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七擒孟获,其实并没有彻底平定南中,只是纲纪粗定!

诸葛亮七擒孟获,其实并没有彻底平定南中,只是纲纪粗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347 更新时间:2024/2/18 16:59:57

提起诸葛亮平定南中,大家就会想起诸葛亮七擒孟获,彻底降服了孟获,然后孟获立誓——南人不复反矣!之后诸葛亮就安心北伐,南中地区的人们过上了安详幸福的生活……其实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地区叛乱一直不断。

诸葛亮南征

《三国志·李恢传》中详细记载了各处的叛乱,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蛮族孟获那么简单。当时南中地区叛乱的主力,也是当地的汉族豪强,然后鼓动蛮夷一起作乱,而且背后还有东吴的身影。

223年4月刘备病逝,六月前后,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闿,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他们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一起反对蜀汉政权。

当时蜀汉内外交困,诸葛亮采取先稳定外部,然后平定内乱的战略。诸葛亮先是和东吴修复关系,然后经过两年时间休养生息,225年春天亲自率一支军队从左路从成都进发,自安上县由水路攻向越巂郡;别遣李恢中路进军,从平夷出发按大道进攻益州郡;门下督马忠从右路进攻牂柯郡乱夷。

在诸葛亮进军的路上,叛军之间发生了内讧,越巂郡叛军首领高定的部曲杀了雍闿及其部下,孟获取而代之。然后三路大军捷报频传,诸葛亮按照“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恩威并施,诛杀高定、朱褒,收复了孟获,南中大规模叛乱被平定。

南中小规模叛乱不断

诸葛亮南征,只是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大规模叛乱,其实在以后的岁月里,南中地区小规模的叛乱一直没有间断,不过都被朝廷所派郡守很快平定了下去。我们简单列举几次史书中的记载:

《三国志·李恢传》记载,诸葛亮刚刚班师回朝,南夷又再次反叛,杀害朝廷守将。李恢亲自统兵前往平叛,并把它们的首领迁往成都,从夷人中的叟、濮部落中征收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朝廷的军用物资。

《三国志·马忠传》记载,233年由于庲降都督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夷族首领刘胄作乱,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统军平叛。马忠不负使命,击杀刘胄,平定叛乱。不久,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又起兵作乱,马忠令张嶷前往讨伐,招降其众两千余人,送往汉中用以充实蜀汉的北伐军队。

《三国志·张嶷传》记载,张嶷在南中15年的时间里,多次随从马忠平定南中叛乱,授越巂太守。治理十五年,平定叛乱,修建城郭,打通了越巂郡到成都的道路,甚得民心。

蜀汉对南中地区政策

蜀汉朝廷对于南中地区的政策,早在公元207年《隆中对》里已经确定,那就是“南抚夷越”。所以诸葛亮采取的一直是安抚的政策,因为由于交通不便,当时南中地区开发较浅,对于整个蜀汉其实并不是核心地区,只需要南中不发生大规模叛乱就可以。

另外,从史书记载来看,诸葛亮南征本来就不是打算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据《汉晋春秋》记载,南中平定后诸葛亮任用夷越渠帅治理当地,有人劝诸葛亮不应该这么做。诸葛亮却说有三不易:第一,如果朝廷派地方官,就需要派兵留守,派兵留守,粮草军需就不易解决。

第二,夷人多次叛乱,废杀朝廷郡守本来就担心被之罪,如果留人肯定互不信任。我只是想不留兵,不运粮,而达到“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效果罢了。事实证明诸葛亮的政策是非常合适的。

虽然在诸葛亮南征,包括诸葛亮死之后,南中地区小规模叛乱时有发生,但并没有动摇蜀汉的控制,而且在李恢、马忠、张嶷等人的治理下,南中地区得到了开发,给蜀汉提供了部分军需、精兵。南中地区的百姓也慢慢得到了教化,因此他们一直感念诸葛亮的功德。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

标签: 孟获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刘备、孟获、司马懿等人,对比之下,谁情商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孟获

    三国演义里,情商高的人有刘备、贾诩、司马懿等人,至于谁情商更高,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今天要说一个冷门人选,那就是孟获。孟获堪称三国演义中高情商的天花板。 孟获虽然败给了诸葛亮,但这是智商被碾压,孟获反叛,按理来说是失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孟获失道仍然多助,叛乱这种诛九族的大罪,最终

  • 完胜既是完败,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种下的却是亡国的种子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孟获

    “七擒孟获”故事家喻户晓,从古到今,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用了整整三回的文字描述“七擒孟获”故事,并引出了孟获、祝融夫人等人物,驱巨兽、火烧藤甲兵等事件。蜀汉建兴三年 (公元225年) ,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

  • 诸葛亮七擒孟获前脚刚走,南中地区为什么依旧频繁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孟获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成都武侯祠的一副经典对联,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才干,进行了精准概括与总结。纵观诸葛亮一生,其才能功业在两个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一是精通用兵之道,二是治理民政。在蜀国创立过程中,刘备长期在前线负责指挥军事,诸葛亮则长期

  • 诸葛亮对孟获有恩,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何见死不救?他有苦说不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侃影标签:孟获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总揽蜀汉政务,他对外主动与东吴修好,改善蜀吴之间的关系;对内休养生息,发展民生经济,他的种种做法只为北伐曹魏。打仗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后方,只有后方稳定了,前线才能有效率的作战。可是蜀汉的后方并不稳定,甚至还有反叛的苗头。蜀汉的南边是南中,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彝族人民,他们不

  • 刘备义子刘封曾经屡立战功,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其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南书说历史标签:刘封

    对于刘封之死这件事,诸葛亮和刘备是各怀鬼胎。两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将并无大错的刘封给处死了。只是呢,最终获利最大的是诸葛亮。而因为此事,刘备也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和戒备。刘备原本应该有一嫡子,但是在建安元年和袁术作战时,吕布袭击了下邳,掠去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导致刘备嫡子下落不明,很可能是夭折了。一直到

  • 三国演义中,刘封为什么不救关羽?刘封临死前的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叶叶草说剧标签:刘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九郡,都被东吴夺去了。这时,廖化杀出重围前往上庸向刘封求救,想不到刘封一拖再拖,不肯出兵相救关羽,这是为什么呢?书中写道:“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当时,东三郡刚刚归附蜀汉,民心不稳,刘封这理由也算是说得过去。但是,关羽和刘备情同手足,难道东三郡就比关羽

  • 刘封,一个让陈寿为难的“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飒飒行车小记标签:刘封

    个人比较偏好历史上具有悲壮色彩的人,小学时读到一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并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对“项羽”这个名字印象加深,因为他是项少龙的儿子啊——我要起一个名字叫做羽,要像鸟一样在天上飞,(许多年了,台词记不清了)。后来听到屠洪刚“霸王别姬”这首歌,哇,刚烈、霸气、真男人就要像歌里的这

  • 刘封和刘备沾亲带故,为何刘备对他赶尽杀绝?原因实在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趣史标签: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按理说刘备应该对他格外关照。但尴尬的是,他不但没有袒护刘封,反倒是下令将他处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首先,刘封的性格非常差劲。孟达之所以离开蜀汉,就是被刘封逼走的。要是刘备没有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刘封或许会因此而变得有恃无恐,到时候或许会有更多的将领被他

  • 刘备逼死刘封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刘封

    众所周知,刘备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义子刘封,亲子刘禅、刘永和刘理,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刘备希望接受封禅以后可以永远治理国家,体现出了他的勃勃野心。那么,在四个儿子中,刘备为何要处死自己的义子刘封呢?刘备自从出道以来就混得不算如意,凭借“中山靖王之后”的广告效应四处晃荡。建安

  • 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刘封表现如何?他为什么被刘备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