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漫漫求节之路中经历了什么?

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漫漫求节之路中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现实De生活 访问量:3436 更新时间:2024/2/26 15:02:31

归义军杂谈/周四更新/竹鼠 (撰)|

归义军这个政权,无论是哪家哪姓来操盘,有一个头衔是必不可少的:节度使。

所以从建立归义军以来,这个政权陷入的就是一个被异族环绕的泥沼,面对的是不间断的挤压和侵扰,同时夹杂着的政权内部权力的倾轧与更迭。这些更是要求归义军的首领集团必须拥有比中原诸侯更专治,更集中的唯一权威。

节度使这个名号,就可以完美的为归义军解决专职一体的问题:自唐朝以来就能在地方掌握军政大权,几乎割据于外道的节度使,是所有归义军一把手必须抓在手里的一顶帽子。

所以我们会看到除了功成名就的议潮,无论是张淮深,索勋还是张淮鼎,他们的一生都在竭尽全力唐廷求节,甚至不惜在河西领土之分上做一些让步。到了后来,对节度使所代表权力的渴望已经让张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以至于张承奉要自己建国称帝,免去屡次向中原祈求旌节之苦,在瓜沙二州建设更本土化的专职集团。

这本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可惜的是,张承奉做了一次失败的尝试。

归义军上下不仅没有通过自成一体而成功摆脱中原朝的影响,反而是在屡次的军事失误之后无限的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而不得不更加依赖性的转投向中原大王朝的怀抱——这也正是在西汉敦煌国灭亡之后,归义军的接任者曹家所做的第一件事。

在败给甘州回鹘之后,张承奉所代表的的西汉敦煌国因威望断崖式下跌而迅速倒台。

为了改变金山国以来与中原交恶的局势,公元914年曹仁贵上台之后即刻将金山国重新降级成了归义军,并自称权知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意思就是自己暂时代理归义军藩镇内部事务,而向后梁示弱。

五代时期后梁

出人意料的是,最被曹仁贵所担忧的第一道难关,竟然在最开始就自己破碎了:甘州回鹘可汗(猜测是被唐承认的天睦可汗)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竟然直接同意了曹仁贵出使中原的要求。

而面对第二道难关,曹仁贵采取了和对待后梁一样的计策:舔。

朔方节度使辖境

最不好解决的前两道难关,曹仁贵的使团都凭借着运气和曹仁贵的一组文书顺利通过,但是他们却怎么都没想到,他们栽在了最后一道难关中:916年当使团一路攻克难关,来到最东边的凉州边境之时,却因疏忽大意而被一群嗢末人洗劫了。

使团成员虽然成功逃出,但是东去道路就此隔断,他们不得不带着未完成的任务和那组曹仁贵亲笔的文书回到敦煌。这组文书后来于敦煌藏经洞出土,亦充分证明了第一次使团并没有到达开封。

一次不成,那就再试一次。第一次朝贡的失败并没有打击曹仁贵的决心,他很快于贞明四年,也就是两年之后的春夏之际又一次向东方派出了使团:如同上一次一样,回鹘人和朔方节度使等都没有为难使团,而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使团这次也成功避开了劫掠的轻骑,最终在年内成功来到了开封梁廷。

自西向东而来的一路困难重重,支撑着使团挺过这一切困难的唯一新信念,就是带回一杆节度使的旌节——是的,他们现在成功到达了开封,递交了文书,但是他们真的能成功拿到旌节吗?

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次艰难求节的结果,因为史书上并未记载后梁是否授予了曹仁贵节度使头衔。不过从现有资源推断,开封怕是让心心念念的曹仁贵失望了。

但是对于曹仁贵请求节度使一事,无论是这首《望江南》还是曹仁贵亲笔的文书中,都丝毫没有提及。

后唐

另外,曹仁贵被封为节度使一事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也是由后唐史书而出的,并且对此事大书特书,毫不避讳。

而名义上控制河套边陲,这无疑也是对中原王朝名声的一种加持,既然后唐不会模糊此事,我们也就没有理由相信后梁会不记载类似事件了。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阿鑫历史说标签:曹仁

    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一、跟随曹操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

  • 「每日黄诗」《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愿花间标签:曹仁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但相信每日均有所助益。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黄亚洲曹先生今天煮的“大红袍”具有真正的海拔他端坐茶桌,逐一冲泡出山风、

  • 三国名将曹仁:坚守不退,敌军望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曹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坚守不退、冷静果断著称,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备受人们推崇和敬仰。在曹魏的历史中,曹仁无疑是一位备受重视的将领。曹仁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世代从事军事,因此他自幼接受家族的严格训练,深谙军事战略,懂得用兵之道。曹仁的战功卓著,曾经领兵平定了黄巾起义,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

  • 曹仁的武艺,到底属于哪个等级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曹仁

    曹仁在曹操招集义兵讨董卓时,就带着千余兵士前来投奔。和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起成为曹操起家的班底之一。参加工作早,加上曹仁和曹操同宗,因此很快就成了曹操倚重的心腹大将。不过曹仁的表现没有夏侯惇、夏侯渊那么活跃,真正和人单挑的战斗不多,只有和周瑜的江陵之战有三次,还有就是关羽北伐襄樊时一次

  • 曹魏肱骨-宗室曹仁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天地标签:曹仁

    一个政权的建立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曹操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他自己招贤纳士,能够吸引一大批人才来投效,也离不开背后宗族的支持,虽然不像袁绍那样四世三公,名声显赫,不过他的父亲也做过太尉,家中积蓄丰厚,夏侯家也是地方大家族,所以他起兵之后,就有不少宗族人士来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为稳固其政权起到

  • 他被曹操视为心腹,先后将曹仁、司马懿取而代之,却知名度极低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曹仁

    曹魏正始十年(249),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为魏明帝曹叡扫墓。趁着曹爽外出的天赐良机,此前一直遭受排挤而装病蛰伏的太傅司马懿突然发难控制了京城。随后,司马懿背信弃义,在曹爽投降后不顾洛水之畔的誓言将其诛杀,并夷灭三族,从此彻底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 魏延北伐“冤死”,蒋琬在墓前雕三石像下跪,除诸葛亮外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蒋琬

    在陕西汉中市,有个石马乡。而这里之所以被称为石马乡,则大有来历,因为这里有座魏延墓。所谓石马,正是指魏延墓前下跪着的两尊石马(传闻丢失一尊)。那么,三座石像究竟是谁?它们为何会长跪不起呢?我们还得翻阅三国历史,一点点说起。 自打魏延跟了刘备后,他为蜀国基业可谓兢兢业业。他曾随刘备入川,一路立下赫赫战

  • 蒋琬:被刘备不待见?被罗贯中嫌弃?被诸葛重用,招谁惹谁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蒋琬

    #头条中国史#一说《三国》,人们想到的都是仁德刘备、奸臣曹操、孙家三虎还有很多名将智将,而蒋琬,貌似在三国时代不出名,唯一高光时刻,就是在诸葛亮病危的时候,被任命为继承者,其他时候的笔墨实在是少得可怜。那为什么会专门写蒋琬呢?因为实在是觉得他可惜。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蒋琬。蒋琬,字公琰,他爹梦到一颗

  • 诸葛亮死后,杨仪权势正盛,又诛杀了魏延,为何刘禅却重用蒋琬?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蒋琬

    在蜀汉政权中,随着诸葛亮的病逝,随即展开了一场内斗,在人事任用上也进行了重要调整。原本权势正盛的杨仪,命马岱诛杀了魏延,以为自己会大权独揽,却不想刘禅却重用了蒋琬。对于这一变化,似乎显得出人意料。可是,如果我们抛开《三国演义》,仔细分析蜀汉的形势便会发现,其实蒋琬的才干并不必诸葛亮逊色多少,而且他还

  • 蒋琬执政蜀汉后,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上庸,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蒋琬

    上庸这块地盘位于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但是三个国家对它都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它的地理状况十分特殊,让三个国家难以取舍。本来上庸属于曹魏,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让刘封、孟达夺取了过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上庸本可以起到策应关羽的作用,可是由于刘封、孟达不顾大局,不出兵支援关羽,使得上庸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