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阿鑫历史说 访问量:4954 更新时间:2023/12/29 3:07:16

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

一、跟随曹操

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人都跟随他,后来跟随他的族兄曹操,和夏侯渊等人一样作为曹操的同辈人跟随他,任别部司马为曹操东征西讨,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起,他第一次扬名的战役便是徐州陶谦因为曹操的父亲死在了徐州地界,导致曹操大举进攻徐州。

而曹仁率领大军攻打,连战连捷,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还有后来征讨吕布也立下大功,在曹操迎奉天子回许昌建立新都,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之后,开始封赏手下的弟兄们,本来曹仁应该封为太守为曹操镇守一方,但曹操舍不得这位英勇善战的兄弟,于是让他在自己眼下督军。

这时的曹操在致力于稳固自己的地盘,扩展自己在朝廷中的势力,以防止大汉死灰复燃,但渐渐地曹操的崛起就引发了他的邻居兼发小袁绍的注意,袁绍打算起兵灭了曹操,自己就可以统一北方,他的兵力也比曹操多得多,天下之人大多都觉得袁绍胜券在握。

在短暂的几次摩擦之后,双方爆发了决定北方归属权的官渡之战,曹魏军心大乱不少大臣和将领都已经做好投降袁绍的准备了,和袁绍暗通款曲,但曹仁等人是曹操的心腹,曹家的基业他们责无旁贷,当时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本人其实也忧心忡忡,曹仁极力安慰和给曹操出谋划策,并且击败了袁绍前来突袭曹军粮草的大军。

直到最后官渡之战的胜利,曹仁功不可没,在击败袁绍之后,曹操本想报仇雪恨开始屠城,但曹仁不知是宅心仁厚,不忍生灵涂炭还是真的如他所说一旦屠城,接下来想投降的人也会望而却步死战到底,最终曹操听从了曹仁的建议,顺利收下了河北之地曹仁也因公受赏,直接封侯爵为都亭侯。

二、屡立战功

曹操在一统北方之后,打算趁势统一天下,但被孙刘联军用计打败,士气大跌大军慌忙撤离,曹仁当时作为征南将军,就担起了留守边境的大任,他在江陵负责防备东吴的孙权,孙刘大胜,东吴大都督周瑜和程普打算乘胜进攻,撕开曹魏的防御,他们率领兵马上万,进攻曹仁但是曹仁不傻,拒不出城。

当时江东大将甘宁直接率军进驻曹仁守备空虚没留多人兵马在的夷陵城,曹仁一开始根本没想到有人能先选择进攻夷陵,现在只能率兵去攻打打算夺回夷陵城,顺便灭了这支小部队,但被周瑜用计提前率兵救援所。

只能是大败而归,虽然处于劣势但是曹仁依旧没有丢了江陵,直到后来曹仁所部实在是损失惨重,就算来了援军也还是不能在继续守卫了,于是只能壮士断腕放弃了江陵城。

但曹魏并没有放弃这里,在曹操当上魏王之后,威势大涨打算报了当年赤壁之战的仇,于是率军攻打江东,这次可没有那么幸运了,孙权被曹操打的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以请降求和,名义上接受管辖,曹操也知不能久战。

所以顺坡下驴,留下了手下曹仁夏侯惇为首的部将,留守扬州后来终于重返了当年不得已放弃的荆州地界,驻守樊城并且诛杀了宛城守将,名声盖世但曹仁接下来就遇到了蜀汉的关羽,当时刘备正在率军和曹操大军在汉中对峙,关羽看准时机打算出兵响应刘备,在荆州之地披荆斩棘(当时荆州有一半不属于刘备)。

很快便到达了曹仁所在的樊城,曹仁对关羽的进攻不以为意,毕竟他有过防守樊城长达一年的经验,而且朝廷也派遣于禁率领援军前来救援了,但关羽利用当时的雨季,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形势岌岌可危,水达到什么程度?

当时关羽竟然是驾船进攻的樊城,城内也被大水几乎淹没,士兵们都惊恐万分都想着要不然投降要不然撤军逃跑,但曹仁下定决心一定要死守樊城,一旦失守自己两失荆州的屈辱是小,而这样会导致曹魏在南方的势力大势已去事大,好在天公作美,大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最后在又一路援军到来之际,关羽被迫退军,曹仁守下了樊城。

三、战败,郁郁而终

后来曹操病逝,曹丕继位为魏王很快便夺取了汉室江山,篡汉自立,曹丕想学习他的父亲建立不世功勋,不说一统天下也要有一些大的战功,正好当时东吴孙权反复背叛,导致曹丕大为恼怒,于是下令御驾亲征讨伐孙权。

曹仁作为老臣大将,首当其冲的担任进攻大任,但这时的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不宜进攻,应该适当修正,东吴的朱桓看准这个时机也揣摩了曹仁的心理假意示弱卖了个破绽,引得曹仁来攻打回身反扑。

曹仁虽然身经百战但是还是没有忍住敌方的诱惑,上当了,这一战实在是惨烈,虽然魏军兵力远胜于东吴,但被埋伏损失惨重,魏军的多名将领被斩杀,就连力大无穷的曹仁的好兄弟王双也被东吴生擒回营,魏军伤亡过万!曹仁纵然也经历过失败,但还是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不久之后便郁郁寡欢撒手人寰了,享年五十六岁。

结语:

曹仁作为曹操的兄弟,也是他的心腹为曹操开始的创业和后来魏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有他的坚守才让关羽不得寸进,死死守住曹魏在南方的屏障,要知道如果当时他放弃了守卫樊城落荒而逃,那么关羽是真的可以直逼京师说不定可以帮助刘备一统天下,虽然最终他因为战败郁郁寡欢而死但是他的功绩和忠诚苍天可鉴。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后汉书》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每日黄诗」《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愿花间标签:曹仁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但相信每日均有所助益。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黄亚洲曹先生今天煮的“大红袍”具有真正的海拔他端坐茶桌,逐一冲泡出山风、

  • 三国名将曹仁:坚守不退,敌军望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曹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坚守不退、冷静果断著称,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备受人们推崇和敬仰。在曹魏的历史中,曹仁无疑是一位备受重视的将领。曹仁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世代从事军事,因此他自幼接受家族的严格训练,深谙军事战略,懂得用兵之道。曹仁的战功卓著,曾经领兵平定了黄巾起义,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

  • 曹仁的武艺,到底属于哪个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曹仁

    曹仁在曹操招集义兵讨董卓时,就带着千余兵士前来投奔。和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成为曹操起家的班底之一。参加工作早,加上曹仁和曹操同宗,因此很快就成了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将。不过曹仁的表现没有夏侯惇、夏侯渊那么活跃,真正和人单挑的战斗不多,只有和周瑜的江陵之战有三次,还有就是关羽北伐襄樊时一次

  • 曹魏肱骨-宗室曹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曹仁

    一个政权的建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他自己招贤纳士,能够吸引一大批人才来投效,也离不开背后宗族的支持,虽然不像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名声显赫,不过他的父亲也做过太尉,家中积蓄丰厚,夏侯家也是地方大家族,所以他起兵之后,就有不少宗族人士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为稳固其政权起到

  • 他被曹操视为心腹,先后将曹仁、司马懿取而代之,却知名度极低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曹仁

    曹魏正始十年(249),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为魏明帝曹叡扫墓。趁着曹爽外出的天赐良机,此前一直遭受排挤而装病蛰伏的太傅司马懿突然发难控制了京城。随后,司马懿背信弃义,在曹爽投降后不顾洛水之畔的誓言将其诛杀,并夷灭三族,从此彻底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 魏延北伐“冤死”,蒋琬在墓前雕三石像下跪,除诸葛亮外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蒋琬

    在陕西汉中市,有个石马乡。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为石马乡,则大有来历,因为这里有座魏延墓。所谓石马,正是指魏延墓前下跪着的两尊石马(传闻丢失一尊)。那么,三座石像究竟是谁?它们为何会长跪不起呢?我们还得翻阅三国历史,一点点说起。 自打魏延跟了刘备后,他为蜀国基业可谓兢兢业业。他曾随刘备入川,一路立下赫赫战

  • 蒋琬:被刘备不待见?被罗贯中嫌弃?被诸葛重用,招谁惹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蒋琬

    #头条中国史#一说《三国》,人们想到的都是仁德刘备、奸臣曹操、孙家三虎还有很多名将智将,而蒋琬,貌似在三国时代不出名,唯一高光时刻,就是在诸葛亮病危的时候,被任命为继承者,其他时候的笔墨实在是少得可怜。那为什么会专门写蒋琬呢?因为实在是觉得他可惜。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蒋琬。蒋琬,字公琰,他爹梦到一颗

  • 诸葛亮死后,杨仪权势正盛,又诛杀了魏延,为何刘禅却重用蒋琬?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蒋琬

    在蜀汉政权中,随着诸葛亮的病逝,随即展开了一场内斗,在人事任用上也进行了重要调整。原本权势正盛的杨仪,命马岱诛杀了魏延,以为自己会大权独揽,却不想刘禅却重用了蒋琬。对于这一变化,似乎显得出人意料。可是,如果我们抛开《三国演义》,仔细分析蜀汉的形势便会发现,其实蒋琬的才干并不必诸葛亮逊色多少,而且他还

  • 蒋琬执政蜀汉后,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上庸,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蒋琬

    上庸这块地盘位于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但是三个国家对它都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它的地理状况十分特殊,让三个国家难以取舍。本来上庸属于曹魏,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让刘封、孟达夺取了过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上庸本可以起到策应关羽的作用,可是由于刘封、孟达不顾大局,不出兵支援关羽,使得上庸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 诸葛亮为什么不让才华出众的姜维做接班人,反而选择了蒋琬?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蒋琬

    诸葛亮最终选择让蒋琬接班,而不是自己最欣赏的弟子姜维。在我看来,姜维相比蒋琬,有以下不足之处。1、姜维是降将,威望不足从姜维归顺蜀汉,到诸葛亮去世,期间不过五六年的时间。姜维归顺时才27岁,诸葛亮去世时,不过30岁出头。姜维并非刘备旧部,资历不如蒋琬、魏延等跟随刘备多年的人。在诸葛亮部下时,他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