就是被杀死的高顺。

据史书记载: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陷阵营最早成军于吕布占据濮阳时期,当时吕布在长安败亡,仅仅有百余人跟随。再加上后勤等问题,于是命令高顺铸造铠甲,招募士兵。而这也就是陷阵营最早的雏形,其实陷阵营是吕布为了配合骑兵进军而铸造的产物,其本质来说属于一支重步兵。

而陷阵营最大的作用就是破开敌军方阵,为后续骑兵的冲击做好准备。而陷阵营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创下了诺大的名声,先是参与了吕布与袁术之间的战争,又帮助吕布击败了拥有着关羽张飞的刘备势力。可以说其声名赫赫,骁勇善战。

而作为陷阵营首领的高顺,可以说是对于吕布忠心耿耿。当时吕布深深知道其忠义,但是因为魏续与吕布结亲,二人更为亲近。就让魏续负责陷阵营事务,而高顺仅仅是负责指挥作战。但是高顺仍旧毫无怨言,以至于最后吕布被擒获时慷慨赴死,可以说是忠良死节之臣。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张辽和高顺到底谁更加优秀。

其实总的来说,张辽和高顺并不一样,张辽是与吕布一起起兵的一支人马。早在丁原时期,张辽在并州军事集团当中就是与吕布地位相当的人物,后来虽然听命于吕布,但是仍旧独自带领一支军队。而张辽投降曹操是在吕布败亡之后,说不上背叛旧主。而高顺是吕布部将,也就难怪二人做出来不同的选择了。

而就能力而言,高顺并不是张辽的对手。如果论大军团作战,张辽在后期负责整体部署曹魏对东吴的防线,威震逍遥津,在东吴可用于止小儿夜啼。而且在镇守南方的十几年间,东吴数次进犯都被其击退,可以说是有着大将之风。

而如果说小规模作战,高顺虽然有着陷阵营之强,但是其战绩并比不过张辽。白狼山一战当中,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张辽仅仅率领前锋军队就击败了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仅仅此战当中就斩杀了游牧民族首领踏顿,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

在后来的合肥之战当中,张辽更是以八百军士冲阵,打的孙吴十万大军落荒而逃。成就了威震逍遥津的美名。帮助曹魏稳定了南方防线。由此看来其实投降曹魏的张辽,其实力要高于当时宁死不屈的陷阵营统帅高顺。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 臧霸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黑社会”霸主——泰山臧霸!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臧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兼并,大浪淘沙最终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其实三国早期有一股势力纵横于青州、徐州之间,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就是所谓的“泰山贼”,而其中的首领则是——泰山臧霸!18岁劫法场,勇烈知名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臧霸的父亲父臧戒为县狱掾(监狱

  • 吕布败亡后,臧霸等泰山诸将归顺曹操,只有一人始终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断鹰攀崖标签:臧霸

    泰山诸将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东汉末年,兖州泰山郡以及青、徐二州的山海地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以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为首的所谓“泰山诸将”在这里据险自守,既反抗官府,又劫掠州郡,并参与曹操、吕布、袁绍之间的混战,成为这个特殊地区的特殊势力。曹操与吕布交战时,臧霸等人一直依附吕布

  • 同是吕布手下降将,为何张辽威震逍遥津,臧霸却默默无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臧霸

    在曹魏阵营的大将中,张辽绝对是佼佼者,五子的传记,张辽都得排第一。对比之下,臧霸自然不如张辽威震逍遥津那样的能力以及名气,但是你要说他默默无闻,未免也太小看臧霸了。吕布手下的将领们,郝萌造反被曹性砍死,曹性后来下落不明(小说里射伤夏侯惇一只眼睛,然后被反杀),背叛吕布的侯成,宋宪,魏续归降曹操后,也

  • 三势法正新玩法,搭配郝昭跟孙坚,不惧主流阵容【三国志战略版】

    历史人物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郝昭

    一、阵容配置感谢杨先生的投稿~今天带来一队三势法正盾,与以往的法正相比,这一队不需要占用曹操、张角,但暂避还是使用掉了,毕竟一个好的阵容很难不使用好战法。【战法】法正 暂避其锋 陷阵营郝昭 三势阵 熯天炽地(文武双全)孙坚 刚勇无前 绝地反击(击其惰归)【兵书】法正 援其必攻 励军 百战郝昭 蛮勇非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强攻陈仓,五万大军为何奈何不了郝昭一千多人?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郝昭

    公元228年年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失败。到了下半年、被曹魏政权南征了十多次的东吴终于展开反攻,虽然年初刚刚在陇右吃过诸葛亮声东击西的亏,但毕竟东吴的实力远远比蜀汉强、曹魏的防御力量主要在东吴方面,因此魏军东下,九月的时候,曹魏大司马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当诸葛亮听闻曹休战败,

  • 围攻陈仓之战,诸葛亮耗尽心血,却依旧打不下郝昭防守的铜墙铁壁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郝昭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吹拂在每个士兵的脸上,他们面无表情,死寂一般的环境笼罩着整个陈仓城。大将军郝昭正站在城楼最高处,朝着对面看去。浩浩荡荡十多万人马,已经从蜀汉成都出发,朝着陈仓而来。这是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第一次他希望从祁山出去,奈何最重要的街亭被手下人给弄丢了。所以这一次他不得不选择世人皆知的

  • 以一千兵马击退诸葛亮数万军队的郝昭,最终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郝昭

    曹魏将领郝昭率领一千兵马据守陈仓,诸葛亮攻了20多天,都未取得成功,最后只得败退。此战虽成就了郝昭平生最后一战,但他经过此战就一病不起了。郝昭是太原人,年轻时就凭借着战功被晋升为杂号将军。在后来的十多年里,郝昭都是活动在河西地区。在河西曾平定麴演、麴英、张进等军阀的叛乱,在凉州河西地区树立了威名。他

  • 三国守城名将郝昭,诸葛亮也未突破其陈仓防线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郝昭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时代,可谓战将如云、谋臣如雨。所以三国时期的守城战役可谓是数不胜数,自然也就有很多善于防守,令进攻方头疼不已的“硬骨头”。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郃在街亭之战中获胜与此同时曹真与郭淮率军在箕谷打败赵云、邓芝的偏师,诸葛亮撤军后,大将军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魏国的

  • 郝昭仅以一千军士打败诸葛亮数万军队,后来命运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郝昭

    众所周知,在三国历史当中,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可以说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先后数次率领蜀国军队向北征讨魏国,为了蜀汉的延续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纵观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少有败绩。而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当中,也是势如破竹,险些威胁到曹魏的关中地区。但是在正史当中,诸葛亮在陈仓之战之战当中,率

  • 铁壁将军郝昭,唯一让智谋无双的诸葛亮没有任何办法的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郝昭

    郝昭是司马懿提拔起来的将军,担任陈仓太守。陈仓是诸葛亮率领大军攻打魏国的必经之路,司马懿提拔郝昭,便是因为他的“铁壁”外号。什么叫“铁壁”呢?就是说郝昭特别会打防御战,他如果占据哪个城池,想要攻破他,难上加难。很想街机里每个电玩的终极BOSS,总是打不通关。这郝昭城里,还有一员大将,叫王双,是个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