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
一、跟随曹操
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人都跟随他,后来跟随他的族兄曹操,和夏侯渊等人一样作为曹操的同辈人跟随他,任别部司马为曹操东征西讨,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起,他第一次扬名的战役便是徐州陶谦因为曹操的父亲死在了徐州地界,导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
而曹仁率领大军攻打,连战连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还有后来征讨吕布也立下大功,在曹操迎奉天子回许昌建立新都,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之后,开始封赏手下的弟兄们,本来曹仁应该封为太守为曹操镇守一方,但曹操舍不得这位英勇善战的兄弟,于是让他在自己眼下督军。
这时的曹操在致力于稳固自己的地盘,扩展自己在朝廷中的势力,以防止大汉死灰复燃,但渐渐地曹操的崛起就引发了他的邻居兼发小袁绍的注意,袁绍打算起兵灭了曹操,自己就可以统一北方,他的兵力也比曹操多得多,天下之人大多都觉得袁绍胜券在握。
在短暂的几次摩擦之后,双方爆发了决定北方归属权的官渡之战,曹魏军心大乱不少大臣和将领都已经做好投降袁绍的准备了,和袁绍暗通款曲,但曹仁等人是曹操的心腹,曹家的基业他们责无旁贷,当时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本人其实也忧心忡忡,曹仁极力安慰和给曹操出谋划策,并且击败了袁绍前来突袭曹军粮草的大军。
直到最后官渡之战的胜利,曹仁功不可没,在击败袁绍之后,曹操本想报仇雪恨开始屠城,但曹仁不知是宅心仁厚,不忍生灵涂炭还是真的如他所说一旦屠城,接下来想投降的人也会望而却步死战到底,最终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议,顺利收下了河北之地曹仁也因公受赏,直接封侯爵为都亭侯。
二、屡立战功
曹操在一统北方之后,打算趁势统一天下,但被孙刘联军用计打败,士气大跌大军慌忙撤离,曹仁当时作为征南将军,就担起了留守边境的大任,他在江陵负责防备东吴的孙权,孙刘大胜,东吴大都督周瑜和程普打算乘胜进攻,撕开曹魏的防御,他们率领兵马上万,进攻曹仁但是曹仁不傻,拒不出城。
当时江东大将甘宁直接率军进驻曹仁守备空虚没留多人兵马在的夷陵城,曹仁一开始根本没想到有人能先选择进攻夷陵,现在只能率兵去攻打打算夺回夷陵城,顺便灭了这支小部队,但被周瑜用计提前率兵救援所。
只能是大败而归,虽然处于劣势但是曹仁依旧没有丢了江陵,直到后来曹仁所部实在是损失惨重,就算来了援军也还是不能在继续守卫了,于是只能壮士断腕放弃了江陵城。
但曹魏并没有放弃这里,在曹操当上魏王之后,威势大涨打算报了当年赤壁之战的仇,于是率军攻打江东,这次可没有那么幸运了,孙权被曹操打的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以请降求和,名义上接受管辖,曹操也知不能久战。
所以顺坡下驴,留下了手下曹仁夏侯惇为首的部将,留守扬州后来终于重返了当年不得已放弃的荆州地界,驻守樊城并且诛杀了宛城守将,名声盖世但曹仁接下来就遇到了蜀汉的关羽,当时刘备正在率军和曹操大军在汉中对峙,关羽看准时机打算出兵响应刘备,在荆州之地披荆斩棘(当时荆州有一半不属于刘备)。
很快便到达了曹仁所在的樊城,曹仁对关羽的进攻不以为意,毕竟他有过防守樊城长达一年的经验,而且朝廷也派遣于禁率领援军前来救援了,但关羽利用当时的雨季,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形势岌岌可危,水达到什么程度?
当时关羽竟然是驾船进攻的樊城,城内也被大水几乎淹没,士兵们都惊恐万分都想着要不然投降要不然撤军逃跑,但曹仁下定决心一定要死守樊城,一旦失守自己两失荆州的屈辱是小,而这样会导致曹魏在南方的势力大势已去事大,好在天公作美,大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最后在又一路援军到来之际,关羽被迫退军,曹仁守下了樊城。
三、战败,郁郁而终
后来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魏王很快便夺取了汉室江山,篡汉自立,曹丕想学习他的父亲建立不世功勋,不说一统天下也要有一些大的战功,正好当时东吴孙权反复背叛,导致曹丕大为恼怒,于是下令御驾亲征讨伐孙权。
曹仁作为老臣大将,首当其冲的担任进攻大任,但这时的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不宜进攻,应该适当修正,东吴的朱桓看准这个时机也揣摩了曹仁的心理假意示弱卖了个破绽,引得曹仁来攻打回身反扑。
曹仁虽然身经百战但是还是没有忍住敌方的诱惑,上当了,这一战实在是惨烈,虽然魏军兵力远胜于东吴,但被埋伏损失惨重,魏军的多名将领被斩杀,就连力大无穷的曹仁的好兄弟王双也被东吴生擒回营,魏军伤亡过万!曹仁纵然也经历过失败,但还是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不久之后便郁郁寡欢撒手人寰了,享年五十六岁。
结语:
曹仁作为曹操的兄弟,也是他的心腹为曹操开始的创业和后来魏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有他的坚守才让关羽不得寸进,死死守住曹魏在南方的屏障,要知道如果当时他放弃了守卫樊城落荒而逃,那么关羽是真的可以直逼京师说不定可以帮助刘备一统天下,虽然最终他因为战败郁郁寡欢而死但是他的功绩和忠诚苍天可鉴。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